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智渊和张大山占领澎湖后,起初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惬意。每天清晨,海鸥的叫声就是他们天然的闹钟。李智渊喜欢坐在海边的大石头上,看着朝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金灿灿的光芒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美得让人心醉。他还会趁机构思一下澎湖的未来规划,毕竟作为领头人,他得为兄弟们谋个好前程。张大山则是个实干家,他带着一帮兄弟们在岛上四处转悠,看看哪里能开垦出片菜地,哪里适合建个简易的码头。他们先是把海盗留下的破旧船只拆了,用那些木头搭建了几间小木屋。虽然简陋,但在海上漂泊惯了的他们看来,这就是温馨的家。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在澎湖的日子也算自给自足。兄弟们在海边撒网捕鱼,偶尔还能捞到个大贝壳,兴奋得跟捡到宝似的。张大山还琢磨着把捕来的鱼晒成鱼干,这样既能保存得久一些,还能拿去跟过往的商船换些日用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他们在澎湖的日子越来越长,问题也渐渐浮现。澎湖虽美,但毕竟地方有限,能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渔业资源也因为过度捕捞而开始减少。李智渊看着兄弟们脸上的忧虑,心里也犯起了难。他召集大家开会,商量对策。会上,张大山第一个发言,他挠着头说:“大哥,咱这地儿太小了,鱼也快打不到了,再这么下去,兄弟们可就得喝西北风了。”其他兄弟也纷纷点头,纷纷表示赞同。李智渊沉思片刻,说:“大山说得对,咱不能坐以待毙,得找个出路。要不,咱们去台湾看看?听说那地方可大了,资源也多。”这个提议一出,会场瞬间炸了锅。有的兄弟担心去台湾会遇到未知的危险,有的则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能开辟新天地。李智渊见状,站起身来,用力一拍桌子,大声说:“兄弟们,咱当初灭海盗的时候,怕过谁?现在不也是在澎湖闯出一片天了吗?去台湾,说不定能有更大的收获。咱不能就这么窝在这小岛上,一辈子当井底之蛙!”他这一番豪言壮语,瞬间点燃了兄弟们的热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一致决定去台湾闯荡。李智渊和张大山带着兄弟们,开始准备船只和物资。他们把岛上能用的东西都带上,还特意准备了一些澎湖特产,打算去台湾换些好东西。
经过几天几夜的航行,他们终于抵达了台湾。刚一上岸,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台湾的海岸线比澎湖壮观多了,沙滩细腻,海水清澈见底。张大山兴奋地大喊:“兄弟们,这地方太美了,咱们来对了!”可他的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阵呼喊声,一群土着手持长矛、弓箭,气势汹汹地朝他们冲了过来。原来,当地土着误以为他们是来侵略的海盗,所以才会如此敌对。李智渊和张大山赶紧组织兄弟们应战,可毕竟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这仗打得异常艰难。张大山挥舞着大刀,左挡右砍,嘴里还不停地喊:“误会,误会,我们是好人!”可土着们哪里听得懂,只当他们是抵抗。就在这危急关头,那位好心的老大爷出现了。他原本是在海边捡贝壳,看到双方交战,赶紧跑过来劝架。他用夹杂着当地方言的汉语,大声喊着:“别打了,他们是好人,是来和平共处的!”土着们虽然半信半疑,但看到老大爷都发话了,便停下了攻击。李智渊和张大山趁机放下武器,跑到老大爷面前,连连鞠躬致谢。李智渊说:“多谢您老救命之恩,我们真是来和平发展的,绝无恶意。我们是从澎湖来的,那边资源有限,所以想来台湾闯荡,希望能和大家和睦相处。”老大爷听了,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说:“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你们是来抢地盘的呢。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是我们的朋友了。来,跟我回村子,我给你们准备点吃的。”他们跟着老大爷来到村子,只见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虽然简陋,但充满了生活气息。老大爷的家里,已经摆上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有新鲜的烤鱼、野菜,还有香喷喷的米饭。张大山一看到这些美食,眼睛都直了,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台湾的饭,真香啊,比咱们在澎湖吃的好多了!”吃完饭,老大爷给他们倒了杯茶,坐在院子里,给他们讲起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他说:“台湾这地方,虽然资源丰富,但也有不少部落,大家虽然有时候会有些小摩擦,但总体还是和睦相处的。你们要是想在这儿发展,可得先了解当地的规矩,尊重当地的习俗。”张大山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嘴问问题:“哎呀,这台湾的风俗,可真有意思,跟咱老家差远了。比如说,这结婚的习俗,跟咱们一样不?”老大爷哈哈大笑,说:“不一样,不一样,我们这儿的婚礼可热闹了,有好多仪式呢。”李智渊则更关心他们未来的发展,他问:“老大爷,您看我们要是想在这儿扎根,哪个地方比较合适呀?”老大爷想了想,说:“高雄县那地方,地势不错,靠近海边,交通便利,人也挺淳朴,你们要是能去那儿,说不定能闯出一番名堂。”李智渊和张大山听了,眼睛都亮了。他们赶紧向老大爷请教去高雄县的路线,还请教了一些当地的方言,以便更好地和当地人交流。老大爷看他们这么有诚意,便详细地给他们讲解了一番。
