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结束后,朱雄英俘虏了不少蒙军,还有不少高级将领。他立刻收缴了所有武器盔甲,因为这些装备能让士兵实力大增。没了装备,蒙军基本没了反抗能力。
不过这次,他对降兵态度有些不同。以往中央军攻西边,抓到大批俘虏都会拆散分到各队中快速消化。但现在……
当年朱雄英选择招降这些俘虏,其实也是没别的办法。一开始,大明的军队规模并不算太大。哪怕往西边打的时候,中央军还是有损失的。如果这些降兵没有新兵补充,长期下去军队肯定撑不住。而且朱雄英还想继续往西推进,那就得调整战略。
他仔细考虑后,决定吸收沿途投降的士兵。毕竟那时候的士兵大多不是因为忠君爱国才参军,很多人只是想混口饭吃。甚至有不少是被迫入伍的,对国家也没什么归属感。这正好给了朱雄英招降的机会。
中央军的待遇一直很好。大明本来就挺富庶的,虽然元末战乱严重,但建国后经济迅速恢复。加上朱雄英的新政推动,大明发展更快。
短短几年,国力就增长了好几倍。百姓手里有钱,朝廷更不用说,于是中央军的待遇越来越高。
在中央军当兵,简直成了普通人快速赚钱的门路。而且朱雄英规定,士兵阵亡后,家里能领二十年抚恤金。这笔钱相当可观,能让家属立刻变成富户。
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要能在中央军干几年,这辈子就不愁吃穿了。这对苦了几千年的老百姓来说,诱惑实在太大。
朱雄英当时招募了那么多士兵,主要是因为大明的人口虽然有限,但他的目标是征服整个西方世界。就算大明把大部分人都征召为兵,依然远远不够。
尽管这些年国家经济有所发展,人口的增长还是受自然规律制约。一个人从小到大得十几年,一代人差不多二十年,即便现在生活改善了,人口爆发式增长也需要时间。
朱雄英明白单靠本土军队不足以应对西方的战事,所以他接纳了一些投降的士兵。不过他把这些降兵彻底打散,基本没什么影响。
一旦分散开来,彼此失去联系,他们的原有组织也就失效了,成了独立的个体。
古代军队对士兵的掌控很大程度依赖将领的感情纽带和裙带关系。中层军官通常只忠于自己的将领。一旦将这些部队拆散,士兵就只能服从上级指挥。
此外,把降兵分散到正规军中也有监视作用。毕竟这些降兵名义上效忠朱雄英,如果新来的降兵有什么异常举动,老兵会立刻压制。
通过这种方式,只要核心部队不受损,就能不断吸纳新的投降兵力。于是大明的军队一路西进,人数不仅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为日后百万大军奠定了基础。现在,他们进入了《神雕侠侣》的世界。
朱雄英不愿收纳蒙古帝国的降兵,是因为这种方法本身有缺陷。首先,收纳降兵会让军队短期内战斗力下降。
中央军经过多年战斗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战术思路,而降兵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大量陌生士兵涌入,必然扰乱原有战术节奏,这期间中央军实力也会被削弱。
如果在此时遭遇战斗,压力过大,那降兵只能作为炮灰,避免拖累主力。
若是直接把降兵编入队伍,必然经历磨合期的阵痛。朱雄英当然不想遇到这种麻烦。毕竟这里是蒙古帝国的地盘,一旦中央军跨过长江,很可能就会与敌方主力交锋。
朱雄英不得不慎重考虑。
即便蒙古帝国存在,他也绝不会收降兵。现在中央军人数已足够,甚至从崇祯那里调来了更多兵力。如今的中央军已有千万之众,还从别处招募了两亿人。
朱雄英已无兵源之忧,自然无需收纳蒙古降兵。
实际上,朱雄英心里明白,关键在于装备。中央军之所以强大,在于拥有先进武器。若要接纳降兵,就得给他们提供武器。但以目前情况看,这是不可能的。
既没了大明,也没了装备来源,没有新式武器,降兵就无法融入中央军。
朱雄英打从一开始就对这些投降的蒙古士兵没抱什么好脸色。在他看来,处理这些降兵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全卖给大宋。
朱雄英对付以前那些世界,都是靠这种方法搞定的。甚至是他现在用的这个系统,最初设计时就是用来做买卖的。
大宋现在已经快撑不住了,要是皇帝也想变强,能跟朱雄英谈条件的地方可多了去。
大宋这个世界,在所有世界里,算是交易需求最大的一个了。
刚开头,朱棣的世界也好,那个叫什么的世界也罢,朝廷都挺有实力的,国家的基本架构还在。它们缺的就一点——力量。
只要朱雄英能提供军队支持,这两个国家就能迅速强大起来。
即便是倚天屠龙记里的世界,也跟大宋不太一样。当时元朝末期,中原遍地都是义军,北方也被义军掌控着。不过那时明教要是想夺回中原,会简单不少。
可现在的大宋就不一样了,想收复中原不容易。它已经在南方待太久,已经变成个名副其实的南方政权了。
目前的情况是蒙古大军压境。如果朱雄英给大宋提供兵力,收拾南方倒还行。
但要是想再统一中原,恢复成普通汉人王朝的样子,就没那么简单了。北方早就脱离大宋统治很久了,南方也没什么归属感。还有些北方势力跟蒙古相处得更好。
所以大宋要重新统一中原,必须得到北方势力的认可。仅靠武力是不够的。
要是大宋真有这个志向,就需要明朝的帮助。还得靠外部力量。
这会儿的大宋才有可能真正崛起。这一点,宋朝皇帝赵基跟明朝的皇帝们差得太远了。
别说收复南方土地,连赶走蒙古军队的念头,赵椹都没。
朱雄英跟赵基达成了某种协议,同时也打算帮助消灭建康城的敌军。
