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在顾亮被许通判推上马车前为止,顾亮还是很懵逼的,他不明白为何许通判为何夜里突然找他,不明白为何见见面地点选在这无人之地,不明白为何许通判为何如此着急,竟让他夜里赶路,还不说缘由。
只是顾亮刚开口询问,他的话就被许通判打断了,许通判像是知道顾亮的疑惑:“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路上和灵均,以及你曹伯母说,他们会告诉你的!”
“曹伯母也在车上?”听到曹氏也在,顾亮更加好奇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竟会让许通判连夜安排曹氏和灵均去他们兰溪村,这阵仗看起来可不像是去做客,倒像是避难。
顾亮他下意识往后面马车方向望去,却见车帘微动,隐约可见曹氏抱着女儿端坐其中的身影。 顾亮心中疑惑更甚,但见许通判神色凝重,便不再多问。
虽然顾亮并没有向许通判问及原由,不过事实上也正如顾亮所想的那样,徐灵均并非是单纯的去兰溪村做客,而是临时避难。
马车在夜色中疾驰,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而在晃悠悠的马车中,顾亮从灵均得知了事情真相。
原来从去年开始,福建周边的豪强势力,就如蛰伏暗处的恶狼,对福州之地垂涎三尺,觊觎着将闽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此,一封封密信如穿梭的夜鸦,悄然飞抵福州,劝诱着许通判等福州官员归降。
许通判原本想着今天下时局不明,各方势力割据一方,最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在他看来,闽地的处境颇为微妙,恰似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闽地偏居东南一隅,虽有山川之险,但实力尚不足以对周边强大的势力构成实质性威胁;而周边势力若贸然进攻闽地,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兵力和物资,还会使自身兵力分散,防线出现破绽,极有可能被其他虎视眈眈的势力趁虚而入。如此复杂的局势下,许通判笃定,周边势力决然不会在此时孤注一掷,耗费巨大代价进攻闽地,即便有此企图,也应是在数年之后,或是等到天下大局已定之时。
许通判曾无数次在心中推演局势,认定周边势力即便觊觎闽地,也不会贸然进犯。毕竟闽地地势复杂,贸然进攻只会徒增损耗,得不偿失。然而,事态并未如他所料那般发展。周边势力在接连发出劝降密信,却未得到福州官员任何回应后,终于按捺不住,露出了狰狞獠牙,悍然挥军进攻闽地。短短时日,数座县城便相继沦陷。
更让许通判始料未及的是,福州一众知晓内情的官员竟达成了一种盲目的共识。他们坚信,只要将进入闽地的每一处险要隘口牢牢扼守,再增派重兵严防死守,就足以抵御外敌,让敌军的进攻步伐止步于此。他们沉浸在自己构筑的防御美梦中,却未曾料到,敌人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敌军果断抛弃了众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布置防御的陆路,转而另辟蹊径,选择从海路发起突袭。其水军如鬼魅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福州迅猛逼近。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路防线,全然忽视了海路的潜在威胁。以至于在敌军攻破长溪后的第三日,许通判等官员才惊悉这一噩耗。而此时,敌军已然兵临福宁府城下,展开了激烈的围攻。按照敌军的推进速度,不出几日,其水军便会出现在福州城东边的海面上。
望着东方那片平静却暗藏汹涌的海面,许通判心急如焚。福州城究竟能不能抵挡住来势汹汹的外敌,能不能守住城池还未可知,全城官员和百姓的性命也同样是个未知数。所以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许通判选择先保护好妻儿的性命,将他们送出城去寻一安全稳妥之地再说。
敌人自东方海上而来,福州城周边靠海地带都不安全,要想避难也只能去福州西边的茫茫大山之中,那里有足够纵深,一旦福州城沦陷,他们也能有足够时间继续转移。
在一顿思考后,许通判便将主意打到了顾亮所在的兰溪村头上去。
兰溪村距离福州城也算是山高水远,且兰溪村周围一带既无城镇,又无重要关口,和福建一样实属是“兵家必不争之地”,即使到时候有乱军出现,也根本不会注意到兰溪村这个小地方,更不会出现在兰溪村。更关键的是,兰溪村的土楼他见过,楼高墙厚,就是一个小型的城池,人住在里面安全的很,无需担心性命安全,是个避难再合适不过的场所。
许通判怎么也没想到,曾经让自己瞧不起,唯恐避之不及的老乡们竟又一次的帮了自己的大忙。
许灵均还在顾亮耳边说着这几日他从父亲那里得知的真相,顾亮的心头却像是遭受了一记重锤,被震惊到无法恢复。
车窗外,夜色如墨,唯有马蹄声敲打着官道的寂静。顾亮只觉得喉咙发紧,像是被人扼住了咽喉——福州城危在旦夕,满城百姓都差不多进入梦中开始酣睡,而自己竟成了少数知晓真相的幸运儿开始了逃离。他呆愣地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夜色,怎么也想不到,看似平静的福州城,竟然已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摇摇欲坠。许通判夜里火急火燎地找他,竟是为了安排家人避难。而在此之前,自己还像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对这一切浑然不觉,还傻乎乎地在谋划着今年要赚多少银子、如何扩大同济堂的规模。
\"所以......\"他的声音有些发颤,\"福州城的百姓都还不知道他们即将遭受战争?\"
许灵均别过脸去,月光透过车帘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父亲说,提前告知只会引起恐慌。\"许灵均似乎也觉得这样做不对,但有心又为父亲找补:“我们离开后父亲便会采取行动的,到时候百姓都会进城避难。”
可毕竟找补就是找补,顾亮仍是不满。明明这么大的危机,关乎全城百姓的生死安危,官员们明明半年前就知道,可城中的百姓却一直蒙在鼓里,照常过着日子,对即将到来的灾祸毫无察觉。明明敌军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都已经传回来了,这群官员居然第一时间想的还是先安排好家人的安危再说。顾亮在想,古代的这些官员真的有为百姓着想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