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夜风,带着水汽的微凉,拂过我的脸颊,也吹动了桌案上那张粗糙的地图边缘。
我的目光,却牢牢地锁定在地图上那条蜿蜒曲折、贯穿阳翟县境的蓝色线条——颍水。
此刻,这条平日里看似平静的河流,在我眼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神秘与危险。
“颍水沉银”……这个尘封已久的旧案,如今与“鬼面索命”的连环血案,与那若隐若现的太平道阴影,在我脑海中交织缠绕,最终汇聚成一个大胆而惊人的指向:
找到那笔失落的财富,或许就能找到隐藏在鬼面具背后的真相,甚至触及那即将席卷天下的黄巾风暴的核心!
这个念头让我浑身的血液都仿佛在燃烧。之前的种种推演、分析、碰壁与偶遇,此刻都有了明确的归宿。
追查“鬼面案”的凶手,不再是仅仅依靠分析现场、推断“仪轨”,而是要逆流而上,去打捞一段被刻意掩埋的历史,去寻找那笔足以搅动风云的巨额资金!
我知道,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时隔三四年,当年的痕迹早已被岁月和河水冲刷得一干二净。
目击者或许早已散落四方,甚至可能被灭口。官府当年都束手无策的悬案,凭我一个无权无势、只能在案牍间打转的小小书佐,又能有多大把握?
更何况,这不再是简单的查案。如果我的推测属实,那么我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组织严密、实力强大、且行事狠辣的庞大势力。
他们既然能策划“颍水沉银”,能毫不留情地“清理”知情者或叛徒,又岂会容忍一个外人来揭开他们的秘密?
前方的道路,将比我之前想象的任何时候都要凶险百倍。稍有不慎,或许下一个“意外”横死街头的,就是我自己。
但是……我能退缩吗?我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看到那些在黑暗中涌动的暗流,能听到那些在底层百姓中悄然流传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低语。
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阳翟城的连环命案,只是这场风暴来临前,最初的几点雨滴。
如果我能找到那笔沉银,或许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干扰甚至破坏他们的计划,为朝廷、为这方土地上的百姓,争取到一丝喘息的时间。
哪怕只有一丝可能,我也不能放弃。而且,不知为何,当我做出这个决定时,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蔡琰姑娘那清澈而坚定的眼神,以及那个在街头险境中倔强奔跑的少女身影。
她们的存在,似乎都在无声地告诉我,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却必须为之。
我深吸一口气,夜风的清冽让我纷乱的思绪逐渐沉淀下来。挑战是巨大的,但我并非毫无准备。
我的优势,在于我的思维方式,在于那些被这个时代视为“奇技淫巧”的数理逻辑和分析能力。
要找到沉银,我需要学习水文知识,研究颍水历年的水位变化、河床地貌;
我需要收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当年沉银案的零散信息,哪怕是街头巷尾的传闻;
我需要实地勘察,运用测量和推算,来缩小可能的藏匿范围。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谨慎。
我走到书案前,将那几卷从蔡琰处借来的竹简小心地收好。明天,我不仅要继续研读这些记载着地方风物的“杂书”,更要开始寻找一切与颍水水文、地理相关的资料。
县衙的图籍库里,或许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同时,我也要更加小心地隐藏自己的意图。在找到确凿的证据之前,绝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我在追查“颍水沉银”。
我将那枚断裂的木簪,轻轻放在贴身的衣袋里。那个惊鸿一瞥的少女,她的遭遇提醒我,这阳翟城的水面之下,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油灯的火苗轻轻跳跃了一下,仿佛在应和着我心中的决心。目标已经锁定——颍水!无论河底深处隐藏着多少秘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少荆棘,我都要潜下去,探个究竟!
这不再仅仅是为了破解几桩命案,更是为了在那场即将来临的风暴中,寻找一丝改变命运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