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钦陵的下场,对李守义来说,是意外也不是意外。强如宇文护,尚且不能自保,更别说论钦陵了。
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将帅之一,依旧没有跳出历史的规律,羞愤自刎,这个充满戏剧性的结局。
对来降者,大唐的态度始终都是包容的,贞观年时的契苾何力,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永徽之后的阿史那步真、黑齿常之......等等。
大唐的国力之所以如此强盛无比,就是因为接纳了四方英豪,所谓“有容乃大”即是这个道理。
大明宫-宣政殿
刚召见完,述职的李道广、王士昆等河道官员,便让吴毅将赞婆、悉多于、弓仁叔侄三人引了进来。
赞婆领衔,大礼参拜:“噶尔赞婆,势穷来降,恳请天可汗收容。臣等必结草衔环,以报陛下的恩德。”
李守义明白,他们所说的结草衔环是什么意思,忠臣则良主而侍,君贤则臣直,终究是吐蕃负了噶尔氏,他们反出吐蕃也无可指摘。
微微一笑,李守义虚抚了一下,示意叔侄三人起身,并吩咐吴毅赐坐、煮茶。
从御阶上走下来,李守义感慨道:“朕着实是爱惜钦陵的才华,真是可惜了。若为我唐臣,出将入相,颐养天年,真的不是问题。”
“要说朕与器弩悉弄最大的区别,就是朕有容人之量。就说刚才出去的那两位都督,他们今天来就跟朕顶牛的。”
“是啊,君权神授,不容侵犯。可朕也考虑到了,治河不易,沿岸百姓的疾苦。”
话说回来,论能力,李守义不是找不到比他们优秀的河务官员;可却未必能找到比他们更尽心,更为两岸百姓着想的官。
君权神授没错,可也需要耐心和良臣辅弼;所以,李守义选择忍了,就像太宗皇帝忍耐魏征一样。
叔侄三人毫不怀疑李守义的话,与两位河督擦肩而过时,他们还听到二人嘀咕跟皇帝要少了什么的。
过去,他们只看到唐天子在战场上的杀伐决断,却没能看到李守义的宽容仁义。若是二哥能在这样的天子麾下效力,的确不愁功成而身退。
唐天子与器弩悉弄年纪相仿,可走上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器弩悉弄要做万物的主,他需要所有人都在他的脚下战栗;而唐天子却以百姓为先,以民为本,容忍了臣子爱国家,甚过爱他。
这也就是唐朝为什么越来越强盛,吐蕃越来越衰弱的主要原因。这样的天子,就是连敌人都禁不住敬佩,难怪二哥在战后,却唐天子从不恶言相加,反而交口称赞。
叔侄三人对唐天子宽容大度,心悦诚服,俯身于地,虔诚表示,噶尔家自此以后,永为唐臣,誓死效忠。
摆手示意三臣起身,李守义笑道:“从前是各为其主,自然你死我活。但现在,我们是一家人,朕代表大唐欢迎你们。”
“既然来了长安,就好好休养一阵。朕已经下旨,册封卿三人为候,赐府邸三座。至于。”
至于三臣的任职,好说,想带兵,南北衙有的是位置给他们;想做文官也可以,大唐的文官体系是这世上最健全的。先好好享受一下盛世的氛围,然后再考虑以后。
脾气耿直的噶尔弓仁,抱拳言道:“陛下,臣余生只想为家父报仇。若陛下许臣大军,臣可为陛下攻灭吐蕃。”
开疆拓土是帝王盛世,李守义也希望统治下的版图,可以无限的扩大。将来青史之上,也好多添几笔夸耀他武功的盛世。
但现在不行,或者最近几年不行。大唐除了要治河,还要修路,一些州县造灾还要赈济,林林总总国计民生的事,太多了。
李守义打仗的先决条件,是在以国力最小消耗为准绳的,他不想让百姓背上沉重的负担。
“可是陛下,拖的时间越长,吐蕃的国力就恢复的越多,到时候大唐的损失会更大!”
弓仁说的是道理,看起来也的确是那么回事。此消彼长,在数量上,他说的一点都没错。
但李守义要告诉他,数量与质量所形成的力量对比,与弓仁想象中的比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其一,大唐有严格的府兵制,李守义登基后,在税法、土地、饷银方面也做了倾斜,保障了士兵的权益。
府兵参训的热情,一年高一年,而且新兵营的士卒,必须要经过十二月的系统训练,才能被分入作战部队担任作战职能。
新晋的军官,五成是在边军中立功的士兵中选拔,五成毕业于大唐军事学院,大量的新鲜血液正在像整个唐军灌输,新陈代谢是需要时间。
至于装备方面,大唐已经建立了一套独有的军工体系,装备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也在进行当中。
像神威大将军这种火炮,已经改进为永贞九年式,炮身更轻,射程更远,而且产量已经达到年造百门。
所以说,不要着急,等唐军的人员、装备更新换代完成,随时可以完成雷霆扫穴。战争,是一件很讲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急是没用的。
“等那一天到来,卿等便可率王者之师,重临西南高原。将成千上万斤钢铁,砸到你们仇人的头上。”
赞婆三人都是饱经战阵的宿将,也见识过唐军火器的威力,他们当然知道这样一直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会有怎样的战力。
三臣的身份家仇,无一日得安,他们不需要休息,他们愿意到军中任职,哪怕是从百夫长做起,也是甘之如饴。
见三臣如此执着,李守义还能说什么!只能摊了摊手,满足他们的愿望。
三臣的能力,李守义是领教过的,尤其赞婆和悉多于,都是统御万军的大才,弓仁的勇猛更是一时之选。
但他们初入唐军,不可能授大将军之任,那样一来对别人也不公平。所以,就把他们叔侄及所部将校安排在左骁卫。
赞婆为归德将军-从三品下,领左骁卫将军,悉多于为忠武将军-正四品上,弓仁为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朕即刻下旨给兵部,你们告身文书,稍后就会下放。”
“新任的左骁卫大将军-郭仁愿,是个好相处的人,他会教你们如何在唐军中立足的。”
三臣叩首谢过天子隆恩之后,李守义还留三臣一同用膳,还穿了狄仁杰、岑长倩、郭仁愿三臣陪宴。君臣同乐,场面是其乐融融。
而在宴会结束后,狄仁杰和岑长倩,却被李守义留下了下来。二臣愿意以为,皇帝是让他们多多照应新降之臣。却没有想到竟然是为了太子。
太子马上就五岁了,到了该指定老师的年纪,李守义遍观群臣,最适合为太子师者,非二臣莫属。
“从今天开始,怀英就是太子太师,辅民就是太子太傅,朕把太子的学业交给两位爱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