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学堂的礼堂内,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新墨的清香和年轻学子们蓬勃的朝气。
诸葛志站在讲台上,目光炯炯,扫视着台下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
他身着青衫,纶巾束发,一股儒雅之气油然而生,却又带着一股挥斥方遒的自信。
“诸位学子,今日乃我襄阳学堂开学之日,亦是尔等踏上求学之路的第一步!”诸葛志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回荡在整个礼堂,“乱世之中,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积贫积弱。值此危难之际,我等更当奋发图强,为匡扶汉室,为天下苍生贡献己力!”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慷慨激昂:“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吾以为,书中更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救民之方!尔等今日能入我学堂,乃是大幸,望诸位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勤勉刻苦,将来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台下学子们一个个热血沸腾,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金戈铁马,指点江山的未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廖化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诸葛先生那样的栋梁之才!
姜维则推了推鼻梁上的木框眼镜,
诸葛志的声音变得沉稳而庄重:“我襄阳学堂,办学宗旨唯八字——‘德才兼备,经世致用’。何为德?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兄友弟恭,乃为德之根本。何为才?文韬武略,经世济民之术,皆为才之体现。”他环视众人,“望尔等谨记!”
礼堂内鸦雀无声,学生们若有所思,他们感受到了诸葛先生的殷切期望,也明白了肩上的重任。
诸葛志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为培养尔等勤奋好学的习惯,从明日起,每日卯时,全体学子须至学堂广场晨读。”
此言一出,台下表情各异。
一些勤奋好学的学生自然欣然接受,而一些贪睡的学子则面露难色,他们偷偷地打着哈欠,似乎在盘算着如何才能逃避这晨读的“酷刑”。
诸葛志看着台下学生们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此外……”
“此外,为保证诸位学子能够融会贯通,每日晚间戌时,学堂将熄灯,诸位需在各自舍内温习功课,查缺补漏,不得懈怠。” 诸葛志语重心长地说道,目光中充满了期望。
台下的学子们认真听着,纷纷点头应允,将先生的话语牢记于心,仿佛已看到自己在书桌前秉烛夜读的身影。
“学堂规矩,既定则需遵守。” 诸葛志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凡迟到早退,旷课逃学者,轻则责罚,重则逐出学堂。望尔等好自为之!” 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每一张面孔。
一些平日里喜欢偷懒的学生,感受到先生目光的锐利,心中不由得一紧,眼神也开始躲闪起来,不敢与先生对视。
“学堂作息,我已安排妥当。” 诸葛志语气平缓了下来,但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卯时晨读,巳时授课,午时休沐,未时习武,酉时晚膳,戌时温习。诸位需严格遵守,不得有误。” 他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条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学生们的心中。
学子们静静地听着,神情严肃,将作息时间记在心中,明白这是学习生活中不可逾越的红线。
诸葛志环视一周,见学子们都已将自己的要求铭记于心,微微点了点头。
他正准备继续讲述其他事宜,却听到台下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似乎有人在低声交谈。
他眼神微凝,刚欲开口询问,却见台下学子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诸葛志不由得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眯起眼睛,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诸葛志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民以食为天,饮食乃人之根本。学堂膳食,务必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每日三餐,不得浪费,更不可挑食偏食。”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几个身材瘦弱的学生身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尔等需注重饮食,强健体魄,方能更好地学习。” 学生们互相看看,没想到诸葛先生连饮食都如此细致入微,心中不免有些意外。
“言行举止,乃立身之本。”诸葛志的声音变得更加庄重,“在学堂之内,需衣着整洁,举止端庄,不得喧哗吵闹,更不可出口成脏,辱骂同窗。” 他目光如炬,带着一股威严,“尔等需时刻谨记,自身言行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襄阳学堂的形象。” 学生们纷纷点头,被诸葛先生的庄重威严所感染,诚恳地接受了他的教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诸葛志语气一转,带着一丝兴奋,“为使尔等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堂将定期组织参观农田的活动,让尔等亲身体验农耕之苦,了解百姓疾苦。” 他的台下的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对即将到来的农田参观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仿佛已经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此外……”诸葛志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的面孔,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诸葛志轻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自己身上。
“我知诸位学子皆为有志之士,然纸上谈兵终究是空谈。为使尔等能切身体验,学堂除农田劳作外,还将安排参观工坊。” 他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工坊之中,可见器械运作之理,可明百工兴业之道。届时,尔等可亲眼目睹农具的打造,器械的运转,更能领悟到工匠精神之可贵。”
话音刚落,台下顿时一片欢腾。
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对即将到来的工坊之行充满了期待。
有人兴奋地低声议论着,想象着各式各样的奇巧器具;有人则闭上眼睛,似乎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工匠们挥汗如雨的场景,铁锤敲击的清脆声响,仿佛已在耳边回荡。
廖化更是激动得脸色涨红,他自幼家贫,深知器具对于农耕的重要性,如今能亲眼见证其制作过程,自然是兴奋异常。
姜维则迅速在纸上记录着诸葛志的讲话,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工坊实践相结合,撰写一篇关于器械之道的文章。
“参观工坊之后,我将择日带领诸位前往军营。”诸葛志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肃穆之感,仿佛将众人带入战火纷飞的战场。
“军营乃国之重器,将士之所。入营,尔等可见铁甲森严,感受军威凛凛,更能领悟到保家卫国之重责!”
此言一出,礼堂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庄严肃穆,学生们脸上的兴奋之情也逐渐被敬畏所取代。
他们想象着军营中肃杀的场景,耳边仿佛响起了将士们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以及兵器碰撞的铿锵之音。
许多学子从未见过真正的军队,此刻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敬畏之情。
赵统紧握双拳,眼神坚定,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述战场杀敌的故事,心中对军营充满了向往。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像赵云将军那样,忠勇无双的将士。
诸葛志看着台下学生们的神情变化,嘴角微微上扬,目光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已经开始理解他所希望他们领悟的道理。
他顿了顿,缓缓说道:“今日就到这里,诸位先各自回舍,准备明日的晨读吧。”说完,他转身,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下了讲台。
“先生,明日晨读...读什么呀?”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在人群中响起,带着一丝不确定。
诸葛志的脚步微微一顿,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并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明日自会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