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宫女扶着的谢太后听见百姓议论,脸色苍白。也许今日不仅丢了脸,还成了罪人。
“这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谢太后可不傻,她肯定把利弊都想明白了,肯定想了好久才做了最后的选择,嘿嘿。”
“不对呀!既然太后深思熟虑后才做决定,为什么要把临安城还给我们呢?”
“这有什么难的?谢太后可不是大宋的人,她的心思全是为了让大宋变成那样。看来她终于得偿所愿了。”
“我真的不敢再往下想了,原来世界这么黑。我一直以为朝廷昏庸是因为皇帝被奸臣骗了,没想到太后才是最大的内鬼,最上层早就烂掉了。”
“大家想想,会不会贾似道才是真忠臣?他一直为大宋尽力,功劳都被谢太后藏起来了,还让大臣一起诬陷他这个好人。”
“对!贾似道才是好人,谢太后……”
“对!还贾丞相清白……”
眼看气氛越来越紧张,百姓们情绪高涨。
很多人朝谢太后那边冲过去。
皇宫护卫也不多了,眼看挡不住愤怒的百姓。
谢太后赶紧叫护卫保护着往宫里撤。
百姓见太后要走,更加激动地追赶。
现场乱成一团,人潮涌动,全都往城里退。
只有一小部分人没动。
现在将军死了,陆秀夫也趴在地上指挥不了,黑云都也没动作。
突然发生这么大变化,城门口的护卫不知所措。
他们本来的任务是维护秩序,迎接黑云都凯旋归来。
可现在发现是个误会,连太后都跑了。
大家都很迷茫,没人指挥下一步该怎么办。
正在他们困惑时,看到远处有个身影——赵椹还站在那里。
护卫们都松口气,有皇帝在就行。于是都围过来跟着赵椹。
赵基对眼前的变化并不太在意,他更担心的是黑云都的状况。黑云都五千人对抗十万蒙古大军,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这次还有十万明军在呢!他对明军充满信心,觉得有他们在,黑云都不会这么惨烈。可要是情况有变,那就另当别论了。
赵基来到陆秀夫身旁,轻轻扶起他。当赵基的手碰到陆秀夫肩膀时,陆秀夫浑身剧烈抖动。赵基安慰他说没事的,并让他讲讲当时的情形。
赵基拍掉陆秀夫衣服上的土,认真地问话。陆秀夫抬头看他一眼,神情稍缓,终于站稳了脚跟。陆秀夫现在的样子有些疲惫,与之前判若两人。
朱雄英在长江边忙着各种事情。这几天,不少船都聚集到了盘古湖。这湖虽不大,但水势平稳。张江附近的盘古湖还连着红河。朱雄英把新得来的船全停在这里。现在明军的名声传开了,各地都想请他们过去帮忙。
朱雄英本不想管这些,但过江要船,他也只能让常茂去谈。还好他手里有不少粮食,拿来换船,倒是搞到了好几艘。一开始,那些官员都说没船,可一看见粮食,眼睛都亮了。
长江边上现在基本都被蒙古大军占领了,他们把附近的县城里的粮食都抢光了。这样一来,当地的老百姓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就连乡绅家也没余粮可存。
长江附近现在最宝贵的资源就是粮食。突然间,朱雄英拿出这么多粮食,附近的县城高兴极了,赶紧把自己的隐藏船只拿出来。虽然大船不多,但中小型的货船和客船倒是有不少,加起来快有三百艘了。一艘船大概能装三四万人,有了这些船帮忙,两三天就能把军队全都运到对岸去了。
对朱雄英来说,这简直是一笔超值的交易。这些粮食本来就是捡来的,他根本不心疼。而且买这些船花的钱,还不到粮食价值的十分之一呢。这几个县城愿意出这么低的价格,一是想给中央军留个好印象,二是觉得中央军展现的实力甚至比蒙古军还强。
不过,羊角县的县令看到中央军把所有辎重都放在自己县里,心里很不乐意。他知道中央军很强,辎重放在自己这要是出点什么事,自己肯定得遭殃。
但他又没什么办法,毕竟中央军太强大了。当时县令极力反对,但对朱雄英来说完全没影响,他根本不理这些小官,也完全不在意这些辎重。他相信南岸绝没人敢动中央军的东西,就算真有人敢来,他也自信能搞定。
于是朱雄英准备好辎重后就开始安排登船,不仅要运兵,还要运辎重过去。留在羊角县的那些辎重是从蒙古军手里抢来的,中央军本身也有不少辎重呢。
朱雄英这次带的东西不多,主要是帐篷、武器等重要物资,尤其是火炮,别的地方没法补充,运输起来特别麻烦。他和常茂在盘古湖指挥,这湖本就不大,现在挤进了几百艘船,一眼望不到头全是船。
