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你看堂妹铺子开张,咱是否要准备一份贺礼?听她那意思,似乎并不想通知任何人,放几挂爆竹热闹热闹便好。”田小雅边逗弄着怀中的宝贝女儿,边娇声问道。
“开铺子可是件大事,她怎会有如此想法!”低头算账的赵云生,闻此言语,不禁心生疑惑。
“或许是觉得,开的铺子已经够多了吧!若是每开一间,便要通知所有亲戚,久而久之,众人心中难免会生出不满。”
田小雅打心眼里钦佩夫妻俩,短短三年时间,竟然能积攒下如此丰厚的家业。
“小溪的顾虑不无道理,这种悄然开张的方式,倒也并无不妥,况且瞧他们夫妻二人那股子干劲,定然不会只开这三间铺子。”
赵云生深知自己无法与连襟相提并论,也没有人家那般头脑聪明,只愿能将自己这间小铺子好生经营,在镇上买一座小院,心中便安稳了。
“那这贺礼我们还准备吗?”田小雅再次发问,心中着实纠结,既怕准备了堂妹拒收,又觉得空手前去似乎不妥。
赵云生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那就带上二两银子吧,若小溪执意不收,再拿回来便是。”
田小雅轻轻点了点头,对赵云生的想法表示赞同。
有此想法的,不止他们夫妻二人,田家老宅里此刻也正议论着此事。
“娘,老大回来说,小溪租了间铺子,明日便要开张了,您看咱要不要备上一份贺礼?”
吴氏边挑拣着黄豆中的石子,边抬眼瞄了一下炕上正专心纳鞋底的婆婆。
“哦?此话当真?还是我孙女有出息,这都要开第三家铺子了,不过,此次打算卖何物啊?”
此言一出,老太太瞬间放下手中的鞋底,双眼亮晶晶地看向大儿媳,满心期待着她的答案。
“似乎是准备卖花馍,一切皆已准备妥当,只待明日开门迎客。”看着婆婆眼中那兴奋的光芒,吴氏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意。
明明公婆与他们大房同住,可她总觉得老太太对二房的孙女,比对自家的几个孩子还要好。
其实,吴氏真的误解了老太太。她之所以对小溪多几分关心,无非是因为她自幼便没了娘,自从王氏过门后,儿子对这个孙女更是不闻不问,甚至有种任其自生自灭的冷漠态度。
同样都是老太太的孙子孙女,她对哪个都疼爱有加,唯一看不顺眼的,便是王氏所生的那一儿一女。
“花馍?”老太太轻声念叨着,随后突然笑了,“行,我看这个准能成。”
得知孙女又要开新铺子,老太太心中喜不自禁,这几个孩子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唯有小溪这丫头最为可怜,几个月大时便没了娘亲。
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本是想娶王氏进门照顾小溪,怎料结果却……
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老太太对王氏的愤恨,以及对儿子的怨念又增添了几分。
“可那东西做起来简单得很,会有人买吗?要我说小溪就是瞎折腾,有那钱,还不如积攒起来,守着那两间铺子和庄子过日子,岂不是更好?起码没有风险。”
在吴氏眼中,做买卖犹如赌博,有输有赢,万一赔了咋办?
老太太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你这想法就不对了,那饺子不也是人人都会包,结果呢!小溪铺子里的生意不还是照样红红火火。”
孙女过得越好,老太太就越开心,其他孩子都有人疼爱,唯有小溪孤苦伶仃,着实可怜。
总而言之,老太太坚信小溪能将铺子开起来。就像那饺子馆一样,受欢迎。
“是是是,您的宝贝孙女做啥都成。”吴氏听了婆婆的话,满脸无奈,而后不由长叹一口气,“可惜这么多孩子中,也只有小溪最有出息。”
虽然她心中对老太太的偏心颇有微词,但也不得不承认小溪夫妻俩头脑聪明,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走到哪里,别人都对他们高看一眼,再也没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她嫁了个瘸子,怕是要讨饭吃,如何能养活妻儿。
“哪有,小雅几姐弟不也过得挺好吗?你呀!就是不知足,殊不知,村里有多少人羡慕咱家呢!”
老太太对儿媳的话并不十分赞同,小溪确实聪慧,是几个孩子中生活最好的,但其他几个孙女孙子的日子也不赖啊!
小雅开的水粉铺子虽然位置有些偏,但生意还不错,足够一家四口的花销。
大孙子不擅长经商,在家种田的同时,养些兔子送去酒楼换钱,收入也算可观。
二孙子做货郎虽然辛苦些,却也乐在其中,毕竟都已经做好这辈子无儿无女的打算了,没想到却喜得一个粉雕玉琢的小闺女。
小孙子也受二哥的影响,做起了买卖,起初是收一些鸡鸭鹅蛋去县城倒卖,赚点小钱。
如今专门捣鼓些城里人爱吃的稀罕玩意儿,拿去大户人家售卖。听说已经有了几个固定的大主顾。
具体都弄些啥她也不甚清楚,只知每个月都不少赚。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就连老二家,那个曾经游手好闲的宝儿,也做起了收粮的生意。
田小蕊嘛!她这人虽然不怎么样,但那个女婿选得倒是挺不错,吃苦耐劳,脾气好,整日穿梭在各个大山之间,干起了收山货的行当。
昨日大儿子还和她说,老二有意让小两口搬回村中生活,如此一来,无人照看孩子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反正,她对几个孙子孙女当下的生活状况,甚是满意。
吴氏将婆婆的话细细琢磨了一番,不禁恍然大悟,自己似乎真的有些贪得无厌了。
想当初,孩子们守着那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时,她便心生奢望,倘若孩子们也能如小溪那般,寻到适合自己的营生就好了,总好过辛苦一大年,也仅能解决温饱。
而今,孩子们皆已拥有了稳定的营生与收入,自己却依旧贪得无厌,着实有些过分了。
想通之后,吴氏嘴角微扬,露出一抹释然的笑容,“娘您说的对,是儿媳贪心了,日后断不会再提了,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操心过多,只会老的更快。
不过,小溪铺子开张的事,我们究竟是去还是不去呢?又该备上多少礼金才合适?”
老太太见大儿媳已经想通,笑着点了点头,“我早已将掌家之权交给你们,拿多少礼金,你与老大商量吧!”
她可不愿成为那种已交出掌家之权,却还要事事都掺上一脚的恶婆婆。
“好吧!那等当家的回来,我问问他。”言罢,吴氏端着簸箕,离开了婆婆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