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民的培训学校在腊月二十的时候已经全面放假,饭店则等到腊月二十五才关门。
这个年代的年味儿很浓,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下馆子的顾客反倒没有平时多了。
孙爱国两口子还有孙爱军难得清闲,在回家头几天,他们仨和学校的两个小年轻组团在马坊市四处转了转,顺便准备了不少年货。
孙爱华距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月,老两口在年根儿的时候才回家,考虑到孙爱华行动不便,回村的路又不好走,没让孙爱华回。
正好于庆祥将自己父母接过来一起过年,顺便接手照顾孙爱华一段时间。
马坊市的“孙家军”到了启程的日子,大家个个都起了个大早,把买的年货重新归置清点一下,拿到了惠民饭店。
孙爱民租的二十座的小巴车就等在那里,早上八点准时出发,到达刘王庄大概需要六七个钟头。
车来了,大家齐心协力将年货还有行李之类的东西搬上车。车后备箱满的都要装不下了,幸好车上还有些空座位,又在车厢里面放了一些。
大包小包的,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都是来进货的呢。
对他们来说,这可是有史以来过的最肥的一个年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幸福笑容。
大家全都是熟识的,在车上有唠不完的家常。
比如孙琦跟他爹孙爱国的徒弟刘磊,两人同岁,过了年就要二十四了,现在还是大龄青年。村里像这么大的男孩子,要是还没找到对象,都快要被人称呼为“光棍儿”了。
不过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没结婚也还不算晚。他俩之所以被催婚的压力小了一些,全凭远离了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
本来,孙爱国两口子也挺发愁孙琦的亲事的。头两三年他们就在老家给孙琦踅摸合适的对象,打算让孙琦出去相亲了。
奈何孙琦那时候还像个孩子心性,自己就不着急,家长着急也没用。
现在孙琦在外头历练了一年多,不但心性更成熟了,整个人更加沉稳了,整体气质也完全提升了一大截。
孙大嫂觉得,以前她看得上眼的那些十里八村的小姑娘,没有一个能配得上自己儿子的。
既然房子已经买在了城里,儿子有手艺,工资高,长得又高大帅气,以后没准还能给儿子找个城里媳妇嘞。
眼瞅着儿子已经二十四周岁,虚岁都二十五了,孙爱国两口子反倒没有孙琦二十岁时着急给他定亲事了。
不过他们不着急,可有人开始着急了。听说孙琦要回家过年,家里的门槛都要被媒婆给踏破了。
家里的日子红火了,大家争相给孙琦介绍对象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孙家老两口面对一个又一个上门的媒婆,是既骄傲,又为难。
对所有媒婆,老两口都统一口径:“孩子大了,要不要相看,还是得他自己做主。家里要是有这个打算,不用你们来,他爸妈就得上门去找你们!”
一句话,把媒婆的路给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