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开始了一场浩大的征书活动!
“不过在此之前,乾隆正进行着那三个字!
“藏书者都害怕因献书获罪!
“为此,乾隆特意颁布旨意。”
“朕办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于天下,岂有下诏访求遗籍,顾于书中寻摘瑕庇罪及藏书之人乎?
“收这么多书干什么?当然是编纂《四库全书》了!
“客观来讲,乾隆的文治是有一定含金量的!然而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错误百出!
后期纪晓岚等人校订,就发现了千余个错误和空白!
还有就是“焚书!
乾隆皇帝话说得好听,不计较什么的,但还是把那些有进步意义思想的书给烧了!
为什么?妨碍他的专治统治啊!
……
要说之前几项,还不足以提现乾隆的昏庸的话,那么“挥霍无度重用奸臣”则足以暴露他的“昏君”本质。
挥霍无度乾隆本来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主!
尤其是在取得一系列“文治武功”后,乾隆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自我陶醉!
而且,他还特别爱和古代历史上的帝王进行比较!什么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什么的。
尤其是在自己的曾孙得子,好像历史上就汉武帝四世同堂,宣帝刘询那时候刚出生。
五世同堂以后,乾隆又让人查阅历史上有多少人能如此,结果显示历史上可考的帝王之中独乾隆一人,这又把他高兴坏了。
于是乎,他就开始大肆封赏只要曾孙结婚,他就大肆挥霍,赏赐礼品无数!
民间若有五世同堂者,上报查验后皆重赏。
在乾隆的七十大寿以及八十大寿时,他更是把挥霍尽到了极致!
由于皇帝好面子,各位官员皇子皇孙更是极尽谄媚之能,争相进献礼品!
仅“无量圣佛”就有一万七千九百六十三尊之巨!
各国藩属更是争相祝贺乾隆大寿,乾隆得意得不行,高兴的同时又赏赐了他们数倍的财物!
除此之外,乾隆还举了两次“千叟宴!连康熙都只举办过一次,这得多喜欢折腾啊。
“凡内外文武官员年在六十以上者,皆与赐宴之列”!
两次大宴,乾隆共耗资百万余两!
挥霍无度,由此可见!
但是,乾隆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为此,他还曾狡辩!
“天地生财止有此数,不散于下则聚于上!
意思就是,朕这哪是挥霍啊完全是对百姓的“恩施!
再就是重用和珅。
和珅这个人,那可是历史上数得上的大贪官!
论及谈物之最,古来无有,没人能比得上他!
在和珅活着的时候,他才是世界首富!
用个详细的数据来说明,和珅被抄时仅仅现银就有将近九亿两这还不算其他的珍宝字画,古董之类的!
清朝年财政收入也不过七千万两!
乾隆为什么会重要和珅?一来和珅会拍马屁!
二来晚年的乾隆本就是个昏君!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乾隆想加强中央集权!
在乾隆的默许,以及和珅的操作下,忠直之士几乎被批斗,贬官、下狱甚至是处死,全部迫害。
和珅是怎么得到乾隆的重用的呢,请看详解。
“和珅年轻时曾就读于咸安宫官。”
“这个学校以招生条件严格和教育质量出众而闻名,能考进这里,从某个侧面证明他的天姿出众。”
“咸安宫官学的课程包括经史少数民族语言、书画、武功骑射和火器。”
“从课程的全面正规来看,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帝国培养高级政治人才。”
“他大部分功课都相当出色。
“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经史典籍无不涉猎,文字功夫出众,并且武功骑射基础也相当不错。”
“除了学业出色外,他可谓全面发展,业余兴趣也十分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特别以诗而闻名。”
“清人钱泳产称他的诗句颇有佳句可寻,而当时的大诗人袁枚则这样夸赞和珅,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
“更让老皇帝感觉舒服的,是他的情商高于智商,与人相处总能使对方感觉愉快。”
“能在乾隆面前,相处愉快舒服的,满朝只有和珅一人而已。”
“他善解人意,凡事从不用皇帝废话。
“他办事干练,嘉庆也不得不承认他“精明敏捷”,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凡遇繁难政务,乾隆常常派他去处理,他以其机敏果断屡获褒奖。”
“乾隆四十五年,他充任钦差大臣赴云南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因办理得体,未及回京便升任户部尚书兼议政王大臣。”
“回到京城,他面陈芸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并允行,表现了自己全面的政治才华。”
“这是和珅从政生涯的第一次重要亮相!表现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
……
大清世界,咸安宫官。
此时的所有人都看着视频,他们都很震惊和珅竟然是第一奸臣,而和珅连忙起身离开。
他怕现在再不走,一会自己就走不掉了。
皇帝甚至可能因为未来的事情而现在就斩了自己!一想到这。
和珅的脸色就变得无比的苍白!“该死!!该死!
“怎么视频之中竟然出现了我啊!!
“我和珅文采绝世,文华绝代,再怎么样,也不至于成为贪官啊。。。。。。
和珅失神地喃喃自语。快步离开学宫。
此时视频也是刚刚播放。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待他们反应过来,想要控制住和珅的时候,他已经溜走了。
“乾隆五十三年镇压林爽文起义过程中,和珅作为机要秘书为皇帝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起义平定后,皇帝特意赐诗和珅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惟明且断,平萨拉尔,尔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翰!
兼通清汉是和珅的一项重要政治资本。”
“乾隆朝最重要的政治文书,都是用满文写成的,这实际上就把许多汉大臣排斥在了最高决策圈之外。”
“乾隆朝唯一参与最高机要的汉大臣张廷玉,也精通满文,因为他中进士后曾经专门学习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