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的一通驳回论罪的话,让站在那里的大臣们一边听得心中紧张,一边不断的偷眼看皇帝,揣摩皇帝的态度。
这时,大学士吴宗达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周阁老(首辅的尊称)所议不当。我大明之卫所早已废弛,此乃众人皆知之事。当今各省之卫所兵还有几人能战,平定地方,边防征战多为招募之营兵或者民团。今年建省的辽宁,就没有卫所,有此例在先,为何要在台湾设立卫所?官制方面也可以仿照辽宁办理。因此微臣以为,朱万化有不当之处,并非全无道理。他们驱逐外虏,收复台湾,开疆扩土,有功于社稷。功劳尚且未叙,反而先论罪,臣以为不当。”
吴宗达的意见几乎完全站在了朱家一边,他不买首辅的账,出乎了一些大臣的意外,因为,他们看出皇帝是赞赏周延儒的。他的这些话是有道理的,不过朝堂上不是靠讲道理的。这些臣子们也开始担心起来,今天怕是不容易混过去了。
不过依周延儒的秉性吴大学士怕是干不长了。
兵部尚书梁廷栋为官多年,但他总是欠点火候,或者说太耿直了。听了吴宗达的话,他立刻来了精神。他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朱家在浙江、山东、辽宁、河南都有民团、护卫队这一类的武装,人数最多的有几千人,少的几百人。三年前他们在遵化协助抗击后金,今年在辽宁收复失地,不断的与后金作战,每战必胜,使辽宁的地盘不断扩大。浙江、山东的匪患已经绝迹,地方平定。今年又出兵到河南剿匪,使河南从匪患不断到现在完全安定下来。纵观我大明的各路官军,可有这样的功绩?他们仿照辽宁之先例建立台湾军有何不可?这支军队只有一万人,并且无需朝廷的钱粮,同样能为朝廷驱使,这不是好事吗?他们可曾做过什么恶事?何罪之有?”
梁廷栋这话说的有点重了,在皇帝的眼里,为哪个臣子说几句好话倒是无所谓。但是,不听招呼的军队,名声口碑又这么好,这可是戳到了崇祯的痛处。忠于朝廷的军队声誉好,咱们万岁爷同志心中喜欢,不听招呼的军队声誉差,咱们万岁爷同志听着也舒畅,现在偏偏是不听招呼的军队声誉好,咱们的万岁爷同志心里能不别扭吗?崇祯满脸的恼怒已经无可掩饰,可是,还紧绷着嘴,没有说话。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紧张起来,也暗暗的为梁廷栋捏了一把汗。
温体仁已经看明白的,现在正是表现的时候,于是他急急的出班奏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台湾岂能例外。依臣之见,应敕令五军都督府派出得力将军,经澎湖入台湾,在台南建立台南卫。”
看了地图之后他也知道了台湾地理的大概情况,因此,建议建立台南卫。
温体仁继续说:“百户以上军官应该由京营和福建就近抽调。卫所军户从台湾黎民中抽选,划拨耕地,建设墩台,设立卫所。以此平定台湾地方。为了防止不测,着令福建巡抚邹维涟、水军总兵郑芝龙出兵护送,驻守台南。并且令邹维涟巡抚福建和台湾两省。微臣以为此乃万全之策。”
明代的巡抚并非每个省设一个,例如,广东广西两个省就是一个巡抚。而山东一省就有两个巡抚。
崇祯听了,轻轻的嘘了一口气,脸色变得好了一些。形势已经逐渐分明,众大臣便纷纷出班启奏,附和周延儒、温体仁的意见。一时间风向就是一边倒了。吴宗达、梁廷栋也不敢再出声,也可能会后悔自己莽撞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澎湖原本归福建管辖,只是因为红毛人入侵作乱,赶走了那里的官吏(实际上在荷兰人占领澎湖之前,澎湖这个地方连官带兵统统算在一起不过十几个人)。所以台湾理应并入福建,设为台湾府,府城置于台南,在台南附近另外建设台南卫。为了抚慰浙江朱家,可以委任朱万化或者倪汝学为知府,其他官吏由福建委派。”
他的意见貌似和稀泥,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要激化矛盾的意思。但本质上还是站在周延儒一边。
毕自严有个弟弟叫毕自肃,是辽东最后一位巡抚。崇祯刚上台的没有多久,关宁军因为拖欠粮饷哗变,要知道,拖欠军饷和拖欠工钱是不一样的,不给工资,让你吃官司,不给军饷,就让你吃大刀。
哗变士兵绑了毕自肃作人质索要粮饷,毕自肃也亲自写信要他哥哥(任户部尚书,就是管钱粮的)拨付粮饷。亲兄弟的关系够铁的吧?愣是要不出钱来,原因就两个字,“没钱”。万般无奈之下,毕自肃自杀了!由此可见当时朝廷财政之窘迫。
......
