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叔见不是土匪,才惊魂未定地站了起来,但好像对国军也心存忌讳,喃喃地说:“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给你们的,军爷你自己看,有什么就拿什么吧。”
估计这户人家以前被土匪甚至是国军抢得多了,所以会这样说,牛牯转头扫了一眼,这户人家确实家徒四壁,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牛牯不由得心酸地看着佝偻着背的苍容大叔,说:
“老乡,我们不拿你的东西,只是想跟你买点吃的东西,我们现在很饿,想买点你煮的粥。”
牛牯说着,就浑身上下的摸,想摸出个钱来给这位老乡,可这全身上下,一文钱都没有,旁边的齐永青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法币出来,递给了牛牯。
牛牯转手给了老乡,这位衣衫破旧的大叔仿佛见到稀奇事件一样,看着牛牯,从来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缓过神来后,大叔马上摆手表示不要牛牯的钱,忙不迭嘴地说道,这那能要,这那能要,军爷们要吃,我赶紧去给你们盛来。
牛牯他们见状,就不客气了,坐在桌子上,每人捧着大碗的红薯稀饭,痛快地喝了起来。
一连喝了三大碗,牛牯才回过神来,一边把钱压在大碗底下,一边既担心又不好意思地问大叔:
“大叔,你看,我们太不自觉了,把你一锅饭都吃掉了,等会你自己吃什么?哦,对了,你一个人?为啥煮这么多稀饭?”
牛牯的话还没说完,就发觉自己一阵巨大的困意袭来,只看见大叔微微露出的笑容和张开的嘴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一头趴在了桌子上,毫无知觉了。
……
南京,到下关幕府山草鞋峡。
一路上,难民不知其数,都被鬼子押着,一路默默地向江边的草鞋峡走去,偶尔有一两声婴儿的哭号声,在冬日里阴冷的天气,平添更多的萧索和凄惨。
婴儿哭,大部分是因为饿,几天没有饭吃了,母亲的奶水都枯竭了,含着干枯的奶嘴,吸不出奶水,婴儿不经饿,自然是要哭的。
干枯的母亲,犹如被称为母亲的祖国一样,默默地被日军蹂躏着、吸噬着,现正带着孩子一步步地走向绝望的深渊。
旁边押解的鬼子,嫌孩子哭闹烦人,就要把孩子从母亲的怀抱里夺过去,母亲哪里舍得自己的孩子,蹲在地上拼命地护着自己的孩子。
一个鬼子的军曹,抽出一把军刀,对着那孩子母亲“嗖”的一声,孩子母亲的头滚在地上,脖子上两道血,像泉水一样喷射着。
只剩躯干的孩子母亲颓然倒下,即使死去,但双手还是紧紧地抱着孩子,鬼子狞笑着,举起刺刀,把孩子刺中,一把挑了起来,孩子在刺刀上挣扎着,嘶哑着……
旁边的鬼子哈哈大笑,有一个鬼子还捡起了孩子的母亲的头颅,对着被刺刀刺着的孩子,叽里呱啦地说什么什么,引得周边的鬼子一阵哄笑。
行进中的难民群,见到这恐怖耻辱的一幕,都缩着身子,低着头,快步离开了这里,很多难民也不知道鬼子要把他们赶到哪里去,只知道跟着人群,不停地往前走。
至于碰见鬼子虐杀国人,大部分人都不敢出头,唯唯诺诺,但凡敢出头的、有血性的,都被日军给杀掉了。
其实这成千上万的人群,对着身边不多的鬼子,就是一拥而上,压也压死鬼子,可就是没有人敢出头,大家都等着别人出头。
还有一点是饿,大部分的人,被鬼子围住后,全部交出了食物、钱财,甚至是好一点的衣服,都给鬼子扒走了。
大部分人已经饿上了好几顿了,体弱的人,走不动倒在半路上,就被鬼子一刀给刺死在路边。
难民群里也有军人,有好几个军人在游说着周边的难民,一起动手,搞死几个鬼子,制造混乱,才有机会逃脱。
可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理他们,都等着袖手旁观,等着别人得手后,有利益时候再出手或是逃跑。
甚至于有人还要制止军人的行为,怕他们引起鬼子的怒气,残杀同胞;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幻想鬼子会放过大家,实在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几万难民被赶进了草鞋峡,日军呈新月形半包围了难民,开始了疯狂的大屠杀,轻重机枪一齐开火,人群像韭菜一样,一茬茬地被割倒在地上。
那些心存幻想的国人,终于醒悟过来了,但是,已经晚了,一切都太晚了。
老李头跟着不断念着经的方丈,在山上的寺庙前,看到了这一番地狱景象,几万人在哀嚎、在挣扎,草鞋峡顿成血海尸山。
民国二十六年(1937)12月18日,下关幕府山草鞋峡,五万难民被日军射杀。
这是国难,也是国耻!
自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开始,一直到1938年的元月份,禽兽般的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人一个多月,整整有30多万中国人被杀害。
后世的中国人,请你们不要忘记,无论如何,也不要忘记这个国难和国耻。
……
由于屠杀的人太多,以至于草鞋峡一度被尸体所堵塞,岸上的尸体更是堆积如山,日军又抓在很多苦力在搬运尸体,往江里丢去。
这些苦力,在搬运完尸体后,最后也被枪杀在江岸边。
南京城里的尸体到处可见,虽然在冬日,但积压多日的尸体,还是开始在腐烂,发出臭不可闻的尸臭。
处于卫生和预防疾病的考虑,日军征集了大量的苦力来清理尸体,老李头他们这些和尚,也被抓去,用板车,收集城里的尸体,一车一车地拉走。
离江边近的,就把尸体拉到江岸边,扔进江中,算是水葬了;离江远的,就在空地里,挖出大坑,把尸体扔进去,埋了,成千上万的冤魂苦鬼,埋在了一起。
屠杀强暴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京至今有寒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恨?恰似一江寒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恨?恰似一江寒水向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