忙了一上午,朱雄英和常茂觉得累了,就弄了两副鱼竿准备在这湖里钓鱼。但湖里太乱,根本钓不成,朱雄英只好去湖边的小池塘试试。这池塘在水湾附近,比湖面高四五米,比较安静。
朱雄英带了两百人坐四条客船到水湾,下船几步就到了池塘边。他平时很忙,很少接触这样的生活,突然有这种机会也很开心,还跟常茂一起挖蚯蚓当鱼饵。但他钓鱼技术一般,折腾半天才钓到一条三四两重的小鲤鱼。
正在玩得高兴时,远处传来嘈杂声。朱雄英问护卫怎么回事,得知是村民想进来被拦住了。他觉得没什么大事,毕竟这里是村民的地盘,他们过来也没什么错,让护卫叫人放行就行。
不过没多久又听见吵闹声,朱雄英疑惑地看过去,发现又有三个村民往这边走,再次被护卫拦住。
远处几个喧闹的村民让朱雄英皱起眉头。他家一向善待百姓。来到这个世界后,虽然搞了不少事,但对待普通民众时,军队一直纪律严明,从不骚扰。一路上,他对百姓都很友善。
他突然想来这钓鱼,周围中央军封锁了一里地,本是正常防范,可他们把村子一大半都围了,给村民带来了不少麻烦。朱雄英感到抱歉,便让中央军放松了些,允许村民进村。
但看到这三个村民靠近时,他心里有些纳闷。他们离他不过几十米,却被中央军拦下不让过来,双方还在争执。
朱雄英觉得很奇怪。这池塘没什么特别,周围也没什么建筑,按理说没人会特意来。而且中央军的名声早已传开,平时行事温和,这些村民不该这么胆大才对。
常茂放下鱼竿,皱眉观察后说:“这三人肯定有别的目的!”朱雄英没太当回事,只派侍卫去问问情况,自己继续钓鱼。区区三个人,能有什么威胁?
他拿起鱼竿,发现鱼钩上的蚯蚓几乎没了,只能再挂一条新的。
朱雄英看到朱雄英的鱼钩,常茂也笑了,说:\"哈哈,皇上!这池塘里的鱼看来都不大!\"
\"它们连这么大的鱼钩都吞不下。咱们带来的蚯蚓都被吃光了,可一条鱼也没钓上来。\"
\"我觉得吧,咱们今晚守着这池塘,怕是连五条鱼都钓不到。\"
听常茂这么说,朱雄英也有点无奈。他开始时还挺有想法的,还特意让人带了个大木桶来,鱼竿也挑了个最长的。
这种装备在大湖里钓鱼肯定不错,可在这小池塘里就显得不太合适了。折腾了半天,才钓到一条鱼,朱雄英自己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但他又不能明说,只能硬撑着说:\"舅舅,您这话不对!钓鱼图的就是个心情!清静才是关键,能钓多少鱼,对我们来说真那么重要吗?舅舅您难道真缺这几条鱼?\"
常茂看出他在找借口,但没戳穿,只是笑着摇头。
这时临安城门口,不少爱凑热闹的人见谢太后走了,也跟着散了。他们以为今天的热闹结束了。
倒是赵基很关心黑云都的情况,认真问陆秀夫当时的状况。
陆秀夫心里复杂得很。以前大家都觉得谢太后很厉害,可刚才却被打得灰头土脸;而一直被认为傻乎乎的赵椹,却一眼看出了关键。
这让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一样,都被衬托成了傻子。
陆秀夫以前对皇帝有不少意见,也瞧不起他。可如今赵基成了唯一明白事理的人,还在意着黑云都的事,这让他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之前陆秀夫内心已经绝望了,赵基轻轻拍拍他,他顿时平静了不少。
什么时候皇帝变得这么聪明了?陆秀夫心中疑惑。
这不该,难道是他突然变机灵了?
也不可能,难道皇帝以前的表现都是装的?
那更不可能!
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陆秀夫想不明白,也不想深究了。
这会要是皇帝想明白当年的事,那我就直说了!
陆秀夫琢磨了一会才开口:
“哎呀!这事吧,还真挺邪乎的。”
大家都知道,有十万明朝兵来帮忙,而清戈江那边又驻扎着十三万蒙古兵。可明朝那帮家伙偏要绕远路翻阴山,这不是直接撞上蒙古军了吗?”
高将军看出苗头不对,觉得蒙古兵跟明朝兵迟早得干起来。他就向太后要了五千黑云军,想着趁双方打得两败俱伤时,咱们就能坐享其成。
赵基听到这,心里一震:“哦,难怪我问太后时,她说咱们黑云军打赢了,还什么都没细说。”
想想宫里的事,赵基也是感慨万分。自从贾似道垮台后,他把权力全交给了太后,一直对她挺信任的。但太后对他并不放心,在他追问黑云军出征原因时,也不愿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