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散文、诗、赋(44)
12、《楚辞》
宋玉小传:
宋玉,生卒年未详。战国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县)人,他是屈原以后着名的楚辞作家。宋玉的生平,史书上没有他的正式传记,只有一些零碎的材料。
他是屈原的后辈,在楚怀王、楚襄王时候,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很不得志。但他通晓音律,文章写得好,得以接近楚王。
他也曾向楚王进谏和献计谋,都不被采用。失职后家里很贫困,冬天没有衣裘御寒。至楚幽王时,年逾六十,因秋感触,追忆往事,作《九辩》以寄意。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招魂》、《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其中《九辩》一篇,大家都认为是宋玉的手笔,其余各篇后人颇多怀疑不是宋玉所作。
此外,《古文苑》所载《笛赋》等六篇,其真伪更为可疑。
宋玉虽然继承了屈原的传统,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有他自己的创造和发展,他惯于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事物,刻画入微;又从屈原所创造的骚体变化出赋一类的文学体裁,对后来的文学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宋玉的主要着作:
1)《九辩》(节录)
原文: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痈痈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原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原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榘而改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释义: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是屈原作品影响下的产物。宋玉在穷愁失职的时候,面对着萧瑟的秋风,感到非常难堪,因而把平生不幸的遭遇、悲愤的心情都迸发出来。
在这首诗里作者抒写了他愿意效忠君王,而统治者信任小人,排斥贤人,使他失职穷困的情景。
他不满现实,憎恨小人,悲伤自己;但他又决不肯迁就迎合,贪取富贵,有一定的正义感。
由于宋玉的性格软弱,有些句子显得很卑顺,且又叹老嗟卑,发出感伤哀愁的声音,反映了一种衰颓的心情。
《九辩》在形式上受屈原作品的影响很大,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它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深厚的感情,刻画入微,情景交融,这对汉赋颇有影响。
篇中多双声迭韵字和迭字,语句音节错综多变,这些都显示出它在艺术方面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