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7日凌晨4点22分,北京国家税务局大楼。
稽查组长郑国强的台灯在黑暗中像一座孤岛,他面前摊开的《福布斯》杂志中文版上,谢一扬的照片占据了整整两页。照片里那个清瘦的年轻人站在扬帆大厦顶层,背后是长江与汉江交汇的壮阔景色,标题赫然写着《29岁的中国首富:从汉正街到百亿帝国》。
“3.8亿...“郑国强用红笔圈出杂志角落的一行小字,那是谢一扬去年公开的纳税额。他翻开手边的计算器,又核对了一遍数据——按照扬帆集团公开的营业额,这个数字至少少了两个零。
窗外传来早班公交车的引擎声,郑国强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三天前,他秘密调取的扬帆集团海关报关单显示,仅去年走私的电子元件就价值23亿,而账面上却显示为“来料加工“免税项目。
办公桌抽屉里藏着一份不敢归档的报告,那是他派往武汉的暗访员用生命换来的情报——扬帆集团在开曼群岛注册了85家空壳公司,资金流向图复杂得像一张蜘蛛网。
“郑组长,您还没走啊?“值班保安老张探头进来,被满屋烟味呛得咳嗽,“周局长刚来电话,说上午九点要见您。“
郑国强的手指一颤,烟灰落在谢一扬的照片上,正好盖住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他太清楚周明远是谁——那个即将升任省国税局长的武汉海关出身官员,与谢一扬的关系在系统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知道了。“郑国强掐灭烟头,突然发现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异常——4:30变成了4:25,又跳回4:29。某种冰冷的预感顺着脊椎爬上来,他猛地拉开抽屉,暗格里的U盘已经不翼而飞。
与此同时,武汉扬帆大厦地下三层。
谢一扬站在服务器机房中央,空调出风口的冷气吹得他后颈发凉。面前五十台Ibm大型机嗡嗡作响,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代码——这是他从乌克兰军工专家那里买来的数据清洗程序,能在72小时内抹平任何财务痕迹。
“老板,开曼群岛那边搞定了。“张铁柱的独眼在机柜蓝光下泛着凶光,他递来的卫星电话里传出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八十五家壳公司已完成清算,审计轨迹覆盖至1988年。“
谢一扬轻轻点头,目光落在主控台的另一块屏幕上——那是郑国强办公室的实时监控。画面里,稽查组长正惊恐地翻找抽屉,却不知道真正要命的不是那个U盘,而是他电脑里刚刚被植入的“心脏麻痹“病毒。
“周明远几点到北京?“
“专机七点起飞。“张铁柱看了眼腕表,“郑国强约他九点见面,说是要汇报'重大税案突破'。“他说到后半句时咧嘴笑了,露出那颗标志性的金牙。
谢一扬从西装内袋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郑国强女儿在纽约大学宿舍的照片,以及一张3月6日——也就是昨天的《纽约邮报》,头版刊登着中国留学生买凶杀人的新闻。照片里那个染着红发的亚裔女孩,眉眼与郑国强有七分相似。
“让'鼹鼠'八点去送咖啡。“谢一扬的声音比服务器冷风还淡,“记得用郑组长最喜欢的那个保温杯。“
张铁柱会意地拨通电话,用暗语交代了几句。机房角落突然传来“滴滴“警报声,一块屏幕亮起红灯——乌克兰专家设计的病毒已通过国税局内网完成扩散,此刻正在郑国强电脑里休眠,等待激活信号。
上午8点15分,北京西城区某胡同。
郑国强在早点摊前停下脚步,三月清晨的风像刀子般刮着脸。他买了两个糖油饼,热乎乎的油脂香气暂时冲淡了心中的不安。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显示“周局长秘书“的来电。
“郑组长,周局临时有个会议,见面改到十点半。“年轻女声带着公式化的歉意,“需要派车接您吗?“
“不用,我正好回办公室整理资料。“郑国强咬了口糖油饼,甜腻的滋味突然变得索然无味。转身时他撞到一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对方手里的豆浆洒在他风衣上。
“对不起领导!“年轻人慌乱地掏出纸巾,鸭舌帽下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脸。郑国强摆摆手示意没关系,却没注意到对方趁机调换了他公文包侧袋的保温杯。
8点47分,国税总局1209办公室。
郑国强拧开保温杯,枸杞菊花茶的香气弥漫开来。他啜了一口,眉头微皱——今天的茶似乎比往常甜了些。电脑屏幕突然自动亮起,一封来自“纪委监察组“的邮件赫然在目,附件是女儿在纽约被捕的监控视频。
“这不可能...“郑国强的手剧烈颤抖,茶水洒在键盘上。视频里那个穿着女儿外套的女孩正用刀刺向同学,虽然画面模糊,但腕表确实是他去年送的毕业礼物。
他抓起电话想打国际长途,突然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从胸口炸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窗口开始疯狂闪烁,最后定格在一行红色大字上:“贪污受贿3.8亿,立即停职接受调查“。