很明显,赵基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拖个几年就行,别的都不太在乎。
面对这样毫无作为的大宋皇帝,朱雄英真是无话可说。
实际上,对双方而言,这些投降的蒙古兵最好的出路,就是卖给大宋朝廷。
从中央军的角度看,这些降兵留着没什么太大用场。带着他们,只会增加不稳定因素,还得花不少力气去管束。
就算能勉强控制住,这么多降兵也会拖累中央军的实力。更何况,养活他们还要消耗粮食。
朱雄英其实也有点舍不得,毕竟这些蒙古骑兵挺不错的。
这次送来的补给挺多,甚至够这支大军吃几个月。但话说回来,如果蒙古兵真的不用消耗那就最好不过了。
目前在朱雄英手里,这些降兵最实用的功能大概就是充当炮灰了。
尽管把这些精锐拿来当炮灰让朱雄英觉得可惜,毕竟这些蒙古骑兵还是很厉害的。
如果不是遇到朱雄英的中央军,这三万蒙古骑兵早就把大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了。
古时候,大多数炮灰部队都是由死囚组成的。像这种精锐俘虏,就算是敌人送上门来,大部分将领都会舍不得。
要是赵基稍微聪明点,完全可以把这些蒙古降兵全买下。只要消化掉这批军队,大宋朝廷的实力就能增强不少。
至少短时间内,他们就有自保的能力了。
但现实中没有如果。朱雄英明白,赵椹不会那么明智。这些蒙古降兵最终还是会落到朱雄英手里。
甚至从一开始,他对整个大宋朝廷就没什么好感。倒不是针对皇帝个人,而是整个朝廷都没几个好人。
几天前来到大宋时,朱雄英就察觉到临安城的情况不太妙。
当中央军出现在皇宫时,朱雄英并不惊讶。这种事情他已经见过太多次了,早就习惯了。
但他心里明白,一切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对于大宋人来说,头一回见到这种情形,心里很难马上接受。一看见这场景,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从天上下来的天兵天将,或者干脆认为是异界的魔族入侵。
毕竟当初赵椹突然出现时,大宋毫无防备,除了他,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
当朱雄英的中央军出现在大宋皇宫时,满朝文武全都赶来了。朱雄英发现,朝廷官员数量少得可怜,跟正常朝廷完全不符。
他当时就惊呆了,看来史书上说的没错,大部分大臣早就逃了。他没想到大宋的大臣这么不堪,要知道明朝末年李自成打进北京,朝廷里大多数大臣还在呢。
虽然明朝官员名声一直不好,但骨气还是有的。不过南明又是另一回事了。
眼下这种情况,连蒙古军队都在建康城里,离临安还远着呢,虽然大家都明白临安早晚守不住,但现在还不至于慌。可居然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大臣都跑了,实在过分。很明显,这些人压根没打算与朝廷共存亡。
唯一留下的还是那个口碑极差、人人讨厌的贾似道。这朝廷真没救了,朱雄英觉得大宋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对它彻底失去了信心。
就算他靠武力帮大宋打败了蒙古大军,最终这朝廷还是会垮掉。现在的朝廷就像个病入膏肓的老者,寿数已尽。这就是天道循环,自然规律。
大宋立国多年,现在确实腐朽至极,就像一个活到极限的老者一样。
不管什么药,都没用了。现实里,看一个快走的人,也没法子。唯一可能的,就是传说中的那种能让人年轻的丹药。
大宋朝廷的情况也差不多。要是想继续撑下去,就得用特殊的方法,把整个朝廷翻新一遍才行。
想到这些,朱雄英挺感慨的。他自己做的事,其实就是在做翻新工作,一直在跟天斗呢。和胡青牛聊完后,他才知道奶奶有大问题,就是寿命不够了。
奶奶的身体虽然表面看着没事,能动,但跟正常人差太远了。胡青牛说这是因为奶奶的能量耗光了,当年病拖太久,伤得太重,虽然病好了,但能量损失太大,补不回来了。能量没了,人也就快完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雄英挺难过。有些事人力真搞不定,再怎么努力也没用。面对天命,有时候真的很无奈。
不过,朱雄英不是普通人。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应该能让奶奶好起来。按原来的计划,奶奶早就该不行了,普通办法对她没用。现在奶奶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朱雄英还能穿越时空,这相当于有了神力。
他相信,在未来的时空中,一定能找到延长奶奶寿命的东西。他记得……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里,有很多神奇的宝贝。段誉能迅速提升功力,靠的就是吃了两种神物。其实杨过的功力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蛇胆。
这个世界跟现实不一样,处处都有改变命运的东西。朱雄英就信这个,他认为系统出现的目的,就是让他去找这些能改变命运的宝贝。
他记得《天龙八部》里,阿朱快死了,身体虚弱得很。但乔峰带她去了长白山,在雪山上找到千年老参,把她给救活了。
这简直算是逆天改命。
等处理完建康城的事,朱雄英就要去大宋找那些宝贝。
金庸小说里,越往后武力越衰弱,越往前高手越多,天材地宝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