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1月13日下午五点,夕阳的余晖为星宁私人医院与生物医药公司镀上一层金色。随着下班铃响起,科研人员摘下护目镜,医护人员换下白大褂,成群结队的员工从大楼中走出。不同于普通企业的匆忙,他们的步伐中带着一种特殊的从容——那是对工作的满足,也是对未来的笃定。
沈知意站在100层的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嘴角不自觉上扬。手机突然震动,是堂哥发来的消息:“今天市里开会,特意表扬了星宁的政企合作模式。”她快速回复:“多亏半年前的决策,这步棋走对了。”
半年前那场改变星宁命运的对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彼时,沈知意坐在堂哥的办公室里,窗外飘着初雪:“哥,民营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星宁要想在医疗领域持续突破,必须和政府深度合作。”她展开计划书,“把部分管理权交给政府,看似让步,实则是为了获得政策支持、资源倾斜,以及更规范的发展环境。”
堂哥沉吟片刻:“你确定愿意放弃一部分控制权?”
“比起控制权,我更在意能不能真正救得了人。”沈知意的目光坚定,“政企共管模式下,审批流程会加快,科研经费有保障,药物推广也能直达基层。这对患者、对企业,都是双赢。”
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无比正确。在政府的协调下,星宁的抗癌药物审批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获得了农业补贴,新建的科研楼更是享受了土地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政企联合搭建的监督体系,让每一笔资金、每一项研究都在阳光下运行。
“沈总,隔壁医院的王主任又来拜访了。”助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沈知意皱了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不见。那些人守着陈旧的观念,永远不明白医疗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她所说的“那些人”,正是传统医院体系里的部分管理者。就在上周,某三甲医院的主任还在学术会议上公开质疑:“民营企业参与医疗,不过是披着公益外衣的逐利行为。”沈知意当场回击:“如果逐利能让抗癌药降价90%,能让十万患者重获新生,这样的‘利’,我求之不得。”
相比之下,星宁的政企合作模式正在创造奇迹。医院大厅里,电子屏实时更新着药物发放数据:免费抗癌药已覆盖全国23个省,累计救助患者超15万人;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走进500个乡村,惠及百万农户。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星宁的高效执行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员工休息区,几位新来的岛国科研人员正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交流。“这里和我们国内完全不一样。”病毒学专家松本浩介感慨,“在岛国,科研经费要层层审批,项目进度缓慢。而在这里,只要方案可行,政府和企业立刻拨款支持。”他的同事佐藤美咲点头赞同:“而且收入差距太大了,我在原来的实验室工作十年,都不如在星宁一年的收入。”
此时,沈知意来到医院病房。一位肺癌患者正在食用搭配有机蔬菜的营养餐,看到她立刻起身:“沈总,谢谢您!要不是免费的抗癌药,我们家早就撑不下去了。”沈知意握住老人的手:“不用谢我,要谢就谢这个政企合作的时代。”
夜幕降临,星宁园区的灯光次第亮起。沈知意站在园区中央的喷泉旁,看着来往的员工和患者。不远处,新一批招聘的科研人员正在参观园区,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助理走过来:“沈总,明天有五名海外专家入职,还有三个政府考察团要来调研。”
“安排好接待工作,把我们的模式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沈知意望向星空,语气坚定,“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政企合作不是妥协,而是医疗行业破局的关键。那些固守旧观念的人,终将会被时代抛弃。”
寒风中,她裹紧大衣,大步走向办公楼。电脑里,新的科研计划已经展开——攻克癌症晚期的项目即将启动,这一次,她依然相信,在政企携手的力量下,没有什么难题无法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