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2月12日,京城的天空被雾霾笼上一层灰纱,寒风卷着枯叶在街道上打着旋。沈知意裹紧羊绒大衣,踩着细高跟快步走进市委大楼。电梯上升时,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包里的药物研发报告,这份凝结着数百名科研人员心血的文件,此刻仿佛有千钧重。
推开堂哥办公室的门,她难掩眼中的兴奋:“哥,有个天大的好消息!星宁生物医药公司研发出了新型抗癌药物,除了癌症晚期,其他阶段的癌症治疗效果显着!”说着,她迅速将报告摊开在办公桌上,“目前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达到了预期标准。”
堂哥猛地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紧紧锁定在报告上:“知意,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可是能改写癌症治疗历史的突破!”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手指快速翻阅着数据,“不过,这么重要的成果,后续推广和定价……”
“我已经想好了。”沈知意挺直脊背,眼神坚定,“药物先公益捐赠半年,让更多患者能第一时间用上。半年后,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定价,但最多比感冒药贵一两百元。而且,我打算把星宁的有机蔬菜、有机食品搭配起来,通过食疗辅助治疗。”
堂哥震惊地抬起头:“知意,你这是要贴多少钱进去?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还有后续的推广……”
“哥,你还记得我把星芒集团交给政府时说的话吗?”沈知意的声音突然变得柔和,“财富就像流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滋养土地。这些年,我见过太多被病痛拖垮的家庭,他们不是不想治,而是治不起。”她顿了顿,眼中泛起泪光,“我不想让救命药变成奢侈品。”
堂哥沉默良久,重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好,我全力支持你!五环内的星宁私人医院可以作为首批试点,只要测试成功,我立刻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药物的快速审批和推广。”
与此同时,网络上再次炸开了锅。有内部员工提前泄露了消息,“沈知意研发出抗癌药”的话题瞬间引爆全网。起初,不少人怀疑是炒作:“怎么可能?癌症药物哪有这么容易研发出来?”但当星宁生物医药公司官方账号发布了完整的临床试验数据和专家论证视频后,质疑声渐渐变成了惊叹。
“救命!这是什么活菩萨!”某癌症患者家属在社交平台上泣不成声,“我母亲确诊后,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现在有免费药,这是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啊!”这条动态被疯狂转发,评论区满是类似的留言,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为星宁生物医药公司点赞。
更令人振奋的是,沈知意随后宣布:“除了抗癌药物,我们在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样免费捐赠半年,半年后定价亲民。”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连国际医疗界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在星宁私人医院,第一批参与药物测试的患者已经开始接受治疗。45岁的肺癌患者王阿姨握着沈知意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沈总,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沈知意轻轻拍着她的手:“阿姨,好好配合治疗,等身体好了,我请您去我们的有机农场参观,尝尝最新鲜的蔬菜。”
然而,赞誉声中也夹杂着质疑。有竞争对手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免费捐赠?肯定是药物有问题!”“这么便宜,能有效果吗?”面对这些恶意揣测,沈知意没有选择正面回应,而是让医院公开了实时治疗数据和患者反馈视频。
一位参与测试的医学专家在采访中激动地说:“沈总的团队采用了全新的靶向治疗技术,结合中医调理理念,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更难得的是,她愿意放弃高额利润,让药物惠及大众,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质疑声彻底消失。网友们自发发起了“感谢沈知意”的话题,各地的患者家属纷纷寄来感谢信和锦旗。有人在信中写道:“以前觉得富豪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才知道,原来真的有人在用自己的力量,为普通人撑起一片天。”
12月的京城依旧寒冷,但星宁私人医院里却充满了温暖与希望。沈知意站在病房外,看着病人们吃着有机营养餐,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她知道,这一次,她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胜利,更在人生的道路上,完成了一次最有意义的“投资”。
夜深了,沈知意回到酒店,打开电脑查看药物推广进度。屏幕的蓝光映照着她疲惫却坚定的脸庞,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堂哥发来的:“知意,你改变的不只是医疗界,更是无数人的命运。”她嘴角上扬,在键盘上敲下回复:“哥,这只是开始。”
窗外,京城的灯火依旧璀璨,沈知意望着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心中默默许下新的誓言:未来,她还要带领团队攻克更多医学难题,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