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8日,上海浦东,扬帆集团临时总部。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黄浦江两岸的灯火。窗外,东方明珠塔的钢架刚刚竖起,工地的探照灯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他手中捏着一份刚送到的《浦东新区土地开发规划》,嘴角微微上扬。
“铁柱。”他头也不回地唤道,“通知财务部,今晚加班。”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了一下:“老板,审计组已经盯上我们了。”
谢一扬轻笑一声,指尖在规划图上轻轻敲击:“盯上?他们连账本都找不到,盯什么?”
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桌上摊开的是一摞土地出让合同,每一份都盖着鲜红的公章。这些地皮,半年前还只是滩涂荒地,如今却成了炙手可热的“黄金地块”。
“15亿贷款,明天必须到账。”谢一扬拿起红色电话,拨通了一个短号,“周省长,浦东那块‘金融区’的地,规划调整好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周明远刻意压低的声音:“老谢,你玩得太大了!国土局那边已经有人起疑,再虚增评估价,迟早出事!”
“出事?”谢一扬冷笑,“地价翻十倍是市场行为,谁能证明是虚增?”
他挂断电话,按下办公桌上的隐蔽按钮。墙壁无声滑开,露出一个由十二块屏幕组成的监控墙。每块屏幕上都显示着不同的画面——银行信贷部的办公室、国土局的档案室、甚至还有某位副市长的私人书房。
“启动‘金蝉计划’。”谢一扬命令道。
张铁柱的机械眼投射出一束蓝光,在空气中形成全息键盘。他快速输入一串代码,监控墙上的画面立刻切换成数据流——15家关联公司的股权结构、土地评估报告的修改记录、银行贷款的审批流程……
“土地评估价虚增8倍,但抵押物清单上的地块坐标和实际不符。”张铁柱汇报道,“审计组如果实地勘察,立刻会穿帮。”
谢一扬走到酒柜前,给自己倒了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旋转,映出他眼中冰冷的光芒。
“他们没机会勘察了。”他抿了一口酒,“通知那15家公司,明早申请破产。”
2月11日,上午9点,浦东发展银行信贷部。
信贷经理王磊盯着电脑屏幕,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扬帆集团的15亿贷款申请刚刚通过初审,但系统里跳出的风险提示让他手指发抖——抵押的15块地皮,有8块在国土局系统里显示为“未出让状态”。
“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赶紧拨通了国土局朋友的电话。
“老刘,帮我查块地,浦东d-12地块,扬帆集团名下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疑惑的声音:“d-12?这块地上周才挂牌,还没拍卖呢!”
王磊的脸色瞬间惨白。他颤抖着手点开扬帆集团提交的抵押清单,发现所有地皮的坐标都被巧妙地“偏移”了500米——实际抵押的是一片滩涂,而评估报告上写的却是规划中的金融区核心地块。
“完了……”他猛地站起身,正要冲向行长办公室,电脑屏幕却突然一黑。
一行红色大字浮现:
【系统紧急维护,所有业务暂停】
同一时刻,上海某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组长陈国平翻看着扬帆集团的财报,眉头越皱越紧。
“这家‘浦东金岸’公司,注册资金10亿,但实际缴纳只有100万?”他指着报表上一行数字问道。
助手小张擦了擦汗:“不止这家,扬帆系这15家关联公司,全是空壳。土地抵押评估报告也有问题,同一块地皮被重复抵押了三次!”
陈国平猛地合上文件:“立刻上报银监会!”
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
“陈组长,久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听说您儿子今年高考?志愿填了复旦金融系?”
陈国平的手指瞬间僵住。
“你……你是谁?”
对方轻笑一声:“复旦的自主招生名额很紧张,不过……如果您今晚的审计报告能‘缓一缓’,您儿子或许能加点分。”
电话挂断,陈国平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2月12日,凌晨3点,浦东某仓库。
熊熊烈火吞噬了整个仓库,消防车的警笛声划破夜空。
谢一扬站在远处的车里,透过车窗望着冲天的火光。张铁柱在一旁汇报:“所有账本和土地合同都在里面,包括银行留底的那份。”
“关联公司呢?”谢一扬问。
“15家已全部申请破产,法人代表都是‘临时工’,现在估计已经在缅甸了。”
谢一扬点点头,拿出手机拨通了周明远的电话:“周省长,浦东的‘金融事故’上新闻了吗?”
电话那头,周明远的声音透着疲惫:“老谢,你这次闹得太大了!银监会已经成立专案组,副总理都批示要严查!”
“查什么?”谢一扬轻笑,“火灾是意外,破产是市场行为,至于土地坐标偏差……那肯定是国土局测绘失误。”
他挂断电话,望向窗外。
黄浦江的晨雾中,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东方明珠的钢架上。
谢一扬眯起眼,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15亿,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