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
张思敬神态轻松,稳坐主位。
角落处,戴锦诚充当会议记录员,稍显严肃。
姜炳良副处长,依旧冷着脸。
一向如此,众人早已见怪不怪,人家不爱笑,哪怕是过年,你能怎么办?
组织委员邱凯,满脸笑呵呵,职位优势,众人本就乐意亲近,这种姿态,更让人舒服。
作为纪律委员,宋廉明最该面无表情,眉宇间却挂着淡淡的笑。
大过年的,众人互相问好,寒暄。
约莫几分钟,张思敬轻轻敲了敲桌面。
“好了,先开会吧,根据部委指示,小秦不再兼任六科科长,前几天,关于六科人员调整,小秦已经提出建议,廉明同志,你这边有异议么?”
宋廉明特意看了眼秦青川,温声回应。
“没有,经过详细审查,王爱军等几位同志,作风优良,恪守纪律......”
巴拉巴拉一大段,核心一句话:秦青川推荐的人,都是好同志。
张思敬微微点头,转而侧目。
“邱凯同志,你们支委会呢,经过核查评估,也说说吧。”
程序规定,纪律和组织,在提拔时,永远是前提。
你可以会上反对,但先通过审核和评估,却不能少,当然,个别情况不算。
邱凯翻了下本子,不疾不徐开口。
“王爱军同志,50年5月生人,73年8月参加工作,76年12月入党......
历任重工业司办事员、副科长,工作能力扎实,参与完成多项重点项目协调工作......
80年初,调任六科任副科长,协助科室完成全面并轨,工作期间,主动担责,甘于奉献,得到上下一致认可......
根据......拟提拔六科科长。”
长长一段话,大家早有预料,之前开工大会,也曾讨论过,因为需要审核评估,是以延后。
却不料,邱凯仅仅微微顿了顿,再次开口。
“李志祥同志,53年4月生人......历任轻工业司办事员、副科长,该同志,立场坚定,长期深耕计划管理,曾参与......”
第二个候选人,有些出人意料。
作为‘守门员’,坚持差额提名,确保竞争性和透明度,无可厚非。
然而,张思敬的脸色,陡然变得难看。
秦青川瞥见,既觉意外,又很失望。
老张,啥情况?
没有提前给你汇报?
处里你可是高配,在司里也是班子成员。
主持工作这么久,不说一言堂,那不符合规定,可怎么隐隐有种失控的错觉?
......
对面,姜炳良面色如常,来回看了几眼张思敬和邱凯,捞起茶杯,慢条斯理喝了两口。
宋廉明则是微微蹙眉,率先提出异议。
“邱凯同志,有新的提名人选,我们支委没接到通知,怎么回事?”
邱凯笑了笑,连连抱歉。
“廉明同志,事急从权,仅有一位候选人,不符合规定,轻工业司年前,准备调整干部,已经进行过纪律审查。”
此言一出,现场一静。
宋廉明被轻视,很是不爽,可当众提出异议,得罪人太多,冷哼一声,没有再言语。
姜炳良悠悠一声。
“时间紧,方式方法虽有取巧,却也能理解,大家议一议吧。”
看似帮邱凯,又隐晦做实不符合流程。
宋廉明坐直身体,脱口而出。
“六科是我处最前线、最关键团队,青川同志不再兼任科长,贸然提拔外司同志,工作衔接恐有不顺,我觉得王爱军同志更为合适。”
秦青川不用说,肯定也是王爱军,之前会议让他推荐,别的不说,现在临时换人,那不是扯淡么。
姜炳良慢悠悠放下茶杯,往前一探,双臂枕在桌面。
张思敬见状,双眸半闭,抢先表态。
“正如廉明同志所说,工作需要延续性,显然王爱军同志更合适。”
一句话,结果呼之欲出。
姜炳良愣了愣神,歇了出风头想法。
“嗯,两位同志履历都很优秀,考虑延续性,我也赞成王爱军。”
......
随后,廖宇新晋升科长,借调鹏城,孙立军挂职副科长,李卫东和刘红梅晋升副科长,虽有波折,结果却没出意外,顺利通过,只等汇总上报......
一场会,秦青川开得稀里糊涂,总觉得大半年不在,处内发生过什么事,散会后,拿上本子和茶杯,追上张思敬。
办公室。
戴锦诚上好茶,退出房间。
秦青川和张思敬二人,沙发落座,各自点上一根大前门。
张思敬神态早已恢复,挑眉询问。
“怎么,觉得奇怪?”
秦青川不禁一愣,暗暗腹诽。
难道不应该?
得亏我在,多了一票,要不然,好好一场会,得开成什么样?
之前四人开会,您老到底有没有话语权?
总不能混了一年,啥逼事没干吧?
......
带着满腔疑惑,盯着张思敬,足足看了好半天,最终从那抹似有似无的笑意中,涌现出新的不解。
“张司长,难道是有意为之?”
张思敬嘴角猝然一弯。
“不错,用苏老的话来说,基层的会议桌很关键,特意交代,让给你上几堂课。”
说着,顺势翘起二郎腿,徐徐解释。
“规划处算你在内,只有五人,基层班子成员,一般十三人。
五个人的戏,你都看不懂,基层桌面,错综复杂,利益缠绕,风向调转,你又如何面对?”
秦青川抿了下嘴唇,苏老以及张思敬二人,浓浓爱护,宛如利剑,直刺心底最深处。
数秒后,挣脱‘爱的包围圈’,开始复盘会议。
张思敬吸着烟,温声提点。
“每个人都想往上走,而到了处级,每一步都很关键。今天可以合作,明天就能拆台。不是绝对正确,就一定能获得支持。作为主官,想要把握大局,确保队伍不走歪,就要从上级,到桌上,再到下级,通盘思考......”
秦青川边听边琢磨边点头。
足足十余分钟,结束长思,试探性剖析。
“也就是说,会上大家的态度,仅仅是表象。
就如邱凯,怕是在交外面的朋友,姜炳良则是借机打压邱凯,宋廉明本想置身事外,又被利用。
只有各怀心思,几乎板上钉钉的会议,才会出现这种小波折。
再往深的想,小波折不重要,他们背后的动作,才值得回味......”
张思敬笑容更甚,努嘴追问。
“不错,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