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30日凌晨四点,上海静安寺某私募基金操盘室。
谢一扬的指尖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屏幕上立即跳出四组数据——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四条曲线在凌晨的蓝光屏上蜿蜒如蛇,吐着资本的信子。
“老板,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数据。“张铁柱的机械眼在黑暗中泛着红光,递过一叠打印纸。他左臂新装的液压装置散发着淡淡的机油味,那是上周在深圳与当地帮派交火时受的伤。
谢一扬扫了眼数据,嘴角微扬。沪指收在580点,距离他三个月前预测的600点仅一步之遥。他转向身后三个西装笔挺的交易员:“把做空仓位再加20%,用那批离岸账户。“
年轻的女交易员手指一颤,咖啡溅在键盘上。“谢总,现在市场情绪很高,国庆后可能继续冲高...“
“冲高?“谢一扬轻笑一声,镜片反射着屏幕冷光,“等国庆结束,这个数字会变成450。“他打开抽屉,取出三份装订好的文件,“把这些'研究报告'发给《证券时报》《金融周刊》和路透社上海站。“
文件封面上赫然印着《四季度宏观经济展望:政策红利即将释放》,落款是根本不存在的“亚太经济研究中心“。扉页数据表显示,中央将在四季度推出“万亿刺激计划“,股市将迎来“跨年度行情“。
“记住,今天上午九点准时发。“谢一扬的声音像手术刀般精准,“九点三十分,让水军开始在各大股吧发帖。十点整,营业部的'大妈分析师'要开始打电话通知客户。“
当交易员们匆忙离去时,张铁柱低声道:“周局长昨晚又打电话询问那批离岸资金的事。“
谢一扬眼神一冷。三个月前,他通过澳门赌场洗白的3亿资金被央行反洗钱系统标记,负责此案的正是周明远的老部下。
“告诉他,他儿子在英国买的别墅我已经安排好了过户手续。“谢一扬整了整袖扣,铂金算盘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但如果再多嘴,他去年在珠海赌场的监控视频,明天就会出现在纪委办公室。“
窗外,黄浦江上的货轮拉响汽笛,撕破黎明前的黑暗。谢一扬的倒影映在玻璃上,与远处东方明珠塔的轮廓重叠,像一头即将苏醒的金融巨兽。
上午九点十五分,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
人声鼎沸的交易大厅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突然跳动的电子屏上——沪指开盘即暴涨3.2%,创下三个月新高。挂在墙上的电视机里,央视财经频道正在播报“政策利好预期“,画面却是谢一扬事先准备的去年某次会议资料片。
“买入!全仓买入!“一个穿着褪色中山装的老股民突然尖叫,他挥舞着存折挤向柜台,像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这声呐喊如同发令枪,整个大厅瞬间沸腾,人群疯狂涌向交易终端。
二楼VIp室,谢一扬透过单向玻璃俯视这场狂欢。他的手机不断震动,屏幕上闪过几十条消息——温州炒房团杠杆入场、山西煤老板质押矿产追多、某国企财务挪用公款追涨......
“老板,香港那边传真。“张铁柱递来一张纸。谢一扬扫了一眼,嘴角微扬。这是汇丰银行的内部文件,显示国际热钱正在大举流入A股。右下角有操盘手用铅笔写的暗号:+25%。
“发信号,让深圳那边动手。“谢一扬命令道。
三分钟后,深交所突然涌现大量买单,推动深成指直线拉升。几乎同时,某私募基金经理的微博爆出“内幕“:国家队即将入场扫货。这条消息被三百个僵尸账号瞬间顶上热搜。
谢一扬看着电脑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字,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莫尔斯电码。这是他重生后养成的习惯——用这种二战时期的密码记录关键数据。此刻他敲的是:3.8亿-6倍杠杆-22%。
下午一点三十分,沪指突破620点。
谢一扬站在窗前,望着楼下聚集的人群。一个穿着“东风机械“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正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他刚刚在620点的价位满仓做多,押上了全部身家。
“东风的王总?“谢一扬头也不回地问。
“是。“张铁柱调出资料,“王志强,52岁,厂子在湖北十堰,抵押了祖宅和儿子婚房。“
