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洲的滩涂在暮色中泛着诡异的油光,陈凡的雨靴踩过被化学物质灼烧成焦黑色的芦苇根,鞋底沾着的淤泥经检测含有多种重金属混合物。省环境监测总站的应急指挥车内,三维污染扩散模型在屏幕上不断刷新,红色污染锋面像毒蛇的信子般向自来水厂取水口逼近。
\"活性炭吸附坝出现饱和迹象!\"技术员小孙的防护面罩蒙着水雾,手中的便携式检测仪发出刺耳警报。陈凡抓起对讲机的手背青筋凸起:\"启用第二套应急方案,投放改性膨润土!\"他的余光瞥见工程车司机老李的工装裤上沾着片银灰色粉末——与走私船轮机舱采集的金属屑成分相同。
环保局的无人机掠过江面,热成像画面显示某处水域温度异常升高。陈凡跨上冲锋舟时,防水手电筒的光束里漂浮着成团的蓝藻,这是船舶压载水排放的典型特征。当采样器深入水下五米,取上来的沉积物中混杂着规则的塑料碎片——经鉴定是某型船舶导航仪的外壳部件。
凌晨两点的应急指挥部里,泡面盒与检测报告堆满了折叠桌。陈凡用湿巾擦拭眼镜时,突然发现镜片上的划痕走向与集装箱内壁的撬痕角度一致。\"这是人为制造的污染迁移!\"省环科院的张博士指着光谱分析图,\"有人在水下铺设了导流管。\"
陈凡的钢笔尖在应急预案上顿了顿,墨水在\"管网排查\"四个字上晕开个黑点。他的手机突然震动,省纪委发来的加密邮件里,某张船舶维修单的签名字迹与王立民三年前的防汛值班记录存在93%相似度。窗外的探照灯扫过江滩,某块扭曲的金属板反光让他瞳孔骤缩——这是船舶防火门的残骸。
\"陈书记,声呐发现异常管线!\"对讲机里的呼叫撕破雨幕。陈凡扑到监控屏幕前,看着代表暗管的蓝色线条如同蛛网般在江底延伸,最终消失在某个标着\"智慧农业示范区\"的电子围栏内。他的雨靴突然踢到个锈蚀的阀门,螺纹规格与三年前防汛泵站改造工程的采购清单完全一致。
黎明前的江面上,探照灯将缉私艇的阴影投射在翻滚的油污带。陈凡戴着防毒面具指挥蛙人下水,看着他们携带的水下切割机溅起青白色的火花。当第一截黑色聚乙烯管被拖上岸,管壁内侧附着的深褐色结痂物让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这是混合了船舶燃料油与化工废料的特殊沉积物。
\"立即追溯管道走向!\"陈凡的吼声在江面上回荡。他的防水对讲机突然传出电流杂音,GpS定位显示信号干扰源来自江心洲东侧的废弃观测站。技术员小吴的防护服被化学物质蚀出破洞,手中的辐射检测仪显示伽马射线剂量达到环境背景值的15倍。
当突击队撞开观测站生锈的铁门,手电筒光束照亮了满墙的航道图。陈凡的指尖抚过某条用红笔标注的水道,突然在图纸边缘摸到个凸起的压痕——经拓印比对,与走私船航海日志的装订孔完全匹配。墙角堆积的化学试剂瓶上,某个模糊的标签经紫外灯照射后显出\"船舶专用\"的字样。
正午的烈日炙烤着江滩,陈凡的防护服内已能倒出水来。他蹲在临时搭建的污水处理池旁,看着改性粘土吸附剂将黑褐色的污水渐渐澄清。环保局的小李突然惊呼:\"导流管连接着农业灌溉渠!\"她手中的管道分布图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这是船舶防污漆特有的荧光反应。
陈凡的手机突然震动,省公安厅发来的AIS轨迹图上,某艘内河运输船的航行路线与暗管铺设走向高度重合。他的雨靴踩到块碎裂的混凝土块,钢筋断面上的腐蚀纹路与昌隆公司货轮甲板的锈蚀特征完全一致。江风卷起他的衣角,对讲机里传来监控员的尖叫:\"污染带开始分叉扩散!\"
傍晚的应急会商会上,投影仪在幕布上投出蛛网般的暗管分布图。陈凡的激光笔红点停在水厂取水口上游两公里处:\"建议在这里设置三重拦截屏障。\"说话时,他的钢笔在会议记录本上画出个三角形——与三年前某次防汛演练的布防阵型惊人相似。
水文局的老周突然打翻保温杯,枸杞水在图纸上漫延成不规则的形状。陈凡的余光瞥见他皮鞋后跟沾着的绿色藻类——dNA检测显示这是外海特有的赤潮生物。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浑身湿透的消防员递上刚打捞的金属箱:\"箱体编号与失踪科考船的设备清单第47项吻合!\"
当最后一车吸附剂运抵处置点,陈凡的手机收到匿名举报彩信。点开模糊的照片时,他的瞳孔在屏幕反光中骤然收缩——某张工程验收单的签字笔迹与防汛物资采购单上的签章存在89%相似度。江涛声淹没了他攥紧拳头时关节的脆响,对讲机里传来技术员的惊呼:\"拦截坝后方发现新的渗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