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飞纱眼里的希望变得炽盛起来,点了点头。
“还有……”红扶苏说:“您跟我师父……”
“哦!其实,我的确认得梅惊鸿!他以前在天医门待过,是我爹身边的护卫……他可还好?应该儿孙满堂了吧……”她的声音越说越小。
“他一直未曾娶妻。”红扶苏说。
“一直未娶?”孟飞纱瞪大眼睛。
“嗯!”红扶苏笑。
孟飞纱突然反应过来,很温柔地摇头笑了一下:“你这个坏丫头!你早就知道我是谁了!刚刚故意拿承影微光出来的吧!”
“师父曾经说过,这两把剑是一对,他本来是想留着自己和心爱的女子用,所以我觉得您可能见过这两把剑。”
孟飞纱点点头:“这是他家的东西。”
“姨母,等我回到蜀郡见了师父,一定把遇到您的事告诉他,上次他翻到你画的一张画像,就哭了呢!这次有了您的确切消息,他还指不定怎么高兴!”
孟飞纱垂下眼帘,有些窃喜,又有些心酸,情绪极为复杂。
……
海边。
孟飞纱拿出一只海螺,吹响。
不多时,海面上浮出一条长度足有二十米长的大鱼,冲她轻轻喷了口水。
“呀!小鸭子!”红扶苏一眼看到了,小鸭子就在大鱼的头顶上:“它没吃掉小鸭子!太好了!”
小鸭子也远远看到了他们,从大鱼的头顶跳下来,游到岸边,蹦上了红扶苏的怀里。
红扶苏揉揉它:“那条鱼竟然没有吃掉你?”
小鸭子摇摇小脑袋:“嘎嘎。”
“嫌你肉少?还是你家亲戚?”红扶苏笑问。
小鸭子伸出翅膀,做合抱状,然后指指大鱼。
然而红扶苏不懂它的意思,转头问云寒:“它在说什么?”
云寒问小鸭子:“它喜欢你?”
小鸭子又转动着翅膀,划了个大圈,又画了个小圈。
这回,连云寒也不懂它的意思了。
“算了,天快黑了,我们去看看那位大巫老爷爷吧!”红扶苏说。
总之,小鸭子回来就好。
“等等。”孟飞纱叫道:“可否借你的剑一用?”
红扶苏把微光给了她。
只见她入水,像人鱼般矫健快速,游到了大鱼身边。
然后用削铁如泥的微光剑将鲲鱼鱼鳍上的铁环给劈断了。
原来,那铁环并非孟飞纱给它戴上去的。
而是第一次见到它时,它就有了。
鲲鱼的大脑袋蹭了蹭孟飞纱,很开心的样子……
……
天未黑,那位大巫师果然尚未开始。
但他已经搭好了一个临时做成的桌子,上面摆放了一堆二三十个烛台。
还有一堆绿色的蜡烛。
红扶苏过去跟他说:“老爷爷,这位夫人在岛上住了二十年之久,她说,以往也有大巫前来,但是无一例外,全都……没能回去。要不,您还是别尝试破解这诅咒了。”
老者却呵呵笑道:“姑娘,我大老远从苗疆来到这里,本就安排好了后事,没打算回去的!”
红扶苏:“……”
这老头可真敬业。
“苏苏。”孟飞纱冲她使眼色。
两人走远了些。
云寒看了她们一眼,却也跟着过去了,站在红扶苏身边。
孟飞纱冲他微微一笑,倒也没赶他走,说:“你们注意看他的法杖。”
红扶苏:“法杖?就他手里那拐杖么?”
“对,那是巫师的法杖,丰沮木做成,以其血养之,可通灵。”孟飞纱说。
“通灵?”红扶苏顿时想起了王巫婆:“能……能见鬼啊?”
“通灵的意思是,能达到普通人不可达的“灵域”境界。”孟飞纱说:“表现为,可见寻常人不能见之物;能听寻常人不能听之声;修为再高些,可聚寻常人不能聚的力量,为己所用!”
红扶苏看了云寒一眼。
可见寻常人不能见之物……那不是吞了血魔珠的云寒吗?
能聚寻常人不能聚的力量……那不是太极仙丹么?它就能调用风、雷、土、水等五行之力,用以制敌。
无论是血魔珠,还是太极仙丹,那都是仙君死后留下的内丹啊!
所以,结论就是,仙君就能达到“灵域”的境界?
“那这些巫师可相当厉害啊!”红扶苏咋舌:“据我所知,您说的‘灵域’,那是仙君们才能达到的境界呢!”
“这倒并非仙君才能达到的境界。”孟飞纱微笑说:“修士化婴之后,其实就等于开启了灵域,可能最初表现为听力、目力更强,到越高阶的程度,领域开启的范围越广!”
“是吗?云寒,你有感觉到灵域的开启吗?”红扶苏问云寒。
云寒点头,说:“化婴之时,的确有感觉到更加耳聪目明,神智清明。”
红扶苏:“我也好想化婴……”
云寒语气宠溺:“很快了。”
然后,他对孟飞纱行礼,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教了!”
“哦?那你得到什么启发了?”孟飞纱心安理得地受了他的礼,似笑非笑地问道。
云寒想了想,说:“无论灵、魔、巫哪种修炼,都离不开灵气,“灵域”,或是所有修炼之道,殊途同归的境界!”
孟飞纱点头:“还有么?”
“还有……晚辈以前,多少对魔修有些偏见。总认为灵修乃正统,魔修乃火中取栗,剑走偏锋。”云寒说:“今日却觉得,或许修炼之道,并无正统与非正统之分。这个世上,有人有修灵的天赋,有人有修魔的天赋,有人有修巫的天赋,甚至可能还有很多人们没发现的修炼方法。我们不应该去否定任何一种修炼方式,只看人适合什么方式!”
孟飞纱眼含笑意,说:“没错!我也这样认为!若大家能够接纳不同的修炼方式,这个世上,就会有更多人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天赋,只可惜……”
红扶苏看看孟飞纱,又看看云寒,问道:“你们这是一见如故了么?回头慢慢说好不?咱们不是在说大巫师的拐杖么?他都在点蜡烛了!”
那位驼背老者,已经开始点蜡烛。
每点一根,就插在烛台上,然后把烛台放到地上某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