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一人一句感叹,也可以说是感悟,说完令人唏嘘不已。石猛催一边促着二人下山,一边长吁短叹:“是啊,正如世人所说:‘人生就是一个局,局中人看遍世间万物,也别忘了观己身。’”
接近傍晚时分,瞻仰完乐山大佛之后,正往外走时,三人路过大雄宝殿,僧侣们正在殿内上晚课,诵经、绕佛。这时候的殿外,有两名信众在偌大一排的酥油前点灯祈福,虔诚成景。
院内古树苍天,斑驳的树干上尽是岁月的痕迹,阴暗的角落里也聚集着些许厚厚的青苔,在这里,人的心会不知不觉地安静下来。不只是因为历史的沉淀,空气中还有淡淡的烧香的气息,偶尔会传来一两声钟鸣。怕是想烦躁不安也不可能了。
石猛等三个人觉得好不容易来此一趟,又是有缘路过。便在殿外对着佛虔诚地拜了三下,算是跟佛请示过了。
石猛一边走一边叹道:“我们看到今天仅存的这些建筑和佛像,已经叹为观止了,不知原貌究竟有多么宏伟壮观啊!”
独孤信道:“当年由于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以‘僧尼耗蠢天下’为由,下令灭佛,凌云山寺庙仅此凌云寺得以‘工作精妙’而保存。大诗人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一诗曾这样描写凌云寺:‘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不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寺,确实早已不是唐朝建成时的原貌,实在可惜!”
杨逍道:“岁月更迭,沧海桑田。缘来缘去,每一种遇见都是一种缘。我们既然遇上了,看到了,那就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独孤信道:“我也曾听人提起过一首诗,就是写凌云寺的,记得好像不太全,诗名就是《游凌云寺》,作者我也忘了是谁,内容大致如下:‘昔贤登兹山,逸气凌清旻。诵诗怀太白,考易思景纯。至今平羌水,常浸月半轮。追寻所凿室,石古莓苔新。后岂无来者,倏忽迹已陈。壁间记岁月,刻划如龙鳞。自非传一世,烂若配三辰。姓名虽尚存,谁复知其人。我游方之外,久忘实之宾。但饮佛耳泉,永洗凡心尘。’又记得有东坡先生一首诗:‘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岑参被贬的乐山,是东坡先生一生想回,却回不了的故乡。”
杨逍也说道:“凌云寺能让苏东坡先生如此青睐,必定有其过人之处,这里的景色也是值得一看的,山水更是一绝,素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称。”
石猛道:“佛就是佛,历经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看尽了红尘乱世的沧桑。却一直端坐如斯,气定神闲,任你人间风云变幻,我自冷眼相看。弥勒佛也坐在那里,挺着大肚子笑口常开。正应了那句尽人皆知的话:‘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无论世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佛一直都在,都在看着世间的人,一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杨逍这时候突然想起一首薛能的诗,便给石猛和独孤信背诵了出来:“像阁与山齐,何人置石梯。万烟生聚落,一崦露招提。霁月人来上,残阳鸽去栖。从边亦已极,烽火是沉黎。”
独孤信道:“我印象中此诗也是写凌云寺,我们三个人近距离接触过大佛,看到大佛的表面饱受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可无论大佛如何饱经沧桑,世人们该拜还是虔诚地得拜,该求还是得拼命地求。”
石猛道:“咱们三个人在台阶之上观赏大佛时,刚好与其面容持平,从这里和大佛来个侧脸对视。我在注视着大佛的一霎那,心里真的能感受到一丝宁静。不管这是因为佛像的神态,还是因为佛的牵引,都感觉到特别神奇。在这浮世之中,人心不住的挣扎,仿若在茫茫大海想抓住一颗续命稻草,而佛的存在点燃了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托衬着迷惘的人群,像灯塔一般,指引人们到达彼岸!”
三个人慢慢地下了山,眼看天色已经黑了,几个人忙活了一天,也没吃什么东西。可能在凌云寺里见到佛像时,出于对佛的敬重,不觉得腹中饥饿。
此时此刻三个人饥肠辘辘,都后悔早上出发前没吃一顿饱饭。这一个白天就忙着赶路与游览了,竟然没想到停下来吃点东西。饥饿的时候千万不能心急,越急越觉得饥饿难当。
恰好街边有个面馆还没打烊,他们三个饿虎扑食般地飞奔而去,一个人吃了两碗打卤面才把那个饥饿感给压了下去。
石猛打着饱嗝道:“实在对不起二位贤弟,愚兄今天糊涂了,只顾得自己转了个高兴,看了个痛快,说了个得劲,却把你们两个给忽视了。以前愚兄遇难的时候,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对于忍饥挨饿这种事,那可以说是习以为常了。让你们两位跟着愚兄遭这个罪,实在是不应该啊!”
独孤信赶紧说道:“石大哥言重了,任何人在佛面前都不会轻易提及个人的口腹之欲,虔诚的人才能在佛面前说话,而且所求之事才能应验,所谓‘心诚则灵’。虽然耽误了一顿饭,可是得到了与佛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不是是什么损失,而是天下难得的幸事。”
这一次杨逍对独孤信的说法是十分佩服的,他赶紧补充道:“石大哥有所不知,我对于信儿哥哥有时候是不服,更多的是不忿,不过这一次,是心服口服的。以往的他总是一板一眼的,我能想到的他能想到,我想不到的他也能想到,看起来我们差不多,可是每每比较下来,总是感觉有着天渊之别。不过对于佛祖,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礼佛敬神是世间所有人共同持有的态度。”
石猛一看这两个人十分聪明伶俐,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心中也甚是欢喜。可是三个人中他最最为年长,却要两个孩子替他说话,为他开脱,心中颇觉尴尬。
石猛道:“二位贤弟乃机敏非常之人,愚兄有幸结识,实是三生有幸。以后的路上,还需要互相扶持啊。”独孤信道:“大哥千万不要这么说,我们两个何德何能,怎么担得起这样的话?”
石猛道:“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人行走江湖,都不能缺了朋友。狐朋狗友要不得,可是共过患难的、说话投机的朋友还是多多益善的。你们也就不要太妄自菲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