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你觉得当官好吗?
很小的一处院子,土坯的房子,上面铺着灰黑色的瓦片,院门就是那种用一根根木头横竖交错,或者有个专用词——柴扉。
若不是亲眼见到,谁能相信这是大明朝官员的住宅,任谁一眼看去,都觉得这是个寻常百姓之家,还是比较一般的那种。
夏源拿着手里的名册比对着,旋即掂着脚透过那柴扉在院里瞅了瞅,没瞧见有人。
最后他索性推开这柴扉进去,刚往前走了几步。
“谁啊?”
自侧手边的房子里便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接着一个女人推开那黑木的小门,探出半个身子。
几乎是同时,夏源也扭头去看,是一个青年女人,看着二十多岁的年纪,穿着厚厚的粗布棉袄,脸上没施半点粉黛,也没有任何配饰。
素面朝天的样子,让他想起了曾经的小荠子,那时的小荠子也是整日里穿个粗布衣裳,不过现在不同了,现在整天绫罗绸缎。
“敢问您是...”
那女人注意到了夏源身上的穿戴,无论是袍服,还是狐裘披风,都彰显着非富即贵,语气不免带上了几分踟蹰和无措。
“你丈夫可是叫刘季玉,在国子监任职?”
听到这话,女人的神情登时一黯,脸上明显露出几分凄楚,想来也晓得自己那相公被关进了牢里,但随之又强打起精神道:“正是相公,不知大人可是我那相公的上官?”
“是。”
夏源没多想便承认下来,而那女人便用手在衣服上胡乱抹了几下,走出来行了个礼,“见过大人。”
这时,有个小脑袋从那门后头探出来,是个七八岁大的小女孩,对上视线,夏源冲着她很和善的笑了一下,那小女孩就怯生生的把小脑袋给缩了回去。
将目光收回来,夏源问道:“这是你的女儿?”
“是,今年八岁,就是胆子小怕见生人,倒让大人见笑了。”
“这有什么可见笑的,我家里也有个胆子小的姑娘。”
女人看着夏源那张年轻至极的脸,没忍住问道:“大人如今已是有了女儿?”
“噢,是吧。”
夏源没好意思说那是媳妇,含糊其辞的应了一句,将手刚伸进袖口里,那小女孩却又将脑袋探了出来,“娘,馍馍熟了吗?我饿....”
那女人闻言有些作难的朝着夏源道:“大人稍待,我进去看看。”
说着话,歉意的又福了下身子,而后便进了那黑色的小木门里头。
夏源站在外面去看,原来这木门里是个灶房,这会儿天色刚黑下来,外面还有点光亮,这灶房里却黑漆漆的,只有那灶膛里的柴火闪出的火光。
那女人将灶台上的蒸笼盖揭开,一大片白白的热气在整个灶房里蒸腾开来,蒸笼里是十多个黑色的馒头。
站在灶台边的小姑娘眼睛亮了,使劲抽动着鼻子,张着嘴欢喜道:“娘,好多馍馍。”
那女人用手抹了把腾在额上的水汽,伸手在蒸笼的黑色馍馍上摸了摸,又烫的把手缩回去,旋即又再摸,最后忍着烫拿起一个,在手掌中来回翻凉了。这才掰成两半,将其中一半递给女儿,“雀儿,你今天就吃这半个,剩下的留着以后吃。”
小女孩咽了口唾沫,伸出小手接过馍馍,咬了一小口抿在嘴里,随即很懂事的点了点头。
“伱们就吃这个?”
女人扭头,这才发现那位大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夏源没去看她,只是盯着那笼馍馍,黑色的馍馍,应当是高粱面蒸的。
这大明朝的粮食自是也分等级,大米,白面都是精粮,价格贵,而这种高粱面相对来说便宜。
上辈子时,他听家中老人说过,说这种高粱或者说桃黍蒸的馒头,吃下肚里会引起胃胀,还会便秘。
“家里粮米还剩多少?就剩这些?”
听到这些问话,那女人似是有些无措,但黑漆漆的灶房里却也看不清表情,只是很轻的嗯了一声。
“我相公的俸禄几个月未发,交了这院子的月赁钱,家中实在没余钱去买粮米,就只能这般。”
嘴里说着如今的窘境,那女人又从笼屉里取出一个黑色的馒头,“大人,家里没什么好招待的,若是大人不嫌弃,请用。”
夏源没接那馒头,从袖口里将那枚二十两的银锭摸出来,“拿着这银子明日去街上买些米肉,扯几匹布,剩下的你攒起来留着用。”
看着那枚银锭,女人表现的更无措了,连连摆手,“大人,这...我不能要。”
夏源没接话,将那银锭自顾自的放在灶台上,这才道:“过年了,给你家女儿扯几匹布做几件新衣裳,吃些好的,何况这高粱面的馒头也不能多吃,对肠胃不好。”
说到这,夏源笑了一下,那双明亮的眼睛看着女人,“何况这银两也不是我给的,而是朝廷发的欠俸,拖了几个月,你相公一闹虽是关进了牢里,但皇上也晓得了此事,从内帑里拨出了银两,发了这欠俸,这是应得的,拿着吧。”
“.....”
将这番话静静听罢,那女人沉默了好一阵,才轻声道:“谢大人。”
听到这话,夏源就知道这番说辞她并没有信,但又确实需要这笔银子,于是心照不宣的道:“你该谢的是皇上,谢我做什么?”
“谢皇上。”
“好了,我便先走了,你丈夫那里也不用担心,虽说要吃些苦头,但性命无虞。”
说完这番话,夏源便转身出了这昏暗的灶房,走出没几步,便听身后传来扑通的一声响,他脚步略停一下,没有回头,又接着往前走。
直至推开柴扉走出这小院,临上马车前,他又倏而对着兼任护卫的车夫问道:“老王,你觉得当官好吗?”
老王不姓王,反而姓石,从濮州带回来的石大山,在濮州妻儿老小全都没了,一无所有,后头便跟着夏源回了京师。
夏府的一众丫鬟都住在同一个小院里,那堵院墙的隔壁就住着石大山,夏源就管他叫老王。
石大山也不晓得这个老王是什么寓意,在夏源的嘴里,这叫起个新称呼,开始新生活。
他觉得很有道理,而现在听到这个问话,先是一怔,旋即一脸忠厚的摇头,“不晓得,我觉得给少爷当护卫挺好。”
“说的好,除夕那天给你包个大红包。”
说完这句,夏源便打开车门上了马车,一声鞭响之后,马车徐徐而动,他掀开车窗的帘子往外看了一眼,看了眼那小小的院落,还有黄扑扑的土房子。
将目光收回来,夏源又拿起那个册子,他想挨个的亲自去一趟,但这么多人实在是分身乏术,又赶上了过年。
“老王,转道去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