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化产业创新生态的角度来看,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必不可少。在产业园区内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为怀揣海洋高端装备创新梦想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场地、设备共享、创业辅导等服务。鼓励企业内部开展创新竞赛、创业项目路演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挖掘企业内部的创新潜力。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创新成果快速孵化。通过这些举措,在产业内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团队投身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源源不断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加强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是关键。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如材料科学、力学、电子信息等,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技术突破和长远发展。政府和企业应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先进控制算法等共性技术难题,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组织跨领域科研团队协同攻关。建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动机制,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在全球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前沿占据一席之地,为产业的持续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着眼于产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化,精准拓展新兴国际市场意义重大。在稳固与欧美、日韩等传统海洋强国合作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海洋资源丰富,正大力推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与海洋经济开发,对海洋高端装备有着旺盛需求。深入调研当地市场特点、需求偏好及政策法规,定制差异化的市场拓展策略。比如,针对东南亚国家海上渔业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需求,提供高效节能的渔船装备以及智能港口装卸设备;面向非洲沿海国家的海洋油气开发项目,输出成熟可靠的海洋油气勘探开采装备与技术服务。通过与新兴市场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拓宽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全球版图,提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在产业人才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迫在眉睫。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精通装备设计制造的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兼具国际商务、项目管理、海洋经济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开设跨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界思维能力。企业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实践项目,鼓励员工在不同部门轮岗锻炼,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吸引他们回国投身产业建设。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打造一支适应产业全球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队伍,为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国际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