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城外,手中无兵的萧玉成只能给敌人摆起了“空城计”,带领70名教导队队员和200名游击队在城外的山林里采用放冷枪,驱赶惊鸟等方法,造成红军有伏兵的假象。
第一纵队指挥员是陈辞修,四次围剿的时候吃过红军的大亏,所以萧玉成摆的空城计起初还是吓住他了;
黎川城城门大开,他指挥的三个师愣是没敢进城,而是小心翼翼地排兵布阵,派部队驱赶疑兵,生生被空城计拖住了半天。
时间一长终于被前敌总指挥周浑圆发现了破绽,不再管游击队的袭扰,而是大举向城中发起进攻;
摆在萧玉成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一是带领自己的270人向敌人3个师发起进攻,二是撤离,萧玉成最终选择了撤离,黎川在坚持半天后陷落。
红军指挥部,黎川的丢失让绑先和布劳恩大怒,扬言要将萧玉成当逃兵处理,只是暂时腾不出手,先记在账上。
毕业于伏龙芝军事院校的前汉斯猫国防军上尉布劳恩,根本看不上红军的小打小闹,他要打大仗,跟敌人打大兵团决战。
“绑先同志,光有四个野战军团还不够,现在兵力严重不足,三个军团派出去后,身边只剩下一个第四军团,我建议将地方游击队和地方部队红10军、闽北独立师、闽赣军区部队一起再组建一个第七军团;
由寻淮舟担任军团长,萧玉成担任政委,粟志裕任参谋长,命令他们协助红三军团夺回黎川!”
绑先想也没想就同意了,他的建议权跟决策权根本没什么区别。
布劳恩对着地图继续说道:
“秦,夺回黎川的关键是浒湾,那里只有敌人的一个师,集中两个军团的重兵拿下完全没有问题,可以命令红三军团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前后夹击,就算不能全歼许湾这个师,也能重创他们。”
一旁的翔宇建议道:
“敌人就一个师,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将近4万大军,4比1的兵力优势,完全可以从正面硬吃对手,为什么还要绕道背后,这要多走几十里地。”
布劳恩摆了摆手道:
“这是战术,四十多公里山路,红三军团一天就够了,突然出现在敌人的身后,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你们华夏兵法不是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吗?
这样可以减少损失,先命令红七军团从正面进攻,牵制敌人。”
翔宇还想再说,被绑先阻止了,他胸有成竹地说道:
“就这么定了,要相信我们的同志,几十里山路也就是半天的事,我认为布劳恩同志很好,就这么办!
命令红七军团各部迅速集结,向许湾发起进攻。”
翔宇只好做罢,绑先毕竟是负责人,下最后决心的人,这点权威还是要维持的,前后夹击似乎也不是一个坏主意。
红七军团是一个刚刚组建的军团,都是地方部队,虽然号称一个军团,其实总人数也才4千人,3个人加起来没有一支枪,这样一支强行拼凑出来的部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边接到命令后,用了半天时间才仓促集结起部队,还没开始发起进攻,又传来消息,敌人一个师增援了上来;
前指又改了命令,让他们先别进攻,去阻援,等红三军团主力到了后再进攻。
寻军团长接到命令后就率领部队去阻援,阻援的位置挑在了八角亭。
红七军团仓促赶到八角亭,还没来得及抢修工事,敌人的主力十一师赶到。
新任十一师师长黄培我急于打翻身仗,当即就命令胡连团向八角亭阵地发起进攻。
胡连一个团三千余人,装备了向汉斯猫购置的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一个连就有6挺轻机枪,这火力比红七军团一个师还要猛。
胡连刚刚升团长不久,正需要表现的时候,当即就投入了一个营,向八角亭阵地扑了过来,黄鸦鸦的一片。
“同志们,白狗子没什么可怕的,放近了再打。”
“同志们,要是让白狗子进了根据地,我们家人刚分到的地,又要被他们抢走,我们的家人又得饿肚子,我们能让他们进根据地吗?”
地方部队作战还是跟主力部队有差别,寻军团长只能不断地提醒大家,新兵作战就得多吼。
寻军团长的话,让本来军心有些浮动的红七军团官兵,稳定了下来,自从有了自己的土地后,谁要敢再抢回他们的土地,就跟他们拼命!
胡连团的散兵线离八角亭的阵地越来越近了,寻军团长本来还打算放近一些再开枪的,毕竟子弹金贵,太远了跟浪费子弹没什么区别。
“啪!”
一声枪响,敌人趴下了一大片,也不知道谁因为紧张,突然开火,打乱了寻军团长的计划,他也只能命令开火。
大量子弹射上胡连团,放倒了十几个人,胡连团的士兵纷纷往地上一趴,与红七军团对射起来,双方不时有人中弹倒下。
十一师的部队也是新兵多,他们半年前才被红军全歼过,武器装备可以换一茬,但战斗力并没有提高多少,都是信仰射击,打不打得到全看运气。
打了一个多小时,胡连团就撤了下去,损失了不到百人,红军这边伤亡也才几十人。
胡连团调整了两三个小时后,就开始发起了进攻,双方又是远远的射击,子弹基本都打到天上去了,就这样打打停停停,十一师被红七军团阻在八角亭一天一夜;
红七军伤亡了300余人,十一师也伤亡了几百人,打了个平手。
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终于赶到,黄培我立即下令部队就地转入防御,开始抢修工事。
偏偏在这个时候,红三军团长因连续长途行军,劳累过度病倒了,由最先赶到的红四师政委彭修道代理指挥。
由于通信不畅,绕到许湾后面进攻的红三军团根本联系不上红七军团,只能各自为战。
兵贵神速,红四师连夜向十一师的阵地发起了进攻,负责防守的胡连团也打的很顽强,又占有地利优势,攻击的效果并不明显,毕竟守军是2个中央军团,6千余人,还有2个团的预备队,虽然也给敌人带来了不少伤亡,但速战速决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双方陷入了拉锯战,形势对红军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