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寒风卷着青岩镇松岭村的枯叶,陈凡踩着结霜的碎石路往半山腰的卫生室赶,手电筒的光束刺破浓雾,映出铁门旁斑驳的“红十字”标识。褪色的蓝漆木门被山风吹得哐当作响,门内七十岁的村医孙守仁正用煤炉烘烤结冰的输液管,玻璃药瓶在颤抖的指间叮咚碰撞,混着老人压抑的咳嗽声在空荡的诊室里回荡。
“陈主任,这葡萄糖都冻成冰碴子了!”孙守仁哆嗦着举起结霜的输液袋,袋体裂开的细纹渗出浑浊的冰晶,“卫计局说医疗设备更新要等明年财政预算,可老刘家的肺气肿拖不得啊!”
陈凡的指尖触到锈迹斑斑的暖气片,冰凉的铁管上凝结着水珠。他跨过门槛时,鞋底踩碎地上冻硬的棉球,浓烈的来苏水味混着霉味直冲鼻腔。药柜里,过期的头孢胶囊与未拆封的板蓝根杂乱堆叠,墙角的老式高压灭菌锅阀门处缠着发黑的胶布,压力表指针僵死在红色警戒区。
“去年拨的八万设备购置款呢?”陈凡的指甲刮过药柜积灰,在泛黄的采购清单上划出清晰的痕迹。账本上“采购新型诊疗设备”的条目旁,贴着几张模糊的发票,印章上的“康健医疗”四字被水渍晕染得难以辨认。
村主任周满仓搓着手哈气:“山里运输费贵,那点钱刚够换两台血压计……”
“两台血压计?”陈凡掏出手机调出医疗器械价格,“鱼跃电子血压计市价两百八,八万能买两百八十五台——周主任家新盖的彩钢瓦房,建材发票日期和设备采购是同一个月吧?”
镇卫生院的会议室暖气嘶嘶漏气,周满仓将一摞锦旗摔在桌上:“我们卫生室连续三年评先进,陈主任非要鸡蛋里挑骨头?”
陈凡将三份检测报告摊开在会议桌上:“省药监局的抽检报告显示,库存药品30%过期,输液器无菌检测不合格!”他翻开泛黄的病历档案,“去年记载的糖尿病患者王桂花,为什么胰岛素注射记录只有两次?”
卫生院院长扶了扶眼镜:“乡村医疗条件有限,患者依从性差……”
“依从性?”陈凡点开手机里的监控画面,颤巍巍的王桂花正拄着拐杖摸黑下山,“老人家每三天要摸黑走十里山路去镇卫生院打针——这就是你们说的‘条件有限’?”
周满仓突然拍案而起:“有能耐你自己搞设备!”
“搞就搞!”陈凡亮出县卫健委的加急批文,“省里刚启动的智慧医疗下乡工程,首批试点配备远程诊疗系统——但采购账目今天必须审计!”
暴雪封山那夜,陈凡带人抢修结冰的输氧管道。手电筒光柱刺穿雪幕时,他忽然扯过装玉米的麻袋:“去养鸡场借三十个饲料桶!灌热水当临时保温层!”
村医急得跺脚:“塑料桶导热太快,热水两小时就凉!”
“裹三层稻草席,桶间距保持二十厘米!”陈凡用树枝在雪地上画热力分布图,“《野战医疗手册》第7章规定,简易保温系统能使管路温度维持四小时以上——小刘你每半小时测一次水温!”
周满仓的侄子堵在村口:“远程诊疗要联网,咱这山沟连手机信号都没有!”
陈凡掏出对讲机呼叫:“县移动公司应急通信车已到山脚,卫星基站两小时架设完毕!”
村民围堵卫生室那日,陈凡拖着一车智能药柜冲进人群。他当众演示AI辅助诊断系统,电子屏弹出舌苔分析图:“看!舌象识别准确率85%,常见病处方自动关联医保目录!”
几个老汉抡起扁担要砸屏幕:“机器能比老孙头号脉准?”
陈凡调出省中医院远程会诊画面:“北京广安门医院的专家正在连线,四诊合参系统已录入三千个经典医案!”
手机视频里,国医大师正在点评:“松岭村的道地药材品质上乘,制成中药制剂能增值五倍!”
立冬这天的全省基层医疗工作会上,陈凡播放改造前后对比视频。当红外热成像显示诊疗室温度达标时,他突然调出接诊数据:“智慧医疗系统使首诊准确率从40%提升至78%,村民就诊频次增加三倍!”
卫健委主任刚要开口,陈凡已接通北京的视频连线:“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的评估报告传过来了,松岭村入选全国智慧医疗十大标杆案例!”
揭牌仪式上,王桂花摸着崭新的胰岛素泵哽咽:“瞎了十年,没想到机器会语音提醒我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