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幕前无数人的注视中,天幕上的画面逐渐开始分裂为四个板块。
巨大的画面一分为四,分别呈现出不同的主角。
以东都洛阳为核心,正有四方规模浩大的人马正在不断的朝着中心赶来。
隋末的乱世,本是群雄并起,十八路反王争先夺后的疯狂之争。
无论放在任何一个乱世之中,都是相当恐怖的一个量级。
并且其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其实力和谋略都不容小觑。
但,当有能平扫世间的霸主出现时,当耀阳的目光太过闪烁时,就注定要黯淡无数辉光。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整个天下的势力已然基本可以划分为四个。
其一,是以占据了东都洛阳的李世民为首的唐国公李家,自号为唐。
李家二子李世民联合长兄李建成谋反,其手段干脆粗暴,据说直接挟持了大半个洛阳城的官宦子弟。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天下为之震撼。
起初所有人都默认了起事的人定然是唐国公李渊,但谁也没想到,这事儿的主谋居然是他那个十四五岁的儿子!!
李世民在洛阳称王,李渊甚至全程都没参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不如他大儿子李建成!
听到信儿的不少王宫贵戚都沉默了很久,有人甚至骂了李渊两句。
“李渊这个家伙真是够出息的!!”
“呸!起先我还怀疑过这厮哪儿来的胆子造反!”
“他那个老二才几岁?十四岁?十五岁?”
他们自己家十四五岁的小崽子还在干嘛?好一点的四处打马游街无所事事,烂一点的都开始泡青楼混赌场了!!
李渊那个大儿子李建成早就声名远扬的懂事优秀,不知招了多少人嫉妒。
谁曾想他这个二儿子居然更离谱!!
说造反就造反,而且还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占据了都城称王,未免太荒谬了!!
他李家基因就这么好?!
王公们狠狠地瞪了几眼自己家不争气的儿子们,简直哪哪儿都看着不顺眼的很!!
其二,是以长江以南地带迅速崛起的一批起义军,自号为明。
为首的是一个叫朱元璋的乞儿。
据说是因当初在隋帝杨广面前求乞,被一脚踹了出去,才被逼的起义。
江南各地无数遭到过杨广迫害的底层庶民纷纷响应他的号召赶赴而去。
他手底下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文人,虽之前名声不显,但一封《讨隋檄文》使得他彻底扬名整个大隋。
这一批势力凝聚了数不清为此共鸣的庶民百姓,呼声相当狂热。
尽管如今天下仇隋者众,恨杨广的人也数不胜数。
但这里无疑是其中最为剧烈,也最为集中的地方。
他们是怀揣着对暴隋无道的恨意,而凝聚起来的一批极为恐怖的幽灵。
所过之地,各地的官员和豪族都骇然失色的闭门,没有敢阻拦的。
据说,自长安而起的那位越王(朱棣)也在前些日子被其俘获,如今音信不明。
其三,是黄河以北至辽东地带暴起的一批起义军,自号为汉。
为首的是一个自称为刘邦的庶民。
他们似乎是狂热的汉朝拥护者,不仅王本人的名字跟那个汉高祖刘邦重名,手下武将们的名字也都诡异极了。
一个叫韩信、一个叫项羽、一个叫卫青、一个叫霍去病。
前二者,不必说是此前半个月不到就荡平了高句丽的着名人物。
那个时候大家还多少心存狐疑,虽说重名,但也许是巧合。
但当刘邦、卫青和霍去病的名字传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忍不住哽住了。
这明显是后来故意改的名儿啊!!
真是离了谱了,往日造反的再狂热也没听说非要把名字都改的跟先代着名的武将帝王一样的啊!!
也真不怕犯冲!!
偏偏让人更加震撼匪夷所思的是,这几个武将的实力,都相当的恐怖!!
辽东之人擅斗,整体实力不容小觑。
这边的起义军也一度都是风头最无两,气势最高的。
但这四个人除了最开始打高句丽那一场,后来几乎从不合作出战。
但每一个的实力都非常之恐怖,似乎是比着谁出去带的人马少一样。
往往几千人出门,回来的时候能俘虏上十万人!!
