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麟德殿
今儿皇帝赐宴,宴请的清一色是武将,菜式也超过以往的标准,珍馐美味,那是应有尽有。从菜式就不难看出,皇帝这次真是花了心思的。
有黑齿常之、刘敬同、薛讷、秦善道、李思文、李文暕、崔智聅、李多祚、王晙、曹仁师、张玄遇等大将,也有郭元振、张仁愿、姚崇、宋璟、张说这样后起之秀。
主管兵务的宰相-兵部尚书岑长倩,与兵部郎中-苏践峻,拿着军事学院初本,向皇帝陈奏。诸将旁听,也是频频点头,这主意太合他们的胃口了。
历朝历代的帝王,对将军们的态度,从来都是既用且防。将军们能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就算不错了,连卫公那样的完人尚且常忧,更别说他们了。
从来没想过,哪个皇帝能如此的信任武将,竟然愿意建立一所专门培养武将的学院。这完全是把兵的地位,提升到了与士一样同等,这对他们是多大的恩宠。
可有一点,诸将不太明白,就是有关于政审的,入校者,三代良家;胡人者,父子兄弟需满服役二十年。
关于这个,岑长倩是这么解释的,军事学院是为我军专门培养将领的学院。他们今日是学兵,明日就是将军,大将军,甚至主管兵务的宰相。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保证领兵的将领,身家清白,忠君报国,是头等重要的条件。
出身根红苗正,再经过相应的训练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上保证配属到军队的军官没有问题,保证国家有一支永远忠诚的军队。
当然,要保证这些树苗不会长歪,还要依靠再做的诸将,在他们还为成材之时殷勤浇灌,成材之后循循善诱。
皇帝依然批准,军事学院的教员中,除了常驻的将领外,朝中、边境的将领,也会轮流入校,向学兵们传授作战知识。
岑长倩的话说完,李守义也端起酒盏,与满是笑容的诸将举杯痛饮一樽。
是的,永贞一朝的新政,大多数是关于内政的。这是因为国家想保持活力,必须剔除杂质,保持朝廷在百姓面前,绝对的公信力。
可他是行伍出身,心里很清楚,忘战必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结果只有一个-亡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太宗常说要居安思危。
那么问题来了,居安思危的话,说说容易,身体力行却是种考验。光他一人,是不行的,得拉着诸臣工一起。
李守义自御阶下来,拍了拍沙咤忠义的肩膀:“还记得,在冚锋,咱们面对五倍的突厥军包围,你说的话吗?”
沙咤忠义拱手高声应曰:“踏破胡虏,唐军威武;吾辈牺牲,春秋大义。”
李守义点了点头,随手拿过酒盏与其碰了一下,随即言道:“是的,这话一点都没错。”
“文官们担心朕,效法武帝,依仗国力,广征四海。所以,每天都在朕耳边唠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仿佛李守义生下来,就是注定是要锁住自己的体内好战的家族血脉,锐意文治,当个埋头案牍的文皇帝。
可李守义年轻,大唐也正年轻,岂能辜负这雄壮的军队。仗是一定要打的,比如屡屡犯边的阿史那骨咄禄和吐蕃。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好好操练士兵,好好培养军官,厉兵秣马,下一次北伐西征,规模定然不压于永隆二年裴行俭北征小。
李守义已经下旨,将骊山行宫改建为军事学院,工部正在加班加点的改建中,诸将要是有什么好的建议,尽早去提,省的花二遍钱。
皇帝如此抬爱,诸将自然是喜不胜收,君臣之间举杯相庆,君臣相谐的场面和谐的很。
酒过三旬之后,右骁卫将军-张玄遇起身离席,恭声言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呵呵,放下筷子,李守义虚抚了一下,随口笑道:“朕与张卿可是同袍旧友,有什么不能说的,但说无妨。”
张玄遇先是感谢圣人隆恩,还记得从前一起征战的小事。身为人臣,张玄遇自然是铭感五内。
这几年,他一直在北线带兵,此次也是随燕公回到长安,对这里的人和事,也不甚了解。可他与陛下一样,记得同袍的情谊。
检校左武卫大将军-平原郡公-程务挺,久思报国,一直闲赋在家。既然军事学院需大将教授学兵,为什么不带上他一份。
一来人尽其才,二来昭示浩荡天恩,圣人不忘旧僚呢?与之同程返朝的李思文、曹仁师,对于张玄遇的意见,也颇赞同。
程务挺?
程务挺一直是李守义的一块心病,他是有大将之才不假,也能担起柱国之任。
可这家伙是个不开颜色,不懂变通,有些死心眼了。人家都知道审时度势,向新帝靠拢,而他就装的跟没事人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而且,还胆大包天的为裴炎说情。若是念及他的战功及在军中的威信,李守义早就下旨赐死了。
是,自从裴案之后,程务挺再没上过朝,李守义也眼不见、心不烦;但亦是能经常想起这根扎在肉里的刺,张玄遇这话一出,他这好心情顿时没了。
见到皇帝脸色有异,又深知其中的原由,岑长倩出来打了圆场:“圣人一项念及老臣,尤其是军队的将领,四时八节也都有赏赐。这一点,在京诸将,都是知道的。”
“都是本相军务繁忙,忽略了我军闲赋致仕在家的将领。”,话间,岑长倩转身对御阶拱手:“陛下,都是老臣的疏忽,请陛下降罪。”
而李守义也是就坡下驴,虚抚了一下,随即笑道:“岑相统领全军,难免有疏忽之事,不打紧,不打紧。”
“至于张卿等人所言的闲赋将领,怎么就不能当教员了。依着朕看,只要身体吃的消,又愿意为朝廷效力的,都可以参与进来嘛!”
张玄遇、李思文、曹仁师等将领,也都喜笑颜开,拱手口称:吾皇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