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17日,凌晨3点27分,武汉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的私人终端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将他从浅眠中惊醒。他睁开眼,落地窗外长江的夜色还未褪去,城市灯光在江面上投下扭曲的倒影。
“老板,紧急情况。“张铁柱的机械眼在黑暗中闪烁着红光,“缅甸那边的视频泄露了。“
谢一扬猛地坐起身,丝绸睡衣的领口被汗水浸湿。他伸手按下床头的全息投影开关,卧室中央立刻浮现出一段模糊的视频画面。
画面中,一排排瘦小的身影蜷缩在昏暗的厂房里,手中摆弄着电子元件。突然,一个男孩倒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监工的皮鞭立刻落下,男孩的惨叫声与皮鞭的抽打声交织在一起。随后画面剧烈晃动,暴动的童工们推倒机器,与持枪守卫扭打在一起。
“来源?“谢一扬的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冰。
“暗网,三小时前由缅甸自由记者昂图上传。目前已被转发超过十万次,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官方账号。“张铁柱的机械臂递过一杯冰镇威士忌,“国际媒体开始关注了。“
谢一扬一口饮尽杯中酒,酒精灼烧着喉咙,却浇不灭他胸中升腾的怒火。他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沉睡的江城。这座他用金钱和权力堆砌起来的帝国,此刻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个记者呢?“
“已经处理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过一丝寒光,“但他的备份可能已经传给了国际组织。“
谢一扬的指尖在玻璃上轻轻敲击,节奏如同倒计时。窗外,长江大桥上的灯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
“启动'净化'协议。“他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联系'幽灵'小组,我要在太阳升起前看到反转。“
上午8点15分,扬帆集团网络安全部。
十二名黑客正在疯狂敲击键盘,他们面前的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数据流。谢一扬站在中央控制台前,盯着主屏幕上不断攀升的负面舆情指数。
“老板,AI声明已经生成。“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抬起头,额头上布满汗珠,“我们用了深度伪造技术,连声纹都匹配得完美无缺。“
谢一扬俯身查看屏幕上的视频文件。画面中,“昂图“正对着镜头忏悔:“我承认之前的视频是伪造的,是竞争对手为了抹黑扬帆集团雇佣我拍摄的...“
“还不够。“谢一扬冷冷地打断,“加入国际背景。“
黑客们迅速操作,视频中的“昂图“继续道:“我收了美国电子协会的钱,他们想打击中国制造业...“
谢一扬满意地点点头:“发布到所有平台,买下热搜前三。另外,准备第二套方案。“
他转向张铁柱:“缅甸那边安排得如何了?“
“已经改造完成。“张铁柱调出实时监控画面,“童工营现在是'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校',所有孩子都穿上了校服,课程表都安排好了。“
画面中,原本阴暗的厂房被粉刷成明亮的蓝色,墙上挂着中缅两国国旗和“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孩子们整齐地坐在课桌前,面前摆着崭新的课本。
“教师呢?“
“从当地华人中挑选的,每人发了五千美元封口费。“张铁柱顿了顿,“不过有两个监工不太配合...“
谢一扬的眼神陡然转冷:“我不喜欢听'不过'。“
“已经处理了。“张铁柱的机械臂做了个拧断的动作,“尸体扔进了电子垃圾熔炉。“
谢一扬整了整西装领口:“国际劳工组织的人什么时候到?“
“后天上午,从曼谷飞仰光。“张铁柱调出一份档案,“带队的是瑞士人米勒,前工会领袖,软硬不吃的那种。“
谢一扬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联系周书记,我需要外交部帮个小忙。“
下午2点30分,缅甸仰光郊外。
三辆黑色奔驰驶入刚刚挂牌的“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校“大门。谢一扬从中间那辆车下来,墨镜下的眼睛迅速扫视着周围的环境。
