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的青岩镇泛着潮湿的土腥气,陈凡踩着镇政府大院里的积水走向办公楼,胶鞋在浸水的青砖上发出咯吱声响。二楼会议室的窗户敞开着,王德发训斥后勤主任的声音混着消毒水味飘下来:\"防汛简报怎么能写实发物资数量?重新打印!把三号仓库那段删了!\"
陈凡摸了摸公文包里李婷的病历复印件,纱布摩擦纸张的触感让他想起三天前的场景。在县医院充满消毒水味的走廊里,李婷挂着点滴还在核对灾情数据,护士第五次过来警告时,她偷偷把手机藏在了枕头下面。
\"小陈来得正好。\"崔书记的通讯员小刘从档案室探出头,\"书记让你去趟农机站,省里派来的农技专家到了。\"他递来沾着泥点的雨靴,压低声音说:\"王镇长的人也在往那边赶。\"
农机站的拖拉机棚里,戴草帽的老专家正在检查抽水机。陈凡认出这是省农科院副院长吴明远,去年在父亲书房见过他的着作《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应对手册》。吴教授的白大褂下摆沾着泥浆,手里捏着的稻穗已经霉变发黑。
\"小同志,你们镇的晚稻绝收面积至少有六成。\"吴教授的声音像生锈的齿轮在转动,\"这些泡过水的田不能马上复耕,要深翻晾晒配合生石灰消毒。\"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陈凡看见他裤脚渗出的血迹——那是三天前在齐腰深的水里取样时划伤的。
\"吴老您歇会儿。\"陈凡扶他坐下,掏出李婷整理的受灾数据,\"这是各村的土壤含水率检测记录。\"表格边缘的批注还是李婷住院前写的,清秀的字迹有些虚浮——她当时右手正输着消炎药。
拖拉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王德发的侄子带着几个穿工装的人跳下车。\"陈干事是吧?\"领头的男人递来镶金边的名片,\"我们是德发建筑工程公司的,王镇长说灾后重建项目......\"
陈凡瞥见名片上的\"王德发\"三个字,想起防汛期间那批劣质编织袋的采购单。他故意将沾满泥浆的手在名片上蹭了蹭:\"重建方案要等专家论证会通过。\"
\"论证会?\"男人脸上的横肉抽搐,\"王镇长说特事特办!\"他身后的工人开始丈量农机站围墙,卷尺划过崔书记亲笔写的\"安全生产\"标语。
吴教授突然撑着铁锹站起来:\"胡闹!土壤承载力还没恢复就施工,明年雨季还要塌方!\"老教授挥舞着检测报告,纸页在风中哗啦作响。陈凡注意到报告夹着李婷手绘的排水系统草图,铅笔标注的\"五号沟渠\"正是上次滑坡的位置。
争执中,陈凡的手机震个不停。李婷从医院发来的消息一条接一条:\"石桥村拒绝领取速生稻种五保户张奶奶的安置房被登记成危房河道清淤招标公告有排他性条款\"......最后附了张护士正在给她换药的照片,纱布下的伤口泛着不正常的潮红。
崔书记的电话在傍晚响起:\"立即带吴教授去石桥村!\"背景音里有玻璃碎裂的声响,\"王德发把论证会提前了,你必须在现场拿到第一手数据!\"
吉普车在月光下颠簸时,吴教授借着仪表盘的光研究土壤样本。陈凡握紧方向盘,副驾上摆着李婷托人送来的应急包,里面除了手电筒和压缩饼干,还有本《地质灾害应急手册》——书页间夹着她手写的重点提示。
石桥村的晒谷场上,王德发带来的施工队正在架设探照灯。\"乡亲们!\"王德发举着喇叭喊,\"重建补偿款今晚就发,条件是明天必须签搬迁同意书!\"会计手里的验钞机哗哗作响,崭新的钞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陈凡挤进人群时,看见五叔公的烟袋锅在颤抖。\"不能搬!\"老人指着身后的祠堂,\"祖宗牌位都在这里......\"话没说完就被两个壮汉架住,陈凡认出那是采石场的保安。
\"这是省里的专家!\"陈凡高举吴教授的证件,\"现在要检测宅基地沉降数据!\"施工队的激光测距仪突然转向他们,刺眼的光束晃得吴教授差点摔倒。混乱中有人扯断了检测仪的电线,陈凡的后背撞上祠堂的砖墙,腰间的对讲机发出刺耳电流声。
\"都住手!\"李婷的声音突然划破夜空。她拄着拐杖站在拖拉机灯光里,病号服外套着沾满泥点的迷彩服,护士举着输液瓶跟在她身后。\"这是省地质局的加急检测报告!\"她将文件拍在验钞机上,\"石桥村的地质结构根本不适合建高层安置房!\"
王德发的脸在惨白灯光下扭曲:\"李婷你......\"话没说完就被此起彼伏的狗吠打断,村民们牵着看家犬围了上来。五叔公的孙子突然举起手机:\"我在网上查了,这家建筑公司三年前因为偷工减料被通报过!\"
人群开始骚动。陈凡趁机架起吴教授退到祠堂台阶上,老教授的白大褂沾满了泥手印。李婷的拐杖突然打滑,陈凡伸手去扶时摸到她滚烫的额头——这个逞强的姑娘已经高烧到39度。
黎明时分,镇纪委的车灯刺破晨雾。陈凡看着王德发被带走时,注意到他手腕上的佛珠断线洒落,檀木珠子滚进祠堂排水的阴沟。李婷靠在他肩上昏睡,呼吸间的药味混着祠堂的香火气,而吴教授正蹲在墙角研究那些珠子——它们浸泡过的沟水泛着诡异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