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多少?
如今关于下西洋的定论是,一年一年的慢慢积攒银两,通过每年的结余去造船,以此来积攒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
大明朝的君臣似乎对此挺有信心。
感觉只要年年像这般聚恒无事,要不了两三年就能攒出来,但夏源知晓,明年,后年可就不会像今年这么太平了,地震,旱灾,冻灾又会纷沓而来,接踵登场。
如此一看,等到大明朝真正启动下西洋的事宜,还不知要等多久。
甚至遥遥无期。
所以,要想让下西洋尽快开展,那首要做的就是搞钱,搞银子。
而数百万的银子从哪儿搞,变法,做生意,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也根本弄不到大量的白银。
最快的方式,当然是抢,通过武力进行掠夺。
但凡对十七世纪的金融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来自倭国,而这其中的大头来源于一个名为石见银矿的地方,也就是夏源画圈标注必须的那片地方。
这个银矿每年能开采出多少白银?
上百吨,据记载,最高的一年产了二百吨白银,这样高光期的开采,持续了上百年。
就按照上百吨一年来算,每年产出的白银折合成两,就是三百多万两。
再加上其余的那几座银矿,那就是上千万两。
这还是倭国自身的开采和提炼技术比较落后,若是以明朝的开采和白银提炼技术,再驱使大量的人手不计成本的开采,这个数字应当能翻上一倍。
只要派兵打下来,不止是为了得到大量的银子,更重要的是,他要以此来练兵,虽说倭国离得近,但也算是海上航行了不是?
经历了登陆战的洗礼,这些士兵在往后的下西洋中必能发挥重要作用。
夏源这两天点灯熬油,在脑袋里的记忆里使劲翻阅,耗费了不知多少脑细胞,终于才绘制出这份倭国舆图。
都不知道为此掉了多少头发。
结果到了弘治皇帝嘴里,却是区区几座银矿。
这能忍吗?
夏源真想戳破皇上的那副嘴脸,让他认清自个儿是个穷逼的现实。
“陛下,如果把这几座银矿拿下来,下西洋所需的银两只需一年的开采就够了,而且还会有大量的剩余。”
朱佑樘闻言又皱眉了,方才说他是痴言疯话,只是觉得这小子不切实际,但现在,却觉得这小子是真疯了。
下西洋需要的一应银两,经过大略的估算,至少得是五六百万两,也就是说,这几座银矿一年至少得开采出七百万两的银子,如此才能有大量的剩余。
几座银矿一年开采出七百万两的银子,这可能吗?
这个念头刚浮现在脑海,就给出了答案,并被他否决,绝对不可能。
毕竟我泱泱大明的银矿,全加在一起,一年不过十万两尔尔。
朱佑樘迟迟不言,只是一个劲儿的盯着他瞧,夏源以为皇上是被这个数目给惊呆了,却不想弘治皇帝倏然转头,看着箫敬问道:“萧伴伴,我大明一年的银课有多少?”
“皇爷,一年约莫是五万两有余。”
“那几座银矿每年能开采出多少白银。”
箫敬略一回想,笑吟吟的道:“回皇爷的话,这些年能多一些,每年能有个十来万两呢。”
“.......”
对话结束,弘治皇帝扭头看了夏源一眼,虽然没言语,但那眼神还有表情分明就是在说,你小子太年轻了,不懂银矿,不是说有了银矿,每年就能开采出几百万两的银子。
这是银矿,不是银山。
“陛下,倭国的银矿和我大明的银矿是不一样的。”
“有何不一样?”
“陛下,臣先冒昧问一个问题,您是不是觉得我大明的银矿是天下最大,最多的?”
听到是这么个问题,弘治皇帝想都没想便道:“那是自然。”
箫敬在一旁也接言道:“夏师傅许是都糊涂了,我大明富有四海,这银矿如何能不是最多的?”
“.......”
夏源已经知晓问题出在了哪儿,华夏有银矿,跟他方才问话时所猜测的一样,以当今大明的民族自信,天朝上国的自我认同,还有对外的匮乏认知。
大明朝的皇帝、太监,包括下面的官员、以及军民百姓,肯定自然而然的认为大明朝的银矿是世界上最大,最多的。
而这最大,最多的银矿每年只能开采出十来万两,那小小倭国的几座银矿又能开采出多少?
几万两也不过顶天了吧。
但事实上,大明,或者说华夏的银矿储存量不一定是天下各国中最少的,也绝对是特别少的。
众所周知,华夏自古就是个缺金少银的国度,不止如此,还特别的缺铜。
后世的子弹,其余国家都用铜制的,华夏用钢制的。
是钢制的更好吗?
不是,铜制的更好,比钢制的要好得多,但问题是华夏造不起铜制的,铜不够用。
就这,华夏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以铜作为主要货币,银子用得很少,因为相对于银子来说,铜很多。
本就很稀缺的铜,对比银子都能多得多,管中窥豹,就能看出华夏的银储量到底有多匮乏。
“陛下,我大明朝虽然强盛无匹,富有四海,但大明朝的银矿相对其余番邦各国而言,其实很少,少的可怜。”
夏源组织着语言,试图让皇上破开虚妄的盲目自信,认清骨感的现实,“银子这个东西,不是说谁的国力强盛,谁的银矿储量就大,就多。”
“就拿番薯还有那些作物来举例,我大明物华天宝,地大物博,可却没有番薯,没有那些粮种,就连占城稻都是宋时从安南那里得来的。
安南不过蕞尔小邦,对比我大明不值一提,但人家有占城稻,我们却没有。那海外之地孤悬汪洋深处,不被世人所知,其人生性野蛮,却有着番薯,玉米,土豆这等作物,我大明依然没有,这些都能说明问题。”
朱佑樘若有所思一阵,颔首道:“听你这般一说,倒确实显得朕狂妄自大,我大明的银矿许是很少,那倭国的银矿许是很多。”
说到此,他略微停顿,转而道:“可我大明上邦之国,若为了几座银矿而轻启战端,与残暴治乱之国何异?士不可不教而征,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天下兴亡在朕一身,今岁天下承平,百姓稍得喘息之机,朕又如何能启行战乱,置军民百姓于不顾?”
夏源心里一个劲儿的呵呵,别看现在说的挺好,什么上邦之国,礼仪之邦,不可轻启战端置百姓于不顾,全是踏马的扯犊子,纯粹是利益不够大而已。
“陛下,这倭国的银矿....就比如臣用圈标注必须的那座银矿,这座银矿每年至少能开采出数百万两的银子,如果把矿里的银储量全都开采出来,至少是数亿两的白银。”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