校门口新竖起的牌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两侧站着身穿传统服饰的缅甸学生,手捧鲜花喊着“欢迎欢迎“。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谢一扬几乎认不出这就是两周前那个童工营。
“谢总,一切都按您的要求准备好了。“一个满脸堆笑的缅甸官员迎上来,双手递上一份文件,“这是教育局刚批的办学许可证,日期提前了两年。“
谢一扬看都没看文件一眼:“学生们的背景资料呢?“
“全部重新制作了。“官员压低声音,“年龄都改到了16岁以上,每人都有完整的家庭档案和入学记录。“
谢一扬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做得不错,吴敏登部长。我记得您儿子在悉尼大学读mbA?扬帆澳洲分公司正好缺个经理。“
吴敏登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谢总太关照了!国际劳工组织那边您放心,我已经安排移民局卡他们的签证,至少能拖三天。“
谢一扬点点头,迈步走进“学校“。走廊两侧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电子元件组装。看到谢一扬进来,所有人齐刷刷站起来鞠躬。
“同学们好。“谢一扬用刚学的缅语问候,脸上挂着慈善家的微笑,“学习辛苦吗?“
“不辛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眼神却闪烁着恐惧,“谢谢谢爷爷给我们上学的机会!“
谢一扬的目光扫过教室角落的几个孩子,他们手上还留着鞭痕和烫伤的痕迹。一个女孩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把伤痕累累的手臂藏到背后。
“张铁柱。“谢一扬轻声唤道,“今晚给所有孩子发新校服,长袖的。“
晚上8点,仰光皇家酒店总统套房。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杯单一麦芽威士忌。窗外,伊洛瓦底江的夜色中点缀着零星的渔火。
“老板,北京回电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蓝光,“周书记已经安排外交部出面,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团将被延迟一周入境。“
谢一扬轻轻摇晃着酒杯:“理由?“
“缅甸政府称国内爆发'不明原因发热病',建议调查团暂缓行程。“张铁柱顿了顿,“不过日内瓦那边很坚持,米勒表示即使个人签证被拒,也会以游客身份入境。“
谢一扬冷笑一声:“那就让他当不成游客。联系我们在泰国的人,准备点'违禁品'。“
他放下酒杯,打开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暗网的实时数据流,他伪造的“昂图忏悔视频“已经被浏览超过百万次,但仍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第二套方案启动。“谢一扬下令道,“把矛头指向日本任天堂。“
黑客们立即行动,几分钟后,一份伪造的邮件往来出现在各大论坛。邮件显示任天堂法务部主管山本与昂图的“交易记录“,内容涉及“污蔑中国电子产业“的具体方案。
“还不够劲爆。“谢一扬眯起眼睛,“加上儿童色情元素。“
黑客们迅速操作,在“山本“的电脑里“发现“了大量未成年人的不雅照片。这些照片很快被“匿名黑客“公布到网上,立刻引发了舆论海啸。
“老板,日本大使馆已经发表声明否认。“张铁柱报告道,“但bbc和cNN已经开始转向报道这则'丑闻'。“
谢一扬满意地点点头:“通知缅甸媒体,明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我要亲自揭露这个'国际阴谋'。“
次日中午,仰光媒体中心。
闪光灯如暴雨般闪烁,谢一扬站在讲台前,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精心制作的ppt。他穿着深蓝色西装,胸前别着中缅两国国旗的徽章,一副忧国忧民的企业家形象。
“扬帆集团一直秉承社会责任,这所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我们与缅甸政府合作的典范。“谢一扬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而某些国际竞争对手为了打压中国制造,不惜编造谎言,甚至利用未成年人...“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昂图“的忏悔视频,以及伪造的任天堂邮件。现场记者一片哗然,快门声更加密集。
“谢先生!“一个金发女记者举手提问,“国际劳工组织表示他们有证据证明这些视频是真实的,您作何回应?“