谢一扬点点头,打开保险箱取出一叠合同。这些空白收购协议早已拟好,只等价格暴跌后收割。他特别抽出标着“东风“的那份,在违约金条款处又加了8%。
“李教授到哪了?“
“实验室,正在重新检测那批钢材样本。“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两下,“他要求见您。“
谢一扬看了眼手表:“两点二十,指数到630时通知我。“
当张铁柱离开后,谢一扬打开暗格,墙上的屏幕显示着二十家上市公司高管的实时监控——这是放高利贷的陈三爷提供的“增值服务“。画面里,有人正在烧香拜佛,有人对着电脑屏幕祈祷,还有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人正在写遗书。
谢一扬的目光在那个年轻人身上停留片刻。深圳新锐科技的少东家,哈佛大学金融学博士,昨天刚回国接手家族生意。他父亲上个月在澳门赌场欠下巨债,把公司股份抵押给了谢一扬控制的空壳公司。
“可惜了。“谢一扬轻声自语,锁定了这个目标的股票账户——持仓显示对方刚刚又加了七倍杠杆。
下午两点十八分,沪指触及632点。
李教授闯进VIp室时,谢一扬正在平仓。屏幕上数字飞速滚动,每秒都有上百万利润入账。老人把一叠检测报告摔在桌上,声音发抖:“你知不知道这批钢材的强度虚标了40%?做建筑结构会出人命的!“
“知道。“谢一扬继续操作键盘,“所以专门卖给那些用不起进口钢的小开发商。“他指了指屏幕,“比如东风机械,他们的钢材用在县城安置房。“
李教授脸色煞白:“你这是谋杀!“
“不,这是市场经济。“谢一扬终于转身,“那些安置房本来就不该存在,用了我的钢材,出事时政府才有理由强拆。“他微笑着递过一份文件,“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您孙女很优秀。“
李教授的手悬在半空,颤抖得像风中的枯叶。窗外突然传来尖叫,两人同时转头——一个身影正从对面大楼坠落,在阳光下划出闪亮的弧线。那是证券协会的刘秘书长,谢一扬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
“第一个。“谢一扬轻声计数,同时按下回车键。屏幕上瞬间跳出九位数的成交确认单,而他身后的液晶屏上,沪指曲线像断线的风筝开始坠落。
下午三点零七分,市场崩盘。
谢一扬站在交易所楼顶,强风吹乱他的头发。脚下,整个上海金融区如同沸腾的蚂蚁窝,警笛声、哭喊声、砸键盘声交织成片。他的手机不断震动,但他一个都没接——那些来电显示全是即将爆仓的上市公司老板。
“证监会确认调查了吗?“谢一扬问。
张铁柱点头:“周局长刚来电话,同意按现价七折收购我们手上的问题股。“他递过平板电脑,“已经有五家公司老板跳楼,警方封锁了现场。“
谢一扬扫了眼名单,都是计划内的目标。他打开加密邮箱,给缅甸的矿场发了条指令:准备接收新设备。那些破产公司的生产线,明天就会以废铁价拍卖。
“对了,东风的王总呢?“
“在交易所厕所割腕,被保安发现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着冷光,“医院说抢救过来也是植物人。“
谢一扬整了整领带,从内袋掏出支票本:“给他儿子开张三十万的支票,备注写'奖学金'。“他顿了顿,“那批钢材的质检报告,记得让李教授签字。“
当电梯门关闭时,谢一扬最后看了眼窗外。夕阳如血,照在交易所门前的铜牛雕塑上,那对弯角正插进一个散户的胸膛——那是价格暴跌时发生的踩踏事故现场。
深夜十一点,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中威士忌的冰块已经融化。脚下,黄浦江的灯火如同流动的黄金,而他的倒影映在玻璃上,与电脑屏幕里的K线图重叠——沪指最终收于485点,单日跌幅22%,创历史纪录。
桌上摆着二十份收购协议,最上面是东风机械的。谢一扬特意用红笔圈出了关键条款:所有设备按废铁计价,厂房用地转为商业开发。
“老板,有个匿名包裹。“张铁柱推门而入,手里拎着个铅封的金属箱,“说是深圳来的样品。“
谢一扬皱眉,示意他打开。箱子里是块泛着诡异绿光的钢材,旁边检测报告盖着武钢质检的真章——强度是李教授检测结果的五分之一。
“有意思。“谢一扬晃动着酒杯,“看来我们伪造的检测报告,碰巧说中了真相。“
张铁柱的机械眼急促闪烁:“要通知香港那边抛售吗?“
“不。“谢一扬突然笑了,“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他打开保险箱,取出一沓空白合同,“明天开始收购那些做空爆仓的账户,杠杆加到十倍。“
窗外,乌云遮住了月亮。远处传来隐约的雷声,像一场即将到来的金融风暴。而在谢一扬的电脑屏幕上,纽约道指的夜盘交易已经开始新一轮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