你说特么遇见一个这样以少胜多的高节能武将就算了,偏偏这几个尼玛的都是这种夸张的存在!!
不知多少反王在私底下怀疑人生的同时快要嫉妒死了那刘邦!!
甚至不用他们,某天幕前的刘邦其实也挺嫉妒自己的!!
其四,也是起初最不敢让人相信的一批。
那就是随着隋炀帝杨广运河游船的萧皇后和杨广的爱妃联手造反的一批起义军,自号……武汉。
是个很诡异的名字,但不妨碍他们这个组合本身更加诡异。
据说萧皇后因为杨广中途宠幸一妃妾过盛,甚至为了抬一位妃妾为后,要将她废黜,忍无可忍。
其联合杨广身边一个名叫赵匡胤的侍卫首领,统合了拉船的纤夫,直接控制了杨广如今的行动。
目前,运河舰队已然折返,朝着洛阳的方向返回。
路上越来越多曾经被杨广奴役拉纤的纤夫加入进来,势力也渐渐膨胀到了一个极为可怖的数字。
女子称王造反,还是杨广的皇后和妃妾,这事儿闻所未闻。
但彼时乱世,早已不知有多少更加荒谬夸张的事在发生。
所以纵然让人震惊,但更多的人是对杨广的嗤讽和嘲笑!!
帝王当成如此模样,天下造反也就罢了,就连他的妃妾和禁卫都造反。
这已然表明,此君早已德不配位了。
隋炀帝杨广,既然悖逆天下,弑父杀兄,德行无度的鞭笞苍生!!
那就莫怪苍生同样对他众叛亲离,竞相讨伐!!
……
天幕上。
四个分屏的正中央。
李世民若有所觉的负手抬头,朝着天幕前眉眼弯弯的一笑。
“终于到时候了么……”
唔,他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等了许久了!
天幕前。
对于如今这个阵营的分属情况,不少人意外,但也并不算特别意外。
虽说这阵容有点混搭,但也正是因为混搭才叫人实在摸不准最后到底是谁能摘得这隋末乱世的桂冠。
李世民占据都城,如今手里又有三国组,实力夸张到这个地步,本无悬念。
但他的对手难道是吃素的么?
武则天吕雉这边暂时不说,朱元璋和刘邦如今手底下那阵容哪个不是夸张到让人咂舌!!
随便扔到哪里去,都没人能跟他们打好么?!
这会儿四边的异族一个个乖的耗子一样,尤其是得知了高句丽惨状的。
几乎各个都把边境线朝后稍了数十里地,生怕被波及了!!
如果说三国是地狱级的乱世副本。
那么这场隋末的乱世,已经是十八层地狱了。
蚊子这会儿敢飞进来插手都得血溅三尺高的那种!!
你们这中原王朝怎么个回事儿的,合着皇帝是最菜的那个是吧?!!
于是,关于中原王朝自此传出了一个恐怖至极的传言,以插翅的速度飞快横扫了整个亚西欧。
据说,那个恐怖的中原王朝,当你能好好跟他们皇帝交流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友善。
但一旦当你想要侵占他们,把他们的皇帝拉下马之后,就会解锁开启地狱的钥匙!!
然后,你最好是赶快趁早开溜,如果晚了后果自负!!
……
天幕前。
各个王朝都有些鸡皮疙瘩并起的紧盯着天幕挪不开眼。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能意识到,眼前正在上演一出怎样旷世浩大的舞台剧。
甚至有不少人开始叹息着悔恨自己错过了这样一场机会,没能亲赴隋末,参与这场竞逐。
没有先决之扰,没有后顾之忧,只需要拼尽全力,赌上自己的最强手段!!
何等的酣畅淋漓!!
无论谁胜谁负,已经不重要了!!
这场战斗本身,就是最弥足珍贵的!!
想必此时此刻天幕上的那几位定然都是同样的想法。
不,是一定是同样的想法。
无数人无声的抬头,望着四个分屏中那几位眼中毫不掩饰的畅快和舒展,这样笃定着。
与此同时。
有一个王朝有点茫然之余气氛莫名的古怪。
永乐年间。
臣子们互相对视了几眼,半晌才有人有些艰难的开口。
“咱们家陛下,是什么时候……”
跟洪武爷混到一道儿去了?!
