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的钟声悠悠地消散于长安的上空,新春的气息如缕缕轻烟弥漫在大街小巷。李承乾身着庄重的朝服,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那威严的神态里透着坚定,就此正式开启了他的执政生涯。
这一日,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落在李承乾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折上。他微微蹙着眉头,目光专注且犀利,神情严肃又认真。那紧抿的双唇和专注的眼神,仿佛在无声地向众人宣告,他定要肩负起这大唐天下的重任,开创一番辉煌的伟业。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一名内侍满脸喜色,一路小跑着奔进殿内,随后跪地高呼:“陛下,大喜啊!”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沉声道:“何事这般慌张?慢慢说来。”
内侍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急促的呼吸,兴奋地说道:“陛下,广州都督党仁洪出使林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与林邑各方势力展开了一番激烈且艰辛的谈判。党都督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口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了林邑自愿并入我大唐。如今,党都督派使者快马加鞭前来长安,请示陛下对林邑的后续设置该如何安排。”
李承乾听闻,猛地站起身来,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绚烂绽放的繁花,灿烂而动人。他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成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璀璨得仿佛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殿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带着急切与期待,心中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林邑并入大唐,这是我执政以来的一大功绩,定要妥善安排,方能彰显我大唐的恢弘气度与广阔胸怀。”李承乾暗自思忖着。他的步伐时而急促,仿佛迫不及待要将心中的规划付诸行动;时而缓慢,似在谨慎权衡每一个决策的利弊。
片刻之后,李承乾停下脚步,重新坐回御座。他的神色坚定如磐石,目光炯炯有神,高声说道:“传朕旨意,速召诸位大臣前来商议此事。”那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帝王的威严与果断,在殿内久久回响。
不多时,大臣们纷纷脚步匆匆地赶到宫殿。李承乾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人,然后开口说道:“林邑自愿并入我大唐,此乃国之幸事。诸位爱卿,对于林邑的设置,有何良策?”
大臣们纷纷拱手,开始各抒己见。有的大臣上前一步,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加强军事管制,以防林邑生变。唯有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方能确保林邑的稳定。”另一位大臣则微微摇头,反驳道:“不妥,不妥。林邑刚刚并入,应以安抚为主。我们应当施以仁政,让林邑百姓感受到我大唐的宽厚与仁慈,从而真心归服。”还有大臣提出:“陛下,臣认为不仅要军事管制和安抚百姓,更要注重文化融合。派遣学者和文人前往林邑,传播我大唐的文化,让林邑百姓从心底认同我大唐。”一时间,殿内议论纷纷,气氛热烈。
李承乾坐在御座上,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大臣的发言。他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时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节奏时快时慢,仿佛在思考着每一个建议的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承乾终于拍板决定:“朕意已决,下诏将林邑设为安南都护府的一个州。派遣公正廉洁、能力出众的官员前往治理,务必使林邑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大唐盛世之福。同时,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推行仁政,让林邑百姓感受到大唐的包容与关爱。严禁官员欺压百姓,违者严惩不贷。”
大臣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那声音响彻宫殿,彰显着对新君决策的坚定拥护和无限敬意。
这边刚刚处理完林邑之事,还未来得及喘息,又有喜讯传来。
孙思邈身着一袭素袍,步伐匆匆地入宫。见到李承乾,他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陛下,大喜啊!”
李承乾连忙扶起孙思邈,急切地问道:“孙神医,又有何喜?快快道来。”
孙思邈面带微笑,眼中透着欣慰,说道:“陛下,驻扎吐谷浑高原地区的唐军,在服用红景天近两年之后,身体状况有了显着改善。以往,高原的恶劣环境让将士们备受缺氧之苦,战斗力大打折扣。如今,将士们对高原缺氧基本能够适应,这一难题得以解决,我军在边疆的战力必将大增。”
李承乾瞪大了眼睛,脸上的惊喜之色更浓,那神情仿佛是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璀璨的曙光。“竟有此事?这可解决了我大唐军队的一大难题!”他不禁想起那些在高原上艰苦戍边的将士们,他们顶着严寒和缺氧,坚守边疆,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与感动之情。“有如此英勇无畏的将士,乃我大唐之幸!朕定要好好犒赏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李承乾感慨道。
连续两个好消息,让李承乾兴奋得难以入眠。夜晚,明月高悬,银辉洒地。他独自来到御花园中,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豪情万丈。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修长而挺拔的身影。他微微仰头,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要透过那无尽的苍穹,看到大唐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微风拂过,吹动他的衣角,发出轻微的声响。李承乾双手背在身后,迈着沉稳的步伐,在花园中缓缓踱步。他心中思绪万千,暗暗发誓:“朕定要励精图治,让大唐的国威远扬,让百姓们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不仅要开疆拓土,更要让国内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朕要让大唐成为万国敬仰的天朝上邦,让后世子孙都以大唐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