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陪着自家夫人,走到门口去。
他有些好奇,酒楼后院挺大地方的,厨房的两间院落,占地也不小,怎么把摊子都摆到屋檐下了?
“这屋檐下,墙根地下,怎么都拾掇这儿来了?”李复好奇问道。
“回郎君,这黄泥小炉煨带羹汤,香啊。”小厮解释着:“香味在门口飘的远,就算是不打算来里头吃饭的,闻到这香味儿,也得琢磨琢磨,要不要进来尝尝。”
“况且,这春寒料峭的,对于赶路的行商来说,大清早到了这里,都想着有口热乎汤饭。”
李复微微挑眉。
啧。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有道理!
有烟火气的酒楼客栈,生意才会更好。
走进酒楼中,李复在一楼要了个隔间,眼下可不能带着自家夫人再去走楼梯上什么二楼三楼了,还是稳妥为好。
虽说是在家吃过早饭了,可是李韶吃的并不多,怀着孕,吃什么都觉得欠缺了点什么。
倒是来了酒楼这里,听着外面的食客人声鼎沸,闻着飘散的饭菜香气,又来了食欲。
“店里这会儿有什么吃食?”李韶问道。
家中的吃的,虽然都是最好的,可是偶尔,也想吃点以前在外面吃过的普通吃食。
“回夫人,有现打的毕罗,刚刚通用柘浆浇过的,比外面用石蜜的脆生的多。”
“拿上几个毕罗,再来两碗羹汤。”李韶吩咐着:“我正好尝尝这里最新的手艺。”
“是。”小厮躬着身子应声而去。
“家里和这里的东西都大差不差,夫人来这里吃?”李复笑问。
“感觉,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李韶讪讪一笑。
翠竹拿了软垫垫在了椅子上,小心翼翼的搀扶着李韶坐下,李复也坐在了李韶的身边,两口子挨着。
酒楼的二楼,掌柜的正指使着小厮往檐角上挂新制的酒幌,绛纱上\"西域葡萄酒\"五个洒金大字被风吹得翻卷。
在这庄子上,武德酒不算稀奇,其他果酒,到了季节也能喝到。
倒是葡萄酒,打着西域来的名号,这个季节,正好能卖给那些来庄子上踏青的人家。
实际上,西域葡萄酒什么的,就是个名字。
庄子上,也产。
甚至庄子上正儿八经的窖藏的葡萄酒,比西域来的,口感更好。
也是李复给酒庄的人出的主意,专门弄一个大地窖,葡萄酒酿造好之后,盛放在橡木桶里,地窖里搭好架子,把桶装的葡萄酒放在架子上进行发酵。
如此一来,里面的酒水,就变得更加圆润甘甜。
李复让翠竹推开窗户,也好看看窗外的景色。
翠竹应声,转身去推窗户,李复则是取了厚实的披风来,披在了自家夫人身上。
他们坐的隔间,正好窗外就是广场,放眼往外望去,广场上人来人往,看的一清二楚。
此时广场临近库房的地方,二十辆牛车正挨个卸下干货,椒蓼等货物,赤膊的脚夫扛着麻包,腰间木牌与铜钱相撞哗啦作响。
“这大清早的,这边就忙活上了。”李韶感慨。
“做行商的,别说大清早了,大半夜的到的,也有不少。”李复解释着:“想要停下休息,也是要看合不合适,能不能遇上个好地方,不过有经验的商队,走南闯北的时日长了,熟悉各地,在出发之前,都会做好规划,一天走多少里地,早上出发晚上能到哪个地方,尽量减少在荒郊野外露宿的情况。”
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骑快马擦着货堆掠过,马背上的年轻男子扬手扔了个竹筒给仓房门口的老者。
“扬州来的商团还有十里就到,要五间上等的仓房。”年轻人坐在马背上呼喝着,说完转而调转马头,又狂奔离去。
“我还是头一次这么一大早的坐在这里,看看外面的景色。”李韶笑道:“庄子上的交易区如此繁荣,你说,那临颍的服务区,规模比这里大的多,是不是将来也会如同这边一样,热闹起来。”
“热闹肯定是热闹的,但是是否能比得过这里就不好说了。”李复笑了笑:“毕竟咱们庄子上有诸多作坊,生产的都是外面没有的东西,商队奔着这边来,也并非只是为了简单的吃住,还是奔着庄子上的东西来的。”
“临颍县那边,不似庄子上这般,当地没有什么独一份的东西,行商过去,也只是歇脚整顿,来往匆忙,没有特殊原因,不会久留的。”
不多时, 新出炉的毕罗送了上来,连带着两碗羹汤。
“夫君也一起吃两口吧。”李韶笑道。
李复微微颔首。
说起来,早饭他吃的并不多,尤其是看着自家夫人难受吃不下多少饭去,他担心的也没吃几口。
如今看着自家夫人捧着毕罗,吃的有滋有味的,感觉胃口都被打开了。
“夫人若是喜欢在这里用饭,以后早上咱们来这儿就是了。”李复笑道:“反正离着家中不算远些。”
李韶摇摇头。
“偶尔来一次,还算新鲜,天天来,那岂不是跟在家中一样,分不出什么区别了。”李韶笑道:“今日来这里,心情舒畅之下,多吃了两口,这一回去,身边的婆婆又免不得要叨念我几句了。”
李复的目光落在了自家夫人凸起的腹部。
“再忍一段时间,等孩子生下来,坐完了月子,夫人也就自由咯。”李复温柔的笑着。
李韶笑道:“都当了娘亲了,哪有什么自由,还要管着孩子呢。”
提到孩子,李韶的眼神里也满是慈爱,目光垂落。
怀胎不易,本就是期盼着孩子降临,巴不得孩子呱呱坠地,日夜守着。
从家中到交易区这边的路途十分平坦,因为去年,庄子上的主干道,就打算开始硬化,先是村子里新的住宅地区,再是李复的宅子通往村子里,通往军营和书院的路。
交易区这边,铺了有一半,材料没了,不过今年也能完成。
没有完成的地方,路面早就提前夯实了,马车走在上面,没有像外面的路那样颠簸,因此李复才敢带着自家夫人乘坐马车到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