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放异彩!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放异彩!
“英儿,你拦着朕不让朕下旨治他们的罪,可是想要用其他办法打他们的脸?”
在赏花宴开始的前一天,朱元璋忍不住问大孙子。
朱英都听说了的事,没道理朱元璋这个皇帝不知道。
要不是朱英拦着,在商人们眼里可以“法不责众”的读书人们早就遭殃了。
在晚年的洪武大帝眼里,从来就没有“法不责众”这个词!
让他真不爽的,哪怕是千万人,亦杀之!
朱英可是太清楚他爷爷是个什么性格了。
让他爷爷出手?
还不得杀红了眼?
所以他当时就摇头表示,这件事自己会处理。
听到爷爷询问,朱英就说:“与其治他们的罪,何不用他们的矛去击他们的盾?”
朱元璋愣了下,“你莫非是想要用诗词打脸他们?”
他倒是不知大孙子在诗文上还擅长啊!
大孙子读书的确是不少,但更多的还是爱读史书、兵书、农书,对诗词并无什么兴趣。
老朱还真不知道大孙子竟有这样的底气,看来,他一直以为自己已足够了解大孙子了,但其实还是远远不够啊!
朱英笑了笑,道:“爷爷,您就等着孙儿打烂他们的脸!”
“有志气!爷爷等着听你的好消息!”一见大孙子这样有信心,朱元璋顿时十分捧场地率先夸奖起来。
旁边的大太监低垂着脑袋,虽不敢表露出分毫,但却忍不住无语了下。
陛下对皇长孙还真是有信心啊!虽然皇长孙的确是英姿勃勃,很有太子之风。
可问题就来了,还没病逝前的太子,也并不怎么擅长诗词一道啊!
读书多是一方面,但大多数储君学习的都是基础学问以及治国之策,读书多,不代表就文才卓绝!
只能说,样样都无短板,这就够了。
皇长孙要用诗词一道来打烂那些传闲话的读书人的脸,这……的确是有志气,可到底有没有这两把刷子……还真是让人担心啊!
但明显朱元璋已是信了,不仅信了,还打算等赏花宴结束,就让人将大孙子的大作传播开来,务必要让天下读书人都看看,他老朱家也是能出文化人的!
朱英安抚住了朱元璋,回去后也没怎么看书,仿佛对明日的赏花宴毫不担心。
这样的淡定自若,让他身边的人也逐渐有信心起来。
就像是老朱看朱英是有着一层滤镜的,在朱英身边待久了的人,同样对皇长孙有着一层滤镜。
透过滤镜去看,皇长孙那是样样都好,人中龙凤!
“皇长孙虽从未做过诗,但这次在赏花宴上必然能大放异彩!”众人也开始坚信起来。
入睡前的朱英却想着:“我何必非要与他们比真才实学?若要做合格帝王,脸皮就要足够厚,我既是知道后世那么多好诗词,择一些在必要时一用,又有何不可?”
所有准备盯着明日赏花宴情况的人们,可不知道这位未来的帝王在此刻就已是有了很厚的脸皮。
他们想的是,明日受邀的商人之中可有他们的人,到时候皇长孙要怎么举办宴会,是不是粗鄙可笑,事后他们皆能知晓。
皇长孙既不尊重读书人,还如此厚待商贾,必是粗鄙武夫、满身铜臭味,他们这些读书人可要趁着这个机会,将皇长孙的这种喜好给扳回来。
对方作为皇上的嫡长孙,怎能行这样的事?
而他们读圣贤书,如何能看着皇长孙走错了路而不理会?
所以,待明日之后,关于赏花会上的内容,必然会迅速传播开来,为皇长孙的“粗鄙”再添砖瓦。
天蒙蒙亮时,朱英已是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去了前面,与比他起得更早的朱元璋一起用早膳。
在住进宫里后,朱英可算是知道老朱的真正作息了。
不得不说,跟后世的子孙相比,老朱是真的勤勉!
要不是能臣还有一些,估计能被活活累死!
“爷爷,如今还冷,您每日何必起这么早?”朱英陪着朱元璋用完了饭后,又陪着他坐了一会儿,就看到老朱已摆出了要办公的架势,顿时无奈说道。
朱元璋却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力气,笑着说:“每日事情这么多,早忙完,可以早歇息。”
朱英还想说什么,但目光落在朱元璋的脸上,却又顿住了。
等到他乘坐着马车往宫外行去时,他再次回想起了这段小插曲,忍不住叹一口气。
在那一刻,他其实突然就明白了爷爷为何要这样忙碌。
还是因为太子突然病逝,让这位老人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吧。
不仅是来自情感上的伤害,在其他方面,太子朱标的骤然离世,也给老朱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若太子朱标未去世,老朱此刻怕已是慢慢将手里的事情交接给太子了。
一个青壮且有子嗣的太子,又那样完美,当老子的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可太子却突然病逝了,多年培养的继承人没了,再换其他继承人,就算继承人本身优秀,可很多与优秀无关的事,那都是要命的事。
一个威望不高的继承人,如何能压服得住朝堂上的臣子?如何压服得住二十几个成年叔叔?
如何去压制大明周边一直虎视眈眈的外敌?
如今的大明,只是看着繁荣昌盛,实则内忧外患随时都可能爆发。
老朱这是在用自己的精血来为以后的继承人尽量扫清麻烦啊。
所以,他这次赏花宴,也是一次很好的亮相机会。
……
“草民见过皇长孙殿下!”当赏花宴终于开始后,已经到了的一百人,纷纷向到来的朱英行礼。
朱英身着便服,看着颇有几分文气,含笑说道:“大家无需多礼,都平身吧。”
又吩咐人,将饭菜、果点都上了,然后就开始了赏花宴的内容。
前面的没什么,都是一些歌舞表演之类。
等到气氛终于热烈起来之后,众人就听到皇长孙突然提议道:“听说诸位虽是行商之人,但在家里都读过书,既是赏花宴,岂能有花有竹却无诗词?不如,就请诸位一人做一首诗词来助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