谢一扬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悲愤:“请问这位记者小姐,您所在的德国《明镜》周刊,去年不是刚因报道失实而道歉吗?“他转向全场,“某些组织打着人权的旗号,实则是西方遏制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工具!“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尤其是缅甸本地记者。谢一扬知道,民族主义永远是最好的烟雾弹。
发布会结束后,谢一扬刚回到车上,张铁柱就传来紧急消息:“老板,有个漏网之鱼。昂图的妹妹昂素丽拿到了原始视频备份,正在联系国际媒体。“
谢一扬的眼神瞬间冰冷:“位置?“
“昨天还在仰光,现在可能已经越过泰缅边境。“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危险的红光,“要不要通知我们在泰国的人...“
谢一扬沉思片刻,突然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不,让她联系。准备'b计划'。“
三天后,曼谷素万那普机场。
国际劳工组织调查员米勒和他的团队终于拿到签证,正准备飞往仰光。候机厅的电视上正在播放cNN的最新报道:“日本任天堂高管涉嫌儿童色情案又有新进展...“
米勒愤怒地关掉了电视声音:“这是赤裸裸的转移视线!那些孩子还在受苦!“
他的助手紧张地递过一部手机:“先生,刚收到的匿名消息,说有个缅甸女孩在机场厕所等我们,她有重要证据。“
米勒立刻带人冲向女厕所,果然在最后一个隔间发现了一个瑟瑟发抖的少女。女孩脸色苍白,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牛皮纸袋。
“你是昂素丽?“米勒轻声问道。
女孩惊恐地点头,将纸袋递给他:“我哥哥...他们杀了我哥哥...这里面有真相...“
米勒刚接过纸袋,机场广播突然响起:“请瑞士籍旅客米勒先生速到安检处,您的行李有问题。“
当米勒不得不去处理所谓的“行李问题“再回来时,隔间里的女孩已经不见了,只留下地上一小滩新鲜的血迹。
而当他打开纸袋,里面只有一叠空白纸张,和一张打印的字条:“缅甸欢迎您“。
1991年7月20日,仰光“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校“。
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团终于获准进入“学校“。米勒带着怀疑的目光扫视着明亮的教室、整洁的宿舍和笑容满面的“学生“们。
“随机挑选几个学生单独谈话。“米勒对助手说,“我要确认他们不是演员。“
谢一扬站在一旁,脸上挂着宽容的微笑:“请便,米勒先生。我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被随机选中的女孩正是那天藏起手臂伤痕的那个。在单独谈话室里,她低着头,声音细如蚊呐。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来这里多久了?“米勒用英语问道,旁边的翻译将问题转为缅语。
“我叫玛温,16岁。“女孩的声音颤抖着,“来学校...三个月了。“
米勒敏锐地注意到女孩手腕上的疤痕:“这是怎么来的?“
女孩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随即又低下头:“是...是我在家做饭时烫的。“
谈话持续了二十分钟,无论米勒怎么问,女孩都坚持说学校很好,谢爷爷是好人。最后,米勒无奈地递给她一张名片:“如果你需要帮助,随时联系我。“
女孩接过名片,却在米勒转身的瞬间,将它撕得粉碎。
当晚,谢一扬的私人飞机从仰光机场起飞,返回武汉。
“老板,初步调查报告出来了。“张铁柱递过一份文件,“国际劳工组织承认没有发现强迫劳动的证据,但建议加强安全培训。“
谢一扬冷笑一声,将报告扔在一旁:“那个记者妹妹呢?“
“在曼谷医院,车祸。“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冷光,“不过...“
“又有什么'不过'?“谢一扬的声音陡然提高。
“她可能已经把原始视频传给了《纽约时报》的一个记者。“张铁柱调出一份档案,“叫安德森,常驻曼谷,专门报道亚洲劳工问题。“
谢一扬望向窗外的云海,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他知道,这场游戏还远未结束。
“通知我们在美国的人,“他缓缓说道,“是时候给某些媒体一点'广告压力'了。“
飞机穿过一片乌云,机舱内突然暗了下来。谢一扬的脸庞在阴影中显得格外冷酷,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准备扑向下一个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