听到李斯文的问题,秦怀道低头陷入沉思。
他不常出入集市,自然不清楚如今市价,但他背的书却是数目极多,微微回忆后便有了定稿:
“汉代的《居廷汉简》曾记‘肉百斤七百’,而大唐的斤两是汉朝的两倍,所以某猜...一斤猪肉十四钱?”
李斯文诧异的看了眼秦怀道,甚至有点怀疑,这货是不是偷看了自己和李承乾的书信,这也猜得忒准了!
要知道《居廷汉简》成书时间是在东汉最鼎盛的时候,那时家家有余钱,猪肉的价钱也不算太高。
但一斤猪肉十四钱,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也称得上一句奢侈。
《盐铁论》一书中可是明说了,‘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意思是说,非丰年非灾年,百姓收成稳定的时候,一头猪的价格顶一家的全年收入。
但这书是权臣霍光特意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的名义,召集各地贤良对国策进行的一场辩论纪要。
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绝对是有所夸大。
他向徐有田、孙思邈这一类见多识广,家学渊源的老人询问后得知。
东汉中期尚且鼎盛的时候,寻常工人的薪资是一月钱半百之数,不嫌弃猪肉腥臊的话,绝对是吃得起猪肉的。
至于斤两问题,主要是改朝换代的问题。
在魏晋南北朝时,中央势弱,导致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远不如前,有的地方随西汉度量,一斤258克,而有的地方顺从朝纲,一斤改为223克。
但如今大唐随前朝度量衡,一斤的实际重量是668克,这其中差距,可远远不止两倍。
也正是向家中老人了解过这方面底细,李斯文才参考着隋制度量标准,与太子在书信中暂定了猪肉的价格。
一斤十钱,减去成本,也就赚个人工钱,绝对算不上贵。
所以秦怀道的推论就很有意思了——他是拿不太准确的依据,经过令人发笑的换算,得出了一个十分准确的结果...
回想上次,鉴定秦王照骨宝也是这样。
秦怀道依照着不知从哪翻来的古籍,逐一确定特征,成功‘证明’了自己手搓出来的玻璃镜,其实就是失传多年的秦王镜...
念及至此,李斯文忍不住多看秦怀道几眼,心中腹议不断。
这小子的天赋哪是什么内务总管,他就应该走阴阳学说,学着张仪当个纵横家。
这种胡说八道还能歪打正着的事情,只要多来上几次,绝对能把对面头子都给忽悠瘸...
秦怀道注意到李斯文正看着自己发呆,伸手晃了晃:“二郎,你还没说,某猜的猪肉价格对不对!”
回过神的李斯文点头,竖起大拇指:
“大差不差,某定下的价格比秦二你猜的还便宜些,一斤十钱。毕竟...大唐现在属实算不上盛世,物价偏低,百姓薪资也不高。”
侯杰点了点头,接着这茬继续盘算:“既然猪肉的价格是一斤十钱,那某就来算算百姓的薪酬。”
“某家长工的薪酬是一年一贯钱,比寻常百姓收入略多,也就是说...理想情况下,寻常百姓家一人一年能挣七八百钱?”
“换算下来一天两文钱,一两个月就能沾一次荤腥...”
得出这个答案,秦怀道和侯杰眼底同时闪过不可思议的颜色,不由惊叹一声:“二郎此举,原来是为了帮高明捞取人心!”
“什么捞取人心?”闷头吃着猪肘花的房遗爱抬头问道。
“没事没事,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李斯文轻笑一声,注视房遗爱懵懂点头,又转身去和程处弼抢食,这才压低声线对两人说道:
“帮高明捞取人心只是顺带,某提议高明去养猪,其实是为了,让他能有个正当理由去放松一二...瘸腿这半年来,高明过得实在太压抑!”
秦怀道与太子李承乾并不相识,疑惑的看向侯杰。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侯杰被擢升飞骑尉,虽然尚未及冠不能加官,但已经去宫内跟随百骑进修过一段时间。
说起这事,侯杰也是一肚子气,想为太子打抱不平。
抬头左右看了看,而后指着头顶,小声说道:“也不知道顶上那位,脑子是不是出了毛病,找了一堆魏征那样的人镜,整日啥事不干,就盯着高明。”
“上到国家政务,下则吃喝拉撒,高明稍有逾矩的嫌疑,这些人镜就会大书特书呈报给皇帝,或者直接开口怒斥高明...”
“若放在之前也就算了,高明虽然看着弱不禁风,但内心傲着呢,根本不把这些训斥放在心上。”
“但现在...哎,高明春猎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内心本就是最脆弱的时候。”
“可那些大儒这时候不说安慰,反而变本加厉的给高明挑刺,再加上前段时间,坊间愈演愈烈的风闻,‘望太子不似人君’...”
不等侯杰说完,秦怀道便感同身受的摇了摇头,叹道:“看来当太子也不是个轻松的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李斯文突然出声:“其实...顶上那位的本意也是好的,他只是想用这些大儒贤良,给太子磨刀,只是...哎。”
侯杰接下话茬,拍着大腿怒喝一声:“磨刀也不是这个磨法呀,顶上那人也不怕把高明磨断了?”
秦怀道突然惊疑一声:“等等,某记得...好像圣上也是这样,被高祖培养出来的吧?”
李斯文和侯杰对视一眼,没敢接茬。
高祖李渊用老二给老大磨刀,结果刀被磨断了,磨刀人也被磨刀石打了一顿...
李二陛下不吸取教训,还这么培养孩子...也真不怕把太子逼急了,效仿家父再来次玄武门继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