保温杯滚落在地,枸杞像血滴般溅在谢一扬的《福布斯》封面上。郑国强挣扎着去够急救药,却看见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再次异常跳动——8:50变成8:49,又跳回8:51。在陷入永恒黑暗前的最后一刻,他恍惚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声音:“爸,我手机被偷了...“
上午10点整,武汉天河机场贵宾厅。
谢一扬放下《长江日报》,头版头条是《国税总局稽查组长郑国强因公殉职》。报道巧妙地提到这位“反贪英雄“正在调查某大型民企偷税案,却只字未提扬帆集团。
“老板,周局长刚过安检。“张铁柱递来一部加密手机,听筒里传出周明远刻意压低的声音:“老郑的电脑硬盘已经物理销毁,总局决定由我兼任稽查组长。“
谢一扬望向停机坪上正在加油的波音737,那是明天要飞往开曼群岛的专机。透过舷窗可以看见财务总监正在清点文件,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份《扬帆慈善基金年度报告》——这个刚刚捐建了三十所希望小学的“良心企业“,去年“亏损“了23亿。
“告诉吴奈温,缅甸那边的'教育扶贫项目'可以启动了。“谢一扬挂断电话,从公文包取出一张照片——郑国强女儿在纽约机场被海关带走的画面,实际上只是例行行李检查。他将照片凑近打火机,火苗吞噬了女孩惊恐的脸。
张铁柱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他接听后独眼一亮:“老板,'鼹鼠'说总局技术处想恢复郑组长的数据,但乌克兰病毒已经吃掉所有备份。“
谢一扬轻轻摩挲着左手腕表,这是上周从瑞士订制的百达翡丽,表盘背面刻着“327“三个数字——正是他去年在国债期货市场收割的金额。表针指向10:30时,机场广播响起周明远航班的登机通知。
“去准备两瓶茅台,要1988年的。“谢一扬整了整领带,“今晚给周局长饯行,他最喜欢听《智取威虎山》。“
中午12点17分,国税总局数据中心。
技术处长李明浩盯着数据恢复进度条,额头渗出冷汗——郑国强电脑里的文件正在一个个“复活“,但所有涉及扬帆集团的文档都变成了乱码。更诡异的是,系统日志显示这些文件从未被删除过。
“李处,找到个东西。“年轻技术员递来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是郑国强潦草的笔迹:“开曼群岛→日内瓦→三峡基金“。纸条背面粘着一小片茶叶,实验室分析显示含有强心苷成分——这种强效心脏毒素提取自毛地黄。
“通知纪检组...“李明浩的话戛然而止,因为周明远的新任秘书正站在门口,手里捧着郑国强的“遗物“纸箱。
“李处,周局让我转告您,郑组长的事要冷处理。“秘书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福布斯》榜单是境外势力抹黑中国民营经济的阴谋,总局党委刚开了会...“
李明浩默默拔掉数据恢复设备的电源,余光瞥见纸箱最上层是郑国强与女儿的合影,相框玻璃已经碎裂,就像某个不可触碰的真相。
下午3点40分,北京某四合院。
周明远推开雕花木门时,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唱段正放到高潮部分。谢一扬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枚和田玉印章——底部刻着“国之栋梁“四个篆字,是某位退居二线的老领导亲笔所题。
“老周,恭喜高升。“谢一扬推过一杯茅台,“郑组长的事,辛苦你了。“
周明远一饮而尽,酒精灼烧着喉咙:“他女儿那边...“
“纽约警方已经结案,持刀伤人是认错人了。“谢一扬又斟满一杯,“小姑娘明天就能回学校上课,我安排了心理医生。“
檀香在香炉里静静燃烧,周明远盯着袅袅青烟,突然问道:“那3.8亿到底去哪了?“
谢一扬笑而不答,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三峡大坝的施工现场直播,镜头缓缓掠过混凝土浇筑面——那里凝固着无数钢筋,每根钢筋上都刻着“扬帆特供“的钢印。
“还记得武钢第七分厂吗?“谢一扬切换画面,显示出一份1990年的购销合同,“陈厂长给咱们的特种钢,强度是普通钢材的三倍。“他点了点合同上的数字,“这些钢现在都在大坝地基里。“
周明远的瞳孔微微收缩。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三峡工程是国家级重点项目,任何与之挂钩的资金都会获得“政治豁免权“。
“明天《人民日报》会刊登扬帆集团捐赠三峡库区的报道。“谢一扬合上电脑,“郑组长查到的3.8亿,就在那些钢筋里。“
暮色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投下斑驳光影。周明远突然发现那枚和田玉印章底部沾着暗红色痕迹,像是没擦干净的火漆印。
晚上8点30分,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脚下长江两岸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办公桌上摊开着明天见报的《扬帆集团五年捐赠清单》,其中“三峡工程专项基金“一栏赫然写着3.8亿。
“老板,郑国强女儿已经上飞机了。“张铁柱放下卫星电话,“周局长刚签发了稽查组解散令。“
谢一扬点点头,翻开黑色笔记本。在“1991年3月7日“的日期下写道:“税案闭环,85家壳公司清算完成。郑国强死于心梗,调查终止。“他停顿片刻,又补充一行小字:“三峡钢筋实际强度仅达标70%,需监控大坝沉降。“
窗外,一架飞机掠过长江上空,红色的航行灯在夜色中划出细线,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