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北部山区的音乐治疗试点项目初见成效,叶凌和团队成员们备受鼓舞,决心将项目推广至周边更多偏远村落。然而,每深入一个新地方,挑战便如影随形,远比想象中棘手。
当他们踏入下一个村庄时,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障碍。这个村庄较为封闭,村民们大多只会说当地的方言,与外界交流甚少,叶凌团队成员中鲜有人精通这种方言,沟通变得极为困难。每次教学和与家长沟通,都需要通过一位勉强能说几句简单泰语的村民来翻译,信息传递难免出现偏差。
“叶老师,这样下去不行啊,很多教学指令孩子们都理解不了,效果大打折扣。” 负责基础音乐教学的小李满脸无奈,向叶凌诉苦。
叶凌紧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语言问题确实是个大麻烦,但我们不能被它难住。从明天起,我们团队成员分组,跟着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学习方言,尽快掌握日常教学和沟通所需的词汇与表达。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多运用肢体语言、示范动作,尽量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我们的意图。”
与此同时,团队还发现,这里的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教育,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孩子连最基本的音符、节拍都难以理解,教学进度缓慢。卡洛斯作为音乐创作与指导的核心成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要让音乐治疗在这里扎根,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这些孩子的教学方法。
“我想我们得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音乐知识融入其中。” 卡洛斯在团队讨论会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可以用村民们日常劳作的节奏,像舂米、砍柴的节奏,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节拍;用山林间鸟儿的叫声、溪水的流淌声,让他们感受不同的音符和音色。”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卡洛斯和其他音乐老师一起,带着孩子们走进山林,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用简单的乐器模仿这些声音,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一次户外教学中,他们来到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边,卡洛斯拿起一根木棍,在溪边的石头上敲击出与溪水流动相似的节奏,孩子们纷纷效仿,用手中的简易乐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节奏旋律,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随着项目的推进,资金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运输设备和物资的成本极高,之前筹集的资金渐渐难以支撑项目的持续开展。叶凌和李洁四处奔走,联系泰国当地的慈善机构、企业,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但大多都石沉大海。
“叶老师,再这样下去,我们可能无法按时购买新的乐器和教学材料,课程也会受到影响。” 负责财务的小赵焦急地向叶凌汇报。
叶凌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们不能放弃,再想想办法。我打算和李洁一起,把孩子们在音乐治疗中的进步和变化整理成详细的报告,附上视频资料,向一些国际慈善组织申请资助。同时,我们在村里组织一些小型的音乐表演活动,邀请周边村落的村民前来观看,一方面展示孩子们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呼吁大家为项目捐款。”
在准备向国际慈善组织申请资助的过程中,叶凌和李洁日夜忙碌,精心撰写申请报告,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孩子的治疗案例,剪辑能够展现音乐治疗效果的视频。而在村里组织的音乐表演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排练节目。
表演当天,村里的小广场上挤满了来自周边村落的村民。孩子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登上临时搭建的舞台,用稚嫩却充满力量的歌声、灵动的乐器演奏,展示着音乐治疗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台下的村民们被孩子们的表演深深打动,不少人当场解囊,为项目捐款。
“这些孩子太了不起了,音乐真的让他们变得不一样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含着泪说道,她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将自己积攒的一点钱放进了捐款箱。
尽管这次活动筹集到了一些资金,但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就在叶凌他们感到焦虑之时,转机出现了。一位偶然路过村庄的泰国知名企业家被孩子们的表演所吸引,主动找到叶凌了解项目情况。叶凌和李洁抓住机会,详细地向他介绍了音乐治疗项目的理念、成果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
这位企业家被叶凌团队的坚持和孩子们的进步所打动,当即决定以个人名义为项目捐赠一笔可观的资金,并表示愿意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帮助项目在泰国更广泛地推广。
“你们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很荣幸能为这些孩子出一份力。” 企业家真诚地说道。
得到这笔资金和企业家的支持后,叶凌和团队成员们如释重负,同时也备受激励。他们知道,在偏远地区推广音乐治疗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每一次克服困难,都让他们离目标更近一步。在音乐的引领下,他们将继续在这片偏远的土地上耕耘,为更多特殊儿童带来希望与改变,让音乐的力量在山区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