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走二人,秦青川拿起屋内电话,直接拨给了苏老。
接电话的是赵乐,声音不疾不徐。
“喂,您好,苏老办公室,我是赵乐。”
“赵主任,我是秦青川,找苏老汇报工作,您看方便么?”
“秦处长,还需要等半小时,现在张司长在里面。”
“好,那我稍后再打。”
......
半个小时后,秦青川拿着电话。
“苏老,锅炉厂的事,葛主任准备快刀斩乱麻,先规再查,据我猜测,根本原因有两点,其一,工厂变相减负,其二,某些人欺上瞒下......”
简单介绍完情况,又把计划细致叙述后,电话陷入沉默。
大约一分钟,苏老声音传来。
“三管齐下,确实可行,小葛已经汇报过,关于扩大对熊贸易,还需要几天时间,大概率可以通过,随后小孟就会去冰城坐镇。”
说完,干脆询问。
“还有呢,同样的事,不至于你们二人打电话,你小子是不是又有鬼点子?”
眼见被点破,秦青川也不觉尴尬。
“苏老,想请您帮个忙,让港岛力鼎银行,来冰城开个分行,最好让沈毕亲自来。”
对沈毕,苏老有印象。
港岛交锋,汇丰头号牛马,被秦青川打服继而收编,成了自家‘大将’,眼下,正在东南亚,冲锋陷阵,获得包括但不限于新社,华瑞,诸多部门一致好评......
“你想干嘛?”
秦青川想了想,没解释。
“苏老,有个事,好做不好说,我想着先尝试推进,您放心,保证一心为公,是为了复兴大业。”
远在京城,苏老靠在椅背,一瞬间,有些晃了晃神。
最早,鹏城试点期间,也有类似的话。
只不过,那次保证,说是堂堂正正,随后便有了交流会,有了纪录片,可以说,对并轨大计,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再想起港岛之行,不提明面上的外汇,以及关键产业,单单是为回家助力,便居功至伟。
臭小子,是想给那位惊喜?
......
沉吟半晌,没有刨根问底,却侧面打听。
“如若事成,比港岛之行收益如何?”
秦青川也不清楚,就比如港岛,本想着让霍东赚点小钱钱,谁知道,这家伙直接出去‘打劫’......
斟酌再三,不太确定道。
“综合收益应该比不上,想来有个十分之一吧。”
比不上?
臭小子也真敢想。
每件事都如港岛,那不是人才,那特么是妖孽。
苏老嘴角一扯,暗自嘀咕几声,刚准备说话,秦青川的声音又传来。
“不过,运气好的话,这是个长久买卖。”
闻听此言,饶是苏老历经风雨,也差点失态。
对比港岛,有个十分之一,还是长久买卖,那岂不是说,十年时间,又一次复制港岛?
长舒一口气,稳定情绪,随口打发道。
“好,沈毕和力鼎分行,我去协调,最多三天。剩下的事,我不过问,你看着办。但你要记住,一切有我,如有需要,尽管打电话。”
“明白。”
......
挂完电话,秦青川哼着小调,开始琢磨,怎么忽悠下一个倒霉蛋。
却不知,苏老放下话筒,先是一抹笑意,旋即缓缓收起。
“小赵,你进来一下。”
孟德负责扩大对熊贸易,什么外交,外贸,甚至安防,牵扯部门太多,守着苏老的人,逐渐变成了赵乐。
听到声音,赵乐匆忙推门而入。
苏老见到人,直接吩咐。
“小赵,给港岛新社发函,有重大任务,需要力鼎前去冰城开设分行,要求沈毕亲自带队。
另外,小赵,起草文件,秦青川同志北上辽东,为并轨大计,必要时可便宜行事,写完拿来,由我签字,然后直接封档。”
赵乐比孟德稍稍谨慎,或者说听话,哪怕知道不符合流程,苏老会为此承受巨大压力,也没多言,干脆应下。
“好的,苏老。”
待赵乐走后,苏老拿起红色电话,直接拨了出去。
......
却说宋廉达。
回到房间,整个人都有些抓狂。
脑海翻来倒去,全是秦青川‘发神经’说的话。
记忆力还不错,不说一字不差准确记得,基本也没什么出入。
左思右想,琢磨半晌。
想不出所以然,但有一点十分确定,这混蛋绝对另有深意。
突然,眼珠一转,灵机一动。
哎呀,老子干嘛发愁?
对付神经病,找更厉害的神经病啊。
有了主意,当即来到电话旁,拨去京城。
兜兜转转,几分钟后,话筒传来一道沙哑的声音。
“小达,怎么了?”
“爷爷,是这么回事,秦青川昨天去见同学,说是听到有人在走私......”
“嗯,然后呢?”
“他特意提起,这群人说什么,出去应该查而不阻,回来应该拦而不纠......”
“嗯?那他对此事怎么看?”
“头疼。”
“头疼?好,我明白了,去见见你二爷。”
......
听到电话被挂断,宋廉达有些傻眼。
什么情况?
姓秦的混蛋到底要干嘛,爷爷咋也不说清楚?
让找二爷,去了咋说,让二爷带头去走私?
那特么不得挨揍?
......
最后,得出结论,二爷得见,但是,以后离姓秦的远点,这特么绝逼是惹事精......
一直到饭点,秦青川梳理完计划,确定好怎么忽悠下一位倒霉蛋,联系王爱军,针对并轨做好工作安排,晃悠着去餐厅吃饭。
刚打好饭,督导组随行记录员小田,款款上前。
“秦处长,上午十点多,宋廉达同志请假外出,说是已经给您说过,要去探望长辈......”
秦青川嘴角一勾,心中大定。
“嗯,廉达和我说过,锅炉厂的事,还需要几天才能有结论,正好不忙,抽空拜访长辈,也说得过去。”
“明白。”
听到好消息,秦青川重新吃饭,盘中仅是家常菜,却觉得倍儿香,越嚼越美味。
诚如葛茂才所说,只要条件允许,先落子,再行动,一直是秦青川的行事准则。
......
当晚。
一主二副,三位组长开碰头会,一人点上一根华子,吞云吐雾。
简单对接情况后,葛茂才面无表情,沉声而问。
“永平,小秦,再有三五天,锅炉厂差不多就能结束,既有市工业局的压力,厂领导也有私心,我准备从重从严,杀一儆百,相关负责人,该撤的撤,该判的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