这一点他们没看着啊!!是他们跳剧情了?!
不是才发誓过坚决不会给他爹放水的么?虽说不太奇怪。
但永乐爷不至于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吧?!
洪武朝的老臣们……虽然不多,但能活到这时候的,自然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了。
他们倒是比较沉默些,对此比较不置可否。
说实在的,最开始他们对陛下如此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绝对不会给洪武爷放水这事儿就深表怀疑。
洪武爷都死那么多年了,陛下还常常听见他的名字都浑身一哆嗦,看到他留下的东西都绕道走。
就这,你说他看见朱元璋有胆子跟朱元璋打仗?
他们反正是不信的。
老臣们颇含怜悯的把视线从一脸茫然的新臣身上扫过。
傻孩子,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他们忖度着猜测——陛下别是一遇见洪武爷,就直接投了吧?
……
事实其实比老臣们猜测的更……嗯。
天幕上缓缓一转。
朱元璋一边。
天下局势慢慢定下来之后,各地最大的反王也毋庸置疑。
朱元璋听到消息并不意外,唯一引起了他部分注意的……是长安。
被囚禁在旧都长安的王爷造反的事儿当然瞒不住,因着是旧都,动静其实并不比李世民这边儿小。
只不过很快各地崛起的反王声势都太浩大,闹出来的动静都不小,就隐隐遮盖了些。
朱元璋摩挲着舆图,手指在长安的位置定了一下,若有所思。
“这行事手段,倒是有些眼熟啊……”
他略略沉吟了一下,着人招来了宋濂。
“先生你看看,咱有点怀疑,不过不敢确定,此人可是朱棣那小子?”
宋濂翻阅了几下相关的报告,神色淡淡的笃定道。
“身份也算是符合,按照天幕的安排倾向,臣觉得……大概八九成吧。”
以燕为号,还特地避开了朱元璋已经用了的明,实在是太明显了,压根不用猜好吧!
朱元璋笑了一下。
“是不是的,派个人过去试一下就知道了。”
另一边。
朱棣正踌躇满志的组率了一批将领,把造反前该铺垫的流程都走了个遍。
信心满满的朝着洛阳攻打了过去。
一路上砍瓜切菜,简直跟当年造反的难度不是一个概念!!
朱棣砍得心情大好,爽的神采飞扬!!
“哈哈哈哈!!谁能拦……”
正大笑着,帘帐外忽然来报。
“王爷!外面有个人说要找您,怎么都赶不走,非要给您传句话,见还是不见?”
言外之意,不见就杀了。
朱棣正欲不悦的挥手让人杀了。
要是什么人来都能见他,那他朱棣成什么了?!岂有此理!
但手刚抬到一半,忽然不知为何心脏一悸。
他莫名的摸了摸胸口,下意识改变了主意,沉吟了一下。
“算了,传进来见一见吧!”
“是!”
很快,外面走进来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
男人见了他,倒头就拜,瑟瑟发抖。
“我、我真的就是来给您传句话,求王爷饶我一命!”
朱棣不耐,“什么话,说。”
男人哆哆嗦嗦,开口道。
“说是、说是‘燕字咱觉得不好,老四还是用明吧’。”
他抬起头,诚惶诚恐。
“就、就这一句!!!”
他没发现的是,眼前这位桀骜非常的朱棣陛下已经僵硬成了一条。
看似人还在这儿坐着,实际上已经走了有一会儿了。
那天之后。
长安组反王小队便忽然更改了前往洛阳的路线,沿河绕过去,显然目的地改成了朱元璋所在。
因为走的太急太快,路上甚至攻打的速度都变得敷衍极了。
而且原本一直高举的燕旗莫名其妙的也不用了。
据说,两军汇合的一瞬间,长安反王组中忽然策马走出来了一个英武非凡的男人。
他沉默着翻身下马,下一瞬,毫不犹豫的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