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敦亲王得意忘形,皇上安排了言官在朝堂上弹劾敦亲王,再由皇上贬斥言官,在敦亲王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这些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皇上为了安抚敦亲王,还时不时地赏赐敦亲王,让人以为他对敦亲王宠信有加,而那些因为上折子痛斥敦亲王的人都被皇上贬官了,一时间,朝堂上的风向都变了。
在年世兰看来,如今的敦亲王就是当初的年羹尧,皇上多疑,这个时候拔尖冒头不是好事,所幸皇上倒是没有在年世兰面前提起朝政的事情。都说朝堂上的事情瞬息万变,皇上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终于在半个月之后,皇上带着御林军急匆匆地出宫,也不知是做什么去了,直到第二天,才收到消息,说敦亲王密谋造反。
这个消息一出,何止是朝堂上,后宫中也是人人讨论。据说敦亲王强占良田,逼得那些农民妻离子散,这些良田用来练兵,敦亲王麾下竟然已经有了三千精兵,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用途、皇上显然是早就得到消息了,但是一直隐忍不发,一直等到敦亲王亲自在马场上练兵的时候突然造访,为保万无一失,皇上带了五千人马,据说敦亲王本来还不愿意束手就擒,还打算拼死一搏,皇上突然提起他的福晋以及一双儿女还在宫里,这才束手就擒的。
敦亲王被抓后皇上将他安置在了宗人府,到现在还没有做出决断。皇后也不是没有想过拉拢敦亲王,但是皇上忌惮敦亲王已久,皇后便也放弃了这个想法,左右三阿哥还小,等到开府娶了福晋再考虑这些也不迟。敦亲王一事,甄嬛没有太大的反应,将敦亲王福晋扣留在宫里是她的主意,敦亲王下马也是早晚的事情,皇上的心头大患除了敦亲王,就是年羹尧了,但是年羹尧目前来看,也不足为虑了。
三日后,皇上召见了张廷玉等大臣,在养心殿商量了许久,最终对敦亲王做出毕生囚禁宗人府的决定。皇上不是不想要了敦亲王的命,但是他已经登基,既然登基了,就要做给天下人看,九子夺嫡的事情过去没多久,他现在很看重自己的名声,不希望落下一个残害手足的名声,左右敦亲王在宗人府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朝堂上一时风声鹤唳,那些和敦亲王有过接触的官员人人自危,而那些因为弹劾敦亲王被贬官的言官们,皇上已经下令让他们官复原职。朝堂上的局势变化牵扯到了后宫,年世兰一直在庆幸自己将书信给皇上看了,若是被皇上查到敦亲王时常造访年府,即便是没什么也会在皇上心里留下和敦亲王勾结的种子。
朝堂上总有些不开眼的人,知道皇上忌惮年羹尧已久,若是年羹尧和敦亲王勾结,那皇上会如何想的呢?第二日就有言官上奏弹劾年羹尧和敦亲王勾结,还有人曾经多次见到敦亲王去年羹尧府上,两人相谈甚欢,要求皇上处置年羹尧密谋造反一事,皇上没有当场做出决断。
当天,皇上就来了翊坤宫用午膳,年世兰虽然不清楚早朝发生了什么,但是大概猜到和年羹尧有关,不然皇上不会来翊坤宫用膳的,即便要来,也是晚上。
“皇上怎么想起臣妾来了,臣妾还以为,您会在养心殿用膳,也不叫人通传,臣妾都没准备您爱吃的菜,这可怨不得臣妾啊。”
皇上来翊坤宫也是临时起意,华贵妃没有准备他爱吃的菜倒是也不意外,左右翊坤宫的小厨房手艺是最好的,吃什么都一样。他今日来,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探探华贵妃的口风。
“朕吃什么都不打紧,世兰吃什么,朕就吃什么。”
“世兰,朕有一事,难以决断,是关于你哥哥的。朝堂上有人弹劾你哥哥和敦亲王勾结,要求朕严惩年羹尧,朕实在不知该如何决断。”
这探口风都这么明显了吗?年羹尧和敦亲王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皇上这是故意的。若是说有言官提起这件事,她倒是信的,但是她早就将事情摊开说了,连书信都给皇上看了,这就是皇上故意来探探她的口风了。
“朝堂上的这些事情,臣妾不懂,但是臣妾哥哥并没有和敦亲王勾结,皇上您是知道的,哥哥不敢,也不能,难不成敦亲王还想拉着哥哥去替他练兵吗?哥哥连床都下不了,那敦亲王也确实太不近人情了。”
皇上被她逗乐了,“哈哈哈,朕倒是不知,世兰还有如此风趣的一面。朕自然相信你哥哥,只是上这些折子的言官,朕还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们。”
年世兰死活不肯接话,“那些言官是皇上的臣子,这些都是朝堂之事,臣妾方才提了一句哥哥已经是僭越了,皇上是想让臣妾议论朝政吗?臣妾都没有看过几本书,哪里懂朝堂上的事情,皇上又取笑臣妾。”
“朕不过就是说了一句让你帮朕拿个主意,怎么又成了朕取笑你,罢了,都是朕不好,朕先自罚一杯,你随意。”
年世兰知道,今日这关是过了,皇上不喜欢后宫干政,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她嘟囔道:“臣妾从小到大就不爱读书,皇上若是喜欢饱读诗书的嫔妃,就去找皇后和莞嫔,跑到翊坤宫来做什么。”
皇上笑着摇摇头,“那朕给你赔罪,今日朕就陪着你,如何?”
言官弹劾年羹尧的事情到底是没掀起什么风浪,皇上第二日早朝的时候说年羹尧没有与敦亲王勾结,是敦亲王自己纠缠不休,而这些上奏弹劾的言官,皇上也没有做出什么具体的处罚,只是告诫他们要弄清事实,掌握了证据再上折子,这事儿就算这么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