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就算是在机械臂技术上冠绝全蓝星的大夏航天系统,其空间站所使用的机械臂,最多也只是将两个功能合一的,因而现在环行在蓝星外太空轨道上的大夏空间站外装备了六条机械臂,用来解决一些空间站外部的设备问题。
自己蹲在小工厂里研究了良久之后,赵小侯还是觉得自己不应该闭门造车。
因而他离开实验楼后,就给王星泽总工程师打了个电话,想要看看大夏航天系统内最先进的机械臂技术,找找灵感。
要说换个人来说这个事情的话,王星泽当即就得给对方喷回去。
想什么呢?
航天系统的机械臂技术可是冠绝全蓝星的尖端技术,属于国家绝密技术范围,是个人就能看吗?
那不可能!
可来问话的是赵小侯。
诺奖得主,两个世界级数学难题的证明者,做出过众多学术成果,现在领着国家津贴的大科学家。
像这样的人来问,王星泽就要谨慎行事了。
更别说人家才给航天系统送了一份大礼。
虽然那几个技术是否可行,还需要论证,但以王星泽的技术眼光,感觉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因而王星泽也没有一口否决,只是说需要向上汇报。
之后,他就将这个问题交给了航天系统的大领导。
毕竟这种事情,他一个登月技术的总工,也没有权利批准好吧。
而航天系统的大领导得知这个事情之后,随即就将王星泽给叫了过去,大概就是问问这个赵教授的情况。
说白了,虽然航天系统的大领导也知道赵小侯的丰功伟绩,但你既然想要看我们航天系统最先进的技术,那么你至少自己要对航天系统有足够的价值吧?
实际上在上面这些大领导眼里,赵小侯的信任度是足够的,但每个系统的大领导都要为自己系统谋好处的。
我拿出一项技术,你也得有相应的技术回报,不然就感觉亏了。
航天系统的大领导未必就一定要赵小侯有技术回报,有灵感回报等等也是可以的。
总之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毕竟航天系统又不缺钱,总不可能让赵小侯拿钱来买技术吧?
再说了像这类技术都是国之重器,怎么也不可能拿钱来交换的,至少这个阶段不可能。
除非以后,新技术出来了,这一代技术落后之后转为民用时,倒是有可能的。
要知道现在日常生活里有相当多的电器等等之类的商品,最初的时候都是用在军事,航天,科技上的,之后才转为民用的。
计算机,空调等等都是如此。
王星泽倒是明白了大领导的意思,随后就将赵小侯提供的那几项技术介绍了一下,大概给大领导介绍了一下由此可能带来的好处。
听到这里,航天系统的大领导也是相当大气的点头应允了赵小侯去看看机械臂技术的要求。
只不过,机械臂的技术资料是没法看到的。
这是保密规定所决定的,在赵小侯没有在航天系统里任职,没有达到既定的保密等级之前,是没可能看到技术资料的。
但机械臂的生产过程以及1号原型,2号,3号原型这些是可以让赵小侯看的。
总之就一条,你看到多少,自己理解多少,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在得到王星泽的答复之后,赵小侯美滋滋的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叫上李飞,两个人坐上王星泽派来的车,前往航天系统的机械工程研究所。
这家研究所还好,并不像其它航天系统的研究所位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滩等等之类地方,就在京北郊区。
在一个多小时后,车拐入路边的一条小路,前行数公里之后,停在了一座戒备森严的研究所前。
和之前去过的903所一样,这个机械研究所里的建筑物都是几十年前的风格。
每栋建筑物四周都有花坛环绕,里面不是种植了整齐划一的万年青,就是花色鲜艳的菊花或者月季。
汽车在通过哨卡之后,就直奔目的地,一栋看上去和其它建筑物没有任何区别的建筑物。
实际上等赵小侯走进这栋建筑物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里面的现代化气息。
大门里面就是一个陈列室,陈列各种各样的机械的照片,还有一些机械模型。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接下来看到的东西。
8571型机械臂。
这是大夏三十五年前研制的第一款机械臂。
当时的盆子国率先推出了用在电视生产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可谓是震惊了世界。
因而大夏当时就做出了决定,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机械臂来。
当然,赵小侯也能够看出,这一款机械臂看上去很简陋和落后。
其就是凭借简单的液压装置来驱动机械臂的运动,而这条机械臂只能够做到一个动作,那就是上螺丝。
从机械臂旁边的介绍就可以看出,这条机械臂当时并没有投入商用。
其一是因为这条机械臂的适用范围太小了,其二就是当时大夏那些工厂压根就看不上这款机械臂,他们很多都是选择了到国外去采购先进的生产线。
那些先进生产线上虽然没有机械臂,但有些步骤却能够做到半自动,至少比这条机械臂要强上很多。
第二条机械臂则是20年前研究出来的。
两者之间相差这么多,主要就是那段时间里,大夏对机械臂研究的投入减少了。
就因为机械臂没人愿意用。
而20年前,大夏经济开始初步腾飞,有钱了,工厂也需要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因而第二款机械臂就应运而生。
相对于第一条机械臂来说,这款2000型机械臂可以更换多种机械工具,用在很多生产线上。
有一说一,这个肯定比之前只会上螺丝的机械臂强上不知道多少了。
之后的机械臂可谓是蓬勃发展,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为止,光是这家机械研究所就研究出了9款机械臂,基本上可以算是2年出一款。
这速度绝对不算慢了。
并且用于航天系统上的机械臂就有4款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