历史上康熙年间收复台湾之后,仅仅设为归属福建的一个县,就是台湾县。
吏部尚书闵洪学乃温体仁的死党,这时也不甘落后,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通缉朱万化有所不当。一是他远在台湾,朝廷力所不及(这话说的对,逮不着)。二是,他对于朝廷还算有些微末之功(小小的功劳),将功折罪也是朝廷对他的恩典。但是,完全不处罚就无法警示后人,成为一个恶劣的开端,岂不是人人都可以目无君主了,天子之威严何在?所以微臣以为,应罢免朱大典山东巡抚之职,令其进京面君,当面申斥,如有不从亦可下狱论罪。”
这话可是够歹毒的,等于是拿朱大典问罪。
在场的阁员、尚书已经可以代表朝廷的主流。这种一边倒已经无可挽回。梁廷栋确实急了,身为兵部尚书他深知大明的危难。后金压力减小主要是因为朱家军力的存在,不说遵化一战对后金的打击,就是眼下辽宁对后金的压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且不说朱家反叛,就是朱家撤兵,撒手不管,这大明的江山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泪也下来了。他颤抖着声音大声说道:“陛下,不可呀!眼下关宁边关正在鏖战,大凌河之危尚未解除,全赖辽宁进兵牵制后金。今若朱家获罪,不说朱家是否与朝廷反目,单是辽宁偃旗息鼓,撤兵回营,则大凌河危亦!关宁危亦!陛下三思啊!”
崇祯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叉出去!”
殿外的两名卫士进来,架着梁廷栋就出去了。崇祯没有杀他已经是便宜他了。
在崇祯的眼里,后金的确是个强悍的敌手,并且曾经入寇的京畿地区。但是,还不是被赶出去了吗?依靠大明辽阔的疆土、人力,还惧怕小小的后金。后金的女真族总数不过十万人还能翻了天?大明的官员中,不少人都是这么认识的,他们都不认为后金能夺天下。就算关宁丢掉一两个城池又如何?皇帝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藐视皇权绝对不能容忍!
崇祯皇帝做了最后的结论:台湾作为一个府,归属福建省;五军都督府派出一名参将,从京营选拔20名军官,福建出动两千人的卫所兵和百名底层军官,总兵官郑芝龙出动福建水师护送官军到台南,组建台南卫;任命朱万化为台湾知府;罢免朱大典的山东巡抚,进京述职;任命杨嗣昌为山东巡抚。
崇祯还是缓了一步,给朱万化一个官,没有问罪一说,但是杀手锏没有收回来,那就是台湾要建朝廷的军队,罢朱大典的官。如果朱家俯首帖耳的驯服,后面的杀头之罪也就不远了。这可是做皇帝的学问,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之后被罢了官的还有梁廷栋,不过他应该是捡了便宜,如果不是被罢官,原本的历史上,他将去任军职。结果很惨,他不是当军官的料,屡次畏战,最后自杀在战场上。
......
九月十一日当日,朱家在京城的情报网就从多个来源获取了朝堂上的准确情报。采用最高级别密码方式写成报文,用快马分两个批次,向大沽口传递。京城到大沽口不足四百里,当日两批快马全部安全抵达。
九月十二日凌晨,通信快船就把情报送到了威海。随即就通过电报分别传到了台湾和济南。
朱家父子虽说早就有思想准备,对这样的消息还是非常震惊。原以为朝廷会提出诸多的条件来制衡朱家的势力,走极端的可能性很小,没想到朝廷不顾大局,不顾国家安危,竟然采用如此极端的措施。
济南到台北的电报线路被设成了直通状态。十二日一整日,电报往来不断,朱家父子进行了紧急磋商。
紧急中更显示出朱大典的价值,他把纷杂的事务排列得井然有序。他提出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是立即颁布台湾制定的基本法。既然事态已经无可挽回,该解决的事情就不能等了,也不需要再有顾虑,现在就是颁布基本法的最好时机,不能把这个麻烦留到将来。
这一期的中华日报昨天已经出版,明天发一个号外增刊,刊登基本法,和一批配合的文章。大量刊印,每一个行省都要送到。
公布基本法之后,紧跟着,辽宁、山东两省就发表声明,支持基本法。中华日报再发增刊给予发布。只要朝廷的圣旨没有到山东朱大典就还是山东巡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然后山东将迅速组建议会,用指定议员的方式,把山东的两级议会组建起来。同时使用电报紧急调浙江护路队教官朱家栋快马赶到山东,就任山东省行政长官。总要有个人能过发布行政命令嘛。
下一个要点是把握住山东的政权不放手。那么首先就要解决山东的卫所军,在之前的粮食大战中山东的卫所已经有了初步的整顿。这次的办法是:不显眼的地方全部裁撤遣散。原来的卫所各级军官,他们手中都有一些土地财产,不管这些财产他们是如何获得的,朱家一律承认他们合法的拥有,条件是立即解除军职,转变为平民身份。卫所兵丁恢复平民身份,主要出路是移民,坚持不走的发给安家费,择地安置,朱家的工厂作坊可以特别的照顾安置他们。重要的卫所暂时保留,但是大小军官全部更换为朱家自己的人,原有军官全部遣散。过一段时间,平稳之后,所有的卫所全部裁撤。
但是登莱两府的卫所不在朱大典的管辖范围之内,可以给孙元化打招呼,暂时搁置,但是要派兵监视他们。
山东省的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六个府的知府,全部排出得力人员走访,争取他们的倒向朱家的立场,不从者,凡外省官员强行驱逐出境,家在本省的罢官回乡。
军务整理完毕之后即封锁边界,设立哨卡。但是这些哨卡主要就是禁止其他的武装入境,对于商旅平民不阻拦也不搜查,即便是大明的官员,他只要不带军队,不带武装家丁,一律不阻拦。
京城里原来的公开商铺和邮政所立即封门,公开身份的人员全部撤离,留守的人员全部隐蔽身份归情报部门管理,报纸改为夜间张贴散发,以避免出现人员损失。一旦京城的人被关押,营救的力度就大了,不能自找麻烦。
与大明朝廷的关系还是要尽量缓和,避免战争,非打不可也要缩小战争规模,较少伤亡。这是一场政治仗,军事是后盾,军事行动是辅助性的。
---第18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