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一看杨逍有这样的想法,不是高兴,而是非常地担心,因为这孩子年纪毕竟还小,一个人走这么远,他到底行不行啊?程英的心里一直在犯嘀咕。
在当程英在犯嘀咕的时候,郭襄问道:“你们三个人此去江湖上联合有志之士,是为了反元大业,此路途艰险无比,很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身家性命,因为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你们不得不考虑。商鞅曾经在秦国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可是他自己却被车裂而死;岳王爷精忠报国,战功赫赫,一片忠心为国为民,却在风波亭含冤离世;我的父母武功盖世,名震于江湖,最终在襄阳兵败而亡。”
杨逍慷慨激昂地陈词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我记得文丞相曾经说过这样几句话,‘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丈夫开口即见胆’,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只要我做的事情符合民族大义,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就算功败垂成、身死人手,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其实一个人如果死得光明磊落,也就没有什么遗憾;因为自古以来,多少忠臣的英魂,都被埋入了昏暗的荒丘。但是人人都要考虑的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程英眼含热泪地看着杨逍,因为她担心杨逍此去路上不安全,她也害怕杨逍会有什么三长两短,这个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怎么说也会感情的,杨逍这段话虽然说的荡气回肠,程英却听得惊心动魄。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杨逍的决定,但是杨逍的任何决定,她都会放在心上。她跟杨逍的父母曾经保证过,一定会让杨逍越来越好,一定让杨逍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无论程英心里想的有多少,她的表情总是那么淡定,没人能够一眼看出来她心里的波澜。为了不给杨逍施加压力,她半开玩笑地对杨逍道:“还没出发呢,说什么以后山高路远的事,谁不希望平平安安的,谁不希望自己和家人都能够快快乐乐的。你这一开口就说死啊死的,不是让我们跟着担心吗?你这居心不良啊!”
杨逍赶紧赔罪道:“姑姑,是我不好,这次我真的想出去闯闯,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明教究竟是干什么的组织,是正的,是邪的,还是什么的,无从得知。我此去昆仑山光明顶,第一就是为了认识一下阳顶天,他与独孤大哥哥是兄弟,而且还成为了明教教主接班人,这样年少有为的人,还是非常值得结识的。第二就是我想自己一个人闯闯,你们都说我是小孩子,可是我今年已经十四岁了,甘罗十二岁时就自主请缨去赵国,凭借随机应变为秦国得十几城。秦始皇为此封他为上卿,这可相当于丞相啊!十二岁拜相的人,这可是独一份啊!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王子安,六岁时就善文辞,唐朝诗人李贺,七岁就能作辞章,唐朝另一个大诗人白居易五、六岁时就能作诗,‘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太白五岁诵六甲,二十岁名贯天下。北宋太平宰相晏殊七岁就能写文章,参加庭试毫不畏惧。唐朝书法家柳宗元早慧,十三岁时,作有《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我比他们的年龄都大,却是一事无成,怎么能说我这次远赴昆仑山是冒险呢?与他们相比,我还差的远呢。”
郭襄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一介女流之辈,十几岁时也独自一人闯荡江湖,他们几个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呢?不如任由他们闯去,吃了亏了自然就知道收敛了。”
程英道:“是我过于小心谨慎了,孩子长大了终归要出去自己闯的,现在不让他们历练,不让他们去积累江湖经验,很有可能将来他们的路途会更难走,更纠结,与其让他们生活在襁褓之中,不如现在就放他们出去,飞一飞,翅膀慢慢就硬了。”
郭襄赞许地看着程英道:“这样才好嘛,应该让他们出去见见世面,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会,让他们知道究竟这个江湖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个世界究竟有多么精彩,他们自己不去看,永远不知道外面有什么。我十六岁那年,就已经走遍大江南北,十六岁之后,足迹更广,远到西域、漠北,我都曾经去过,而且是独自一人上路,我也不曾有所畏惧,也从未想过有人保护,自己练了武功,就要在必要的时候使出来,保护自己的时候,武功的威力是最容易发挥的,你的潜能也能被激发出来,我多少次大难不死,一是自己运气好,每次都能够遇难成祥;二是心态好,从来不曾在逆境之中沮丧过,无论条件多差,处境多惨,我都能够做到泰然自若,积极应对,我一直都在告诉自己,总会有办法的,不要过早地放弃;第三就是有贵人扶持,自助者天必助之,我能活到今天,一半是我自己命大,另一半是因为帮我的人多,所以经历了很多的艰难险阻,可是我毫发无伤。任何一个人都要足够自信,自信才能帮助自己逢凶化吉。”
杨逍道:“感谢两位姑姑的谆谆教诲,我会记住你们的叮嘱,这一路上,对我自己来说,武功倒是其次,眼界才是第一位的,我一直都在亲人和朋友的护佑之下,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也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自己一个人闯,究竟会是个什么情况。我的父母从没有想过让我去涉险,去挑战,那个时候我年纪小,不懂事,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也练过武功,我也读了不少书,是时候去外面看看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看夕阳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