告别了老大爷,李智渊和张大山带着兄弟们踏上了前往高雄县的路途。这一路上,他们可没少遇到困难。台湾的山路崎岖不平,有时候还得趟过小溪。张大山走在前面,一边探路,一边还不忘调侃兄弟们:“哎呀,这路可真不好走,咱们这是来台湾旅游呢,还是来探险呀。”经过几天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高雄县。一进县城,他们就被这里的热闹景象吸引住了。市场上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货物琳琅满目。有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张大山看得眼花缭乱,他拉着李智渊说:“大哥,这地方可真不错,咱们要是能把生意做到这个程度,那可就发达了。”李智渊也点头赞同,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他们先是在县城里找了一处空地,搭建了临时的住所。然后,李智渊带着一部分兄弟去和当地的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张大山则带着另一部分兄弟去熟悉当地的环境,看看哪里适合发展渔业和手工业。一开始,当地百姓对这些外来者还是有些戒备的。他们担心李智渊和张大山会抢他们的生意,或者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李智渊看出了百姓们的顾虑,他决定先从帮助百姓做起,赢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先是帮着百姓修路搭桥。高雄县的交通虽然便利,但有些地方的道路还是不太平整。李智渊和兄弟们拿着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张大山更是卖力,他一边干活,一边还和百姓们唠家常:“大哥,这路修好了,你们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啥困难尽管说。”百姓们看到他们这么热心,心里的顾虑也渐渐打消了。修路搭桥的工程结束后,百姓们纷纷送来自家的水果和蔬菜,表示感谢。李智渊趁机说:“兄弟们,咱们来这儿,就是想和大家共同发展。我们有一些技术和经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让高雄县变得更好。”百姓们听了,纷纷表示欢迎。李智渊就开始着手规划城镇建设。他提出了发展渔业和手工业的思路,还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张大山也不甘示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教百姓们一些简单的武术防身。这下,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可就高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山师傅”。在他们的努力下,高雄县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渔业方面,他们先是组织了一批有经验的渔民,对当地的海域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李智渊发现,高雄县附近的海域不仅鱼类资源丰富,还有不少珍贵的海产,如鲍鱼、海参等。他立即召集渔民们开会,说:“兄弟们,咱这海域可是个宝库啊,除了平时打的鱼,还有好多好东西等着咱们去挖呢。咱们可以分组行动,一部分人继续捕鱼,另一部分人专门去采鲍鱼、海参,这可是能卖大价钱的。
”渔民们听了,都摩拳擦掌,干劲十足。张大山还亲自下海,给大家示范如何安全地采集海参。他说:“这海参可不好惹,藏在礁石缝里,得小心着点。大家跟着我,我先带你们去找找。
”在他的带领下,渔民们很快就掌握了技巧,收获了不少海参。手工业方面,李智渊发现当地有不少能工巧匠,但缺乏技术和市场。他便从澎湖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手工艺技术,如陶瓷制作、织布等。他还鼓励工匠们创新,结合当地的特色,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张大山则负责帮他们打开市场,他带着样品,四处奔波,联系商贩。有一次,张大山为了推销当地的陶瓷,差点被当成骗子。他带着精美的陶瓷样品,来到一个大商贩的店铺。商贩一看他土里土气的,还带着从没听说过的陶瓷,就冷笑着说:“你这玩意儿,能值几个钱?别在这儿浪费时间了。”张大山却不气馁,他耐心地给商贩讲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独特之处,还现场演示如何使用。
最终,商贩被他的诚意打动,决定先拿一些样品试试。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高雄县的手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当地的陶瓷、织品等手工艺品,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各地商贩的青睐。
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高雄县的手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当地的陶瓷、织品等手工艺品,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各地商贩的青睐。李智渊和张大山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手工业市场,让工匠们能够集中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