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天还没有亮,大臣们就来到宫门口等着。今日,他们要比往日来的早一些,为的就是昨晚韩王被抓一事。
大臣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韩王昨晚抵京就被抓一事。
英国公他们身边围了不少人,都在问英国公有没有提前得知这件事情。英国公很想说他知道,但他的确一点消息没有听说。这说明,宫里的宁贵妃也没有听说此事。
韩王这件事情瞒的密不透风,这让朝臣们心里很不好受。不过,这种事情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先帝在世的时候,经常做出一些文武百官们都事先不知道的事情。等他们得知后,先帝已经做好了。
皇太后瞒着他们抓韩王一事,真的跟先帝一脉相传,这两人不愧是夫妻。
先帝在的时候,每次瞒着他们做事,都是让他们大吃一惊的事情,或者让他们惊恐万分的事情。如今,皇太后也学先帝,他们真的承受不了。
等两位苏太傅来了,不少大臣向他们打听这件事情,问他们是不是事先知道。
两位苏太傅一本正经地说他们也是昨晚才知道韩王秘密进京,准备起兵谋反一事。皇太后事先没有跟他们说。
百官们见两位苏太傅说的跟真的似的,一时间拿不准他们俩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两位苏太傅说的话半真半假。韩王谋反一事,他们是知道的,但昨晚抓捕韩王一事,他们的确不知道。苏敏清没有提前告知他们这件事情,他们也是等韩王被抓后才知晓。就连之前,韩王的儿子被抓一事,他们也是事后知道。
朝臣们又问两位苏太傅知不知道韩王谋反一事。两位苏太傅没有隐瞒说知道,一直都知道,并且一直在等韩王起兵谋逆。
朝廷的官员们都知道韩王早晚会反,但韩王什么时候反就不确定了。
这时,宫中大门打开,朝臣们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依次进宫,然后去乾清宫的偏殿等待上朝。
贺福生带着小太监给各位大人端茶。不过,今日各位大人没有心情喝茶。
见大臣们一个个脸色沉重,贺福生心里有些发毛,心想又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怎么各位大人都一副死了爹的凝重表情。
偏殿里,朝臣们没有喝茶,也没有说话,就等着早朝开始。
过了一会儿,他们起身整理下仪容,然后依次走进乾清宫的正殿,然后一一站好。
没等多久,就见皇太后扶着福云的手,走进正殿。接着,就听到崔东山高声唱着:“上朝!”
满朝的文武百官们立马行礼:“臣等参见皇太后,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都起来吧。”
“谢太后娘娘。”
就在御史们准备询问韩王谋反一事时,站在前面的安王走出列。
“太后娘娘,臣有本要奏。”
“准。”
“臣奏韩王起兵谋逆一事。”
听到安王这么说,大臣们立刻反应了过来,捉拿韩王一事,肯定有安王的手笔。
接下来,安王详细地上奏韩王谋反一事前前后后所有发生的事情。
等安王说完,百官们惊得瞠目结舌,半晌都没有说话。
整个乾清宫正殿突然变得非常安静,静到连大臣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苏敏清见百官们都一副惊呆的模样,勾起嘴角微微地笑了笑:“擒拿反贼韩王一事是哀家亲手布的局。为了不提前走漏风声,哀家没有告诉各位大人。”
果然是皇太后的计划!
“韩王一直有谋逆之心,想必各位大臣都知晓,只是先帝在世时,他不敢造反。”苏敏清的声音不是很大,但在安静的正殿里显得特别大声。“他听说皇帝病重,哀家上朝,并垂帘听政,就误以为哀家掌控了朝堂,便打着清君侧进京,不过为了避免战乱,也为了不经吓到百姓,哀家便谋划了这一场请君入瓮的戏。”
大臣们都是人精,都知道皇帝病重,皇太后上朝一事,是太后娘娘故意透露出去让韩王知道的,而且为了让韩王相信,太后娘娘一定使用了别的手段,可怜的韩王就这么被骗到京城。
昨晚刚抵达京城,估计连椅子都还没有坐下,就被太后娘娘安排的人抓了。
在这一刻,满朝的文武百官们都在心里同情被太后娘娘耍的团团转的韩王。
说实话,要是换做他们是韩王,估计他们会被气死。
此时,在天牢里已经醒来的韩王,的确很想死。
他没想到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皇太后的阴谋。为了不费一兵一卒地把他骗到京城,皇太后不仅让安王骗他,还安排曹怀川……等等,曹怀川当初被贬到北境是不是也是皇太后的安排。
被韩王惦记的曹怀川,此时和他儿子正在朝堂上汇报去年至今年,韩王在北境做的所有事情。当然,也禀告了他们怎么配合韩王的。
朝臣们听完曹怀川父子的汇报,心中满是震惊。他们没想到曹怀川父子也是皇太后故意安排到韩王身边的。
韩王谋逆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皇太后精心安排的,并且安排的滴水不漏,这样的手段,让朝堂上的百官们心头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