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各执一词。只见那身着锦绣长袍的文官赵平,迈着优雅的步伐,手持折扇,风度翩翩地站了出来。
他神情悠然,轻轻摇着手中的折扇,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依在下之见,两位大人所言皆有失偏颇。萧将军此次圆满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其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然而,其手段确实过于狠辣,实有不妥之处。当下,我们务必要想一个周全之策,既能安抚百姓,平息民愤,又能彰显我大辽的威严,让天下人知晓我大辽乃是堂堂正正、行事有度之国。”
武将萧鼎听闻,不屑地瞥了赵平一眼,鼻子里冷哼一声,说道:“哼,那依你之见,究竟该如何弥补?难道还真要向那些无知无识的百姓低头认错不成?简直荒谬!”
赵平却并未动怒,只是微微一笑,神色从容依旧,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当然不是。我们不妨开仓放粮,对东北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进行赈济。如此一来,可宣扬我大辽的仁德,让百姓们真切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同时,对于萧将军的行为,朝廷可给予适当的褒奖,以肯定他对陛下的忠诚与办事的果决。但也要明令禁止此类残忍手段再次发生,如此方能做到恩威并施。这样一来,既能安抚民心,又能维护大辽的威严,使众人知晓我大辽行事皆有章法,绝非肆意妄为。”
萧朔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滋味复杂。他心里清楚,这些大臣们表面上是在争论他行事的对错,实则不过是在朝堂这个舞台上,为了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各抒己见罢了。
于是,他再次恭敬地向皇帝叩首,说道:“陛下,臣愿听从陛下的任何安排,只求能为大辽尽忠效力,为陛下排忧解难。”
耶律洪基静静地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他眉头紧紧皱起,犹如一座紧锁的山峰,透露出他内心的纠结与深思。
他深知,此事绝非小事,既关乎国家的稳定,又不得不顾及民间的舆论。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思索良久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千思万虑,在寂静的朝堂上悠悠回荡:“萧朔,你虽成功完成任务,但民间影响的确不可忽视。朕命你即日起,即刻负责安抚东北方百姓,务必将此事妥善处理,消除一切负面影响。”
萧朔心中暗喜,皇帝的这番话至少表明,并未完全听信他人谗言,对自己还保留着几分信任。他赶忙谢恩,声音中满是感激与忠诚:“陛下英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而在遥远的女真部落,日子愈发艰难,仿佛坠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辽国的压迫变本加厉,如同沉重且冰冷的枷锁,紧紧地套在部落人们的脖颈上,让他们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艰辛与痛苦。
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粮食短缺到了令人绝望的境地。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原本圆润可爱的脸颊如今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神中满是饥饿与恐惧,恰似两只受惊的小鹿,透着无尽的无助。
老人们虚弱地蜷缩在角落,身体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每一阵风刮过,都仿佛要将他们那脆弱的生命无情带走。妇女们强忍着泪水,为家人操持着一切,却深感无能为力,满心的无奈与悲戚。
他们身上的衣物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在寒风中发出瑟瑟的声响,却依旧无法抵御那如刀割般刺骨的寒风。整个部落都被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仿佛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寂静得只能听到人们绝望的叹息声,以及寒风呼啸而过的悲凉悲鸣。
部落里的年轻勇士们,目睹老弱妇孺在饥饿与寒冷中苦苦挣扎,心中的怒火如同被点燃的干柴,“轰”地一下燃烧起来,而且越燃越旺,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烧成灰烬,以宣泄他们内心的愤怒。
他们私下里开始秘密集会,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大家肩并着肩,背靠着背,气氛紧张而热烈。他们围坐在一起,低声却又激昂地商讨着反抗辽国的统治,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对辽国压迫的深深愤怒,那眼神仿佛燃烧的火焰,炽热而坚定,仿佛足以将一切阻碍都烧成灰烬。
其中,年轻气盛的勇士阿力木,双眼因愤怒而通红,犹如燃烧的火炬,仿佛能喷出熊熊怒火。
他紧紧地握紧拳头,指关节都因用力过度而泛白,仿佛下一秒就会将手中无形的敌人捏碎。他愤慨地大声说道:“我们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辽国如此欺压我们,简直丧心病狂!我们的孩子,那些无辜的小生命,还未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感受一下生命的美好与温暖,就被辽国的暴行残忍地夺去了生命!我们原本宁静祥和的家园,如今已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不再安宁。亲人被迫分离,天各一方,饱受思念之苦,这种痛苦如同利刃,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我们怎能再忍气吞声,像待宰的羔羊一样任人宰割?我们必须奋起反抗,夺回属于我们的尊严和自由!我们要让辽国知道,我们女真部落绝不是好欺负的!”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与坚定,如同洪钟般在众人耳边轰然回响,那声音仿佛带着一种无形且强大的力量,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内心,让他们的血液都为之沸腾,燃起了反抗的斗志。其他人听后,纷纷响应,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仿佛在这一刻,他们已经做好了为自由而战的准备,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是万丈深渊,他们也绝不退缩,勇往直前,誓要为自由而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