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雷霆般的命令下达之后,整个大明军队迅速运转起来,犹如一台精密而庞大的战争机器,各个部件都开始有条不紊地运作。刘真与宋晟两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关乎大明在西域的战略布局与国威彰显,他们丝毫不敢懈怠,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出征前的筹备事宜当中。
刘真,这位身材魁梧、满脸坚毅的老将,多年的戎马生涯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此刻,他浓眉紧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士兵们整理兵器。他拿起一把长刀,仔细地擦拭着刀刃,眼中透露出对此次出征的坚定决心:“这些兵器,可都是我们杀敌的伙伴,一定要让它们锋利无比!”
宋晟则站在一旁,专注地检查着士兵们的盔甲。他身形矫健,眼神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盔甲关乎着兄弟们的性命,每一片甲叶都要扣紧,每一处连接都不能有松动!”他大声地叮嘱着身旁的士兵。
军营之中,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士兵们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在用力擦拭着长枪,枪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有的在认真检查着弓弩,调试着弓弦的张力,确保每一把弓弩都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还有的在搬运着粮草辎重,一袋袋粮食被整齐地码放在马车上,一箱箱军事物资也被有序地装载。
就在这忙碌的人群中,徐允恭身着一袭黑色劲装,腰佩长剑,沉稳地穿梭其中。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与他年纪不相符的成熟与坚定。尽管他初入军营,但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气质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便吸引了众多将领的目光。
刘真在忙碌间隙,注意到了这位年轻人。他大步走到徐允恭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爽朗地笑道:“徐小子,既然是皇太孙举荐,可别掉链子!咱这次出征,可是要让西域那些人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厉害!”
徐允恭立刻抱拳行礼,态度恭敬而坚定:“刘将军放心,允恭定当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大明开疆拓土,不负皇太孙和将军的信任!”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此时,远在哈密城内,兀纳失里也收到了明军即将来犯的消息。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激起了千层浪。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双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但多年的统治生涯让他很快镇定下来,他深知此刻绝不能乱了阵脚。
“传令下去,召集所有将领到议事厅!”兀纳失里强装镇定,大声下令。
很快,一群将领匆匆赶来,议事厅内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一位身材矮小、满脸胡须的将领焦急地说道:“大汗,明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他们的兵力强大,武器精良,我们……”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担忧。
兀纳失里冷哼一声,试图给自己和众人壮胆:“明军虽强,但我们哈密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加强城防,多储备滚木礌石,准备与他们决一死战!”他的话语虽然强硬,但内心却十分清楚,真要与明军正面交锋,自己的胜算微乎其微。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明军那整齐的军阵和锋利的兵器,心中一阵发寒。
而在明朝的朝堂之上,大臣们对于此次出征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位年迈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此次出征西域,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困难,且西域地形复杂,若战事不利,不仅会损失大量兵力,还会影响我大明的威望,望陛下三思啊!”他的脸上满是忧虑之色,声音也微微颤抖。
然而,一位年轻的大臣却站出来反驳:“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兀纳失里公然挑衅我大明,若不予以严惩,西域各国如何还会敬畏我大明?此次正是彻底解决西域隐患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的眼神坚定,言辞慷慨激昂。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朱雄英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深知此次出征不仅关乎西域的局势,更关系到明朝未来的战略布局。他的心中既有对徐允恭等人的信任,也有对战争结果的担忧。他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明军能够旗开得胜,为大明在西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夜晚,军营中的喧嚣渐渐平息,只剩下偶尔传来的士兵巡逻声。徐允恭独自一人在军营中踱步,思考着即将到来的战斗。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影。
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不仅要面对敌人的顽强抵抗,还要应对西域复杂多变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西域的沙漠、戈壁、绿洲,每一处地形都可能成为战场;那里的各个部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利益诉求,如何在战争中争取他们的支持或保持中立,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徐允恭心中充满了斗志,他渴望在这场战斗中证明自己,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他想起了自己与朱雄英一起学习兵法的日子,那些经典的战例和战略思想此刻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他坚信,只要运用得当,明军一定能够战胜敌人。
就在这时,一位士兵匆匆走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徐将军,有您的密信!”
徐允恭接过密信,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他打开信封,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是朱雄英的亲笔信。
信中详细地分析了西域的局势,对各个部落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徐允恭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殷切的期望。“允恭,此次出征,你肩负着大明的使命。西域局势复杂,需谨慎行事。但我相信你的能力,定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愿你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徐允恭看完信后,心中倍感温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将信小心地收好,望向远方的夜空,心中暗暗发誓:“殿下放心,允恭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要在西域打出我大明的威风!”
随着出征日期的日益临近,军营中的气氛愈发紧张。士兵们加紧训练,将领们反复商讨作战计划。每一个人都明白,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来临,他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允恭积极参与到各项筹备工作中。他凭借着自己的军事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建议在粮草运输队周围安排精锐士兵护卫,以防敌人偷袭;还提议对士兵进行沙漠作战的专项训练,提高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刘真和宋晟对徐允恭的建议十分重视,他们认真研究后,将其中许多合理的部分纳入了作战计划。“徐小子,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刘真对徐允恭赞不绝口。
徐允恭谦逊地说道:“刘将军过奖了,允恭只是尽自己所能,为此次出征出一份力。”
在训练场上,徐允恭亲自示范,教导士兵们如何在沙漠中辨别方向、如何利用地形进行防御和进攻。他的讲解生动而详细,士兵们听得聚精会神,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大家听好了,在沙漠中,太阳和星星就是我们最好的向导。我们要学会根据它们的位置来确定方向……”徐允恭一边说着,一边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简易的地图,为士兵们演示。
而在后勤方面,徐允恭也积极参与,确保粮草和物资的储备充足。他仔细检查每一批粮草的质量,监督物资的搬运和存放,确保万无一失。
出征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上,刘真、宋晟和徐允恭围坐在一起,再次商讨作战计划。
“此次出征,我们务必速战速决。先拿下哈密城,再以此为据点,稳定西域局势。”刘真说道。
宋晟点头表示同意:“没错,但我们也要警惕周边部落的动向,防止他们趁机捣乱。”
徐允恭接着说:“两位将军所言极是。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出征前派出小股侦察部队,提前摸清敌人的布防和周边部落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三人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最终确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相信,只要全体将士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随着出征的号角即将吹响,整个军营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将领们则神情严肃,充满了使命感。徐允恭站在军营的高处,俯瞰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忠诚。他期待着在这场战争中,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大明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