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璃欠债的事一下子传遍了全村,周二嫂的时候,嘴角直接咧到最大。
这一天郁闷烦躁的心情终于迎来了缓解。
数着分到的钱,加上家里仅剩的一点存款,周二嫂突然就得意了。
“谁说我们二房过得差了,虽然存款少了点,但至少没有背债,怎么说也是小有家底的人,没准我们现在吃得比江璃还好呢。”
周二哥点头:“那要买点肉回来补补吗?”
秋收后,村里但凡不是揭不开锅都会沾沾荤腥补补身体的。
周二嫂:“还吃什么肉,才分得那么点钱,等着水库放水,到时分鱼算了。”
想到自家那点粮食周二哥点头:“那我们真的不去买一点粮食吗?两百斤冬天不够吃的。”
周二嫂直接发话:“不买,家里的这一百块我就没打算动,今年什么都不买。”
周二哥震惊了:“什么?什么都不买?那盐煤油呢?大花冬天的衣服都没有,还有棉被也不够暖,这?”
“反正都是这么水煮,放不放盐有什么关系?也不用煤油,到时就早点睡,真的需要就点个火柴。”
这下周二哥是没话说了,毕竟省钱也是为了这个家。
然而周二嫂还没说完:“趁着现在没活干,你赶紧带着大花二花上山去捡柴,可以的话,存够家里的就拉去卖,多赚点钱。”
周二哥点头:“那我现在就去。”
北方十一月的天气是多变的,江璃在家仔细的给自己的新家添置东西的时候,一场冬雨在夜里悄然来临。
江璃是睡着发现越来越冷在半夜醒来的,拿出手电筒照向窗外才知道下雨了。
担心两个孩子冷,江璃赶紧抱了床被子过去。
之前天气稍凉的时候江璃已经给他们铺上了被垫,但是被子肯定还不够暖的。
过去一看,果然两个孩子都蜷缩成一团了。
这一晚,母子三人是一起睡的。
这温度因为一场冬雨的到来直接下降到八度,湿冷湿冷的,风一吹冻得手指头都疼。
唯一庆幸的就是没下雨,两个孩子睡得很香,江璃就没叫醒他们。
穿上毛衣外套,还有两条裤子,围上围巾江璃才觉得暖和些。
两个孩子要穿的衣服江璃也给他们放在床边,才出来煮早餐。
江璃也没想到一晚上就冻了这么多,早知道她昨天就把准备给娘家的物资先送过去了。
说是煮早餐,其实就是把灶台烧热,然后从空间弄了一锅粥出来,还有几个水煮蛋。
都摆放好,周母就过来了。
看见江璃连早餐都煮好,周母还挺惊讶的:“老四家的,你怎么起这么早。”
自从天气凉了之后,这儿媳妇就睡得更晚了,这么早起还是少见的。
可以说没见过。
江璃就把自己娘家那边让之前卫国的媳妇带走了全部的东西,因为担心所以早早便起来了。
“娘,你来了就好,你今天帮我看着木头石头,我过去娘家那边,早餐你们吃吧,我出发了。”
周母根本不知道亲家那边都到这地步了:“那你快去,带个鸡蛋,去到还能垫垫肚子。”
两大包东西是之前就打包好的,往自行车一绑江璃就出发了。
想到什么,江璃从兜里掏了郝厂长给的十二斤棉花票:“娘,你让大哥帮忙跑一趟镇上帮我买棉花。”
“买了就送二爷爷那让他加急做一条大棉被,两件棉衣,按照你和爹的身形做。”
周母连连点头:“放心,娘安排,你赶紧去吧。”
刚要走,江璃又指向客厅桌子上放着的大包袱:“娘,还有那包袱,让大哥帮忙去邮局寄给博川,地址信封上有,钱你帮我拿着先。”
“好,你路上小心点。”
等周母转头看见那么大一个包袱愣了下,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么多东西寄过去要多少钱?
然后就想到这小儿媳妇惦记着她儿子,不管多少钱,这是必须要寄的。
想着先回家拿了钱找周大哥办事。
今天突然变冷,还下了雨,路上江璃几乎都没遇着什么人。
所以出了村子江璃就把自行车上的两大包给收进了空间。
也幸亏江家靠近后山,江璃看没什么人就来到了后门这边。
把一袋上百斤的大米拿出来,还有一堆干货和两条棉被,还有另外准备的东西全都掏出来才敲门。
“谁啊?”哪有人从后院敲门的,江母都不敢开门。
“娘,是我。”
“璃儿回来了?”
江母打开门招呼:“赶紧进来。”
“娘,你快来把这些东西都搬进去,别叫人看见。”
江母这才把脚踏出门,看见地上小山堆的物资吓了一大跳:“你这是把家里东西全搬来啦?搞什么?”
这村里气氛正紧张呢,要是让人瞧见还得了,江母赶紧出来使出吃奶的力气往里搬。
“快锁门。”搬完最后一袋,江母让江璃锁门。
“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江母喘着气问。
“给你和爹带的,爹呢?怎么没见他?”
“去捡柴了,腿是彻底好了,医生也说要多活动助于恢复,就让他去了。”
江璃蹲下把装着毛衣外套的大麻袋打开:“给你们带了些厚的衣服棉衣过来,赶紧穿上。”
“这天气一下子就冷了,别冻坏了。”这边没有厚衣服,江母今天都是直接把家里之前拿过来的薄衣服全穿上了。
江父还好,有周博川知青不要的旧衣服,江璃之前的旧衣服则是暖暖穿去镇上了。
“娘待在家不冷,这么多新衣服还有新毛衣,你搬那么多东西过来你婆婆瞧见没?”
“不对,这么多东西你怎么搬过来的?”江母配合着江璃的动作给穿上毛衣,外套,毛裤,身子瞬间暖和起来。
“当然是叫人帮忙搬的,我这细胳膊细腿可搬不动,娘,赶紧把东西收拾收拾,看看家里还缺什么,下午我给你弄来。”
江母不想要江璃的东西:“缺什么,什么都不缺,家里分了一百多斤粮食,加上你之前给的细粮我都换成了粗粮,还有存的干货,够我们过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