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和易中海家老虔婆以及易中海两人几乎同时喊了出来。
两人怎么都没有想到傻柱这个半大的小子居然真的把包子卖出去了。
易大妈回来的情况比贾东旭好一点,起码还有早饭吃。
“是啊,没想到柱子现在真的出息了。”
“你知道他那包子卖多少钱吗?”
易中海脸色铁青目光有些阴沉地看着易大妈。
易大妈知道这个时候易中海明显是生气了,也就不敢让他猜直接说道:“一毛五!”
“一个肉包子1毛5分钱。”
“傻柱,今天早上卖了整整三笼。”
“就是以前何大清留下来的蒸笼!”
“啪!”
“这怎么可能?”
“他这包子价格定这么高,居然也能卖完?”
“谁会买这么贵的包子?”
易大妈摇了摇头:“这就没问了。”
“我听老阎说,傻柱早上起得比较早。”
“但前前后后总共也不过两三个小时而已。”
“他一个半大小子骑着车,我估计卖早饭的地方不远。”
易中海脸色铁青,很是严肃的点了点头。
“回头你找雨水旁敲侧击一下,问问傻柱在哪里卖包子。”
易大妈也不敢反驳,只能点头说知道了。
很快大院里的人陆陆续续都去上班了。
9点多的时候丰泽园的伙计来到了四合院门口。
阎大妈看着傻柱又将四蒸笼的包子交给了对方都惊呆了。
“柱子,这是?”
“哦,丰泽园的经理看我卖包子不容易,又觉得我这包子味道好,就从我这儿每天订了200个包子。”
“正好丰泽园缺少这样的主食。”
“两,两百个?”
傻柱背着手点了点头。
“我的妈呀。”
“每天200一个。”
“傻柱,那你岂不是要发大财了?”
“200个包子1毛5分钱一个,你就算每天早上不去卖,也能赚到30块钱呀。”
“我的妈呀,那这么算,你这一天岂不是就能赚到60块钱?”
一大妈的话,瞬间让整个大院再次炸开了锅。
太多了,真的是太多了。
傻柱一天就赚60,那一个月岂不是1800块钱?
这么多钱就是一辈子也花不完呀。
何雨柱摇了摇头,对着阎大妈纠正道:“阎大妈你算错了,我这还得要成本呢。”
在自己没买到小猪仔空间里面,猪肉跟不上应用,那么自己还是会有成本的。
当然小猪仔长大之后几乎就可以说是小成本。
毕竟还需要水电人工以及煤炭。
阎大妈有些结巴的询问:“估计得要七八块钱嘛。”
“乖乖,那这一天岂不是还能赚50多块钱?”
大院的大妈不由的感叹:“之前还在担心傻柱兄妹俩,没法养活自己。”
“现在好了,傻柱凭借自己这手艺比他爹何大清赚的都多。”
“你们说他爹要是知道自己儿子赚这么多,会不会后悔?”
“那肯定的呀。”
“据说何大清跑路就是因为没办法养活傻柱和寡妇的儿子们。”
“现在要是知道傻柱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大家子,那还不得回来啊!”
“岂止是养活,就算是天天山珍海味的吃着,这钱也花不完呀。”
“确实一天50多都能在丰泽园住下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丰泽园的伙计就将200个包子全部清点完毕。
“何师傅,您担待,数的有点慢了。”
“小王,咱们两个又不是不认识,没必要这么客气。”
“再说这里又不是丰泽园,往后过来还是和往常一样,叫我柱子就行。”
小王也是人精,立马打蛇随棍上。
“柱子哥!”
小王做了一个手势,傻柱就稍微靠近了一些。
“柱子哥,经理让我问问你这收不收大洋。”
“大洋?”
一瞬间傻柱反应了过来。
大洋就是银元。
民国时期正式发行和流通的货币。
而如今刚刚建国没多久,大洋也还在流通之中。
只是穿越过来这几天,傻柱还真的没见到过一枚大洋。
原来新中国成立之后,货币政策颁布禁止流通银元。
可是人们对于银元的使用依然在继续,只不过不会那么常见了。
“这大洋怎么个兑换法?”
“经理说了,和市面上一样一块大洋作价一块钱!”
何雨柱一听,立马精神起来。
心跳都忍不住的有些加速。
“要我都要。”
“你回去和栾经理说,要是可以我愿意都用大洋结算。”
小王听到傻柱这么说,这才回声,从马车座位下拎起一个小箱子。
“何师傅,这里面是690块大洋!”
“掌柜说先付一个月的,往后要是在家就再结算。”
何雨柱接过木头箱子,一下子就感受到手上沉甸甸的。
要知道一块银元大概是26~27克。
自己手上这690块银元那就是35斤还要多。
这要是一般女孩子,说不定还拿不动呢。
打开小木盒简单的查看了一番之后何雨柱才点了点头。
没想到栾经理这么大方,而且一次给自己结算了一个月的费用。
这下子算是大大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了。
“谢了小王,回头替我谢谢经理!”
在众人的注视下,傻柱拎着木盒回到了家。
忍不住的从盒子里面拿出一块银元,学着电视剧里验证的方法,轻轻的吹了一口。
“噌......”
听到耳边传来清脆的响声,傻柱不由的搓着手。
银元可是好东西。
和一些古董字画不同,这玩意儿无论什么时候在黑市上都能流通。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越来越高。
虽然古董字画也很值钱,但是想要流通起来十分困难。
而且某些时间段这些东西人们对其避之不及。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玩意儿数量多,很少有作假的。
价格方面一点也不低。
在后世随随便便一个普通的银元就能价值大几百上千,稍微稀缺一些的大几千上万。
要是一些比较特殊稀有的,则可能直接突破百万。
而且这玩意儿也好保存,不用害怕遭遇水渍,虫蛀之类的。
往后自己多淘换一些稀有的,将便宜的全部出手,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够留存价值千万,上亿的古董了。
至于古董,这个念想在傻柱的脑海当中一闪而过。
这玩意儿现在收了,想要变现还不知道等猴年马月。
即便现在收到了80年代,也无法卖出高价。
而且自己也没那能力辨别真假。
有机缘可以弄一些,但没必要专门收。
看过小说的傻柱知道,主角一开始拼命的收各种古玩,稀有的青花,汝窑,价值连城的字画,青铜,但是最后这些宝贝全部在空间里面吃了灰。
即便主角收了一个博物馆,那些宝贝对他的事业也没有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