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一个人围着桌子转了好几圈,最终,心怀忐忑地坐了下来,独孤信心想: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来到洛阳城,却见到了意志消沉的两位兄弟,这也太讽刺了。
曾经他们几个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的场面,此后再也不可能出现了,只剩下独孤信一人了,真可谓是孤军奋战。
孤军奋战倒是没什么,反倒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理解他,更不愿意去支持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似乎就独孤信一个人认得真,拿得住。
独孤信一个人在那想着,在那琢磨着,究竟是迎难而上好,还是知难而退好呢?
迎难而上的人,往往被冠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美称,而知难而退的人,则自我标榜“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两种说法其实非常普遍,而且好多人都是有意为之,甚至乐此不疲。
当自己的理想没有达成的时候,好多人都会劝自己迎难而上,可是当他屡受打击,甚至心灰意冷的时候,心中就会反思,就会犹豫不决,“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念头就会不自觉第蹦出来。
独孤信此时也不太自信了,因为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华为泡影,几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个地离开了他。虽然他们现在团聚了,看起来近在咫尺,实际上他们的心已是远在天涯。
《周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大意是说:共事的人只要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心意相同,行动一致,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大家在语言上谈得来,说出话来就会像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其实这是告诉世人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真正的朋友兄弟,不在于朝朝暮暮,不在乎天天见面,不在乎天天说话,不在乎天天大吃大喝,而是哪种哪怕是多年没见面没联系,一旦有事,第一个来帮忙的,这就是最好的朋友兄弟,这种朋友兄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生之中得到一个足己。
独孤信也想有那样的朋友和兄弟,曾经他自己以为很多,可是现在的他,年岁渐长,经历多了,却觉得朋友越来越少。
在这洛阳城里,可以说话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得自己的人,已经没了。与其在这里白费时间,还不如早点离开。
既然打定了主意,那就不要再犹豫,独孤信知道在这里待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他本来还想着和石猛、谢驰多住些日子,大家在一起好好地说说话。可是现在他们已经谈不到一起了,与其没话找话,不如各自安好。
独孤信收拾起行装,戴上了斗笠,开了门就往外走,此时已是后半夜,所有的人都已经休息了,也没人注意到独孤信。
“反正没人知道,也没必要一个个告辞了,省得麻烦!”独孤信自言自语道。石猛和谢驰走后,大门就已经关了,独孤信也不想劳烦那两个守夜的门子,就纵身一跃,一下子就到了院墙外。
他大踏步地向南城门方向走去,不大会功夫,他就到了城门跟前。守夜的士兵们们已经是昏昏欲睡,独孤信不想打扰他们,就把自己随身带着的绳索和铁钩子绑好,往城墙上一甩,再使劲一拉,直接卡得死死的。
独孤信拽着绳索,蹑手蹑脚地攀缘着上了城墙,又如法炮制,顺着城墙溜了下来。
离开了洛阳城,独孤信一身轻松。只是来的时候骑着马,走的时候却只能徒步而行。
既然徒步而行,那就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地看看这中原大地。那既然要好好走走,好好看看,就要有目标性,独孤信的首选之地就是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非常好找,它位于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独孤信一边走一边看,于次日黄昏时到达龙门石窟。只是物换星移,龙门石窟早已没有以前那般辉煌了。夕阳之下的龙门石窟,看起来颇为荒凉,独孤信在夕阳的余晖下走进了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两里有余。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五十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朝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二十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功毕,长宽各十余丈,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独孤信在卢舍那大佛前驻足良久,站在近处,举目凝望大佛,令独孤信惊叹不已。
大佛身着通肩大衣,自右肩回绕至左肩,覆盖着全身的舒缓的衣褶,飘逸而浩荡。看似流水,然而在薄薄的衣襞下却显示出壮硕躯体的健美之质感。
透过佛身壮实厚重、韵律般的道道曲线,以及额面上大而弯曲的眉线和微微浮起的唇线,独孤信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活的艺术气息。
大佛的身后光艳夺目,是马蹄形的神光和宝珠形的头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轩昂之势。身光上冉冉跃动的火焰纹,以及飘然飞动的飞天,给大佛以舒适悠然之动感。尤其三层熠熠生辉的头光使得原本不大的头部质感,加上那长长的内削而下垂的耳垂的质感,使其更加清丽幽静和厚重庄严起来。
当独孤信和大佛那永恒、恬淡、慈祥、智慧的目光对视时,顿觉心境空灵升华,恬然平静,会立时变得大彻大悟,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