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魏金刚所想,沈炼虽然将一个千人队的河湟铁骑屠戮殆尽,但是这里毕竟是魏金刚的地盘,非久留之地。
为了避免麻烦,沈炼一行快马加鞭迅速离开,日夜兼程之下,一天后就离开了魏金刚的辖区。
一直到离开河湟之后也没有见到追兵,众人不由都松了一口气。
“侯爷,后方三十里没有发现追兵的踪迹。”
哲别安排留在后面的亲卫已经传回了消息,没有发现河湟铁骑的踪影。
沈炼冷笑了一声。
“魏金刚知道追不上我们,所以干脆就不派人追了。不过既然对沈某下了杀手,他就要做好迎接本侯报复的准备,迟早有一天本侯要踏平河湟,砍了他的狗头!”
离开河湟之后,沈炼一行晓行夜宿,这一日终于回到了随州。
随州城外二十里,彩旗招展,人欢马嘶,王子服、李烈风、李虎、李魁、赵信等人带领节度使衙门和三州的头面人物翘首以盼,恭迎沈炼的回归。
看到沈炼一行的同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百姓们纷纷前来,夹道欢迎沈炼携妻子回到大本营。
“恭贺侯爷大婚,以后三州之地就有了女主人,可喜可贺!”
“恭喜侯爷!”
“贺喜侯爷!”
一声声道贺的声音接连响起,沈炼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喜气洋洋,不停的给众人还礼。
如今三州之地由于各项新政的推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由于时间太短,百姓们还谈不上普遍丰衣足食,但是良种推广加上土地改革,丰收之后让百姓们起码能够填饱肚子。
新建的各种工坊吸纳了大量流民,让百姓们手里面也有了几个活钱,日子眼看着越过越兴旺,和前些年的辛苦度日相比俨然天上地下一般。
如今沈炼在三州之地的名声极佳,甚至超过了大乾王朝的皇帝,被百姓们誉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沈炼和王子服等人相互问候之后,才一起携手进城,沿途百姓欢呼雀跃,庆贺三州的主人新婚大喜。
当天晚上,沈炼在节度使衙门大开筵席,宴请众多部下以及三州的士绅。
席间沈炼夫妇一同出席,和众人推杯换盏,共叙离别之情。
沈炼还讲述了一番京城见闻,让众人都羡慕不已,席间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王子服和李烈风也分别向沈炼汇报了民政和军事两个方面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成绩,也提出了问题,与沈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当晚宴席一直延续到夜半时分,众人兴尽方散。
沈炼回到随州之后一连多日都和部下们在一起,研究各类问题,多次视察地方,探讨加快三州发展的速度。
因为已经和王梦瑶成亲,根据以前的约定,沈炼举行仪式,正式纳李莹和薛敏为妾,完成了自己对两女的承诺。
一时间整个随州城喜气洋洋,都在为沈炼成家感到高兴。
就在三州之地一切向好之际,大乾王朝民间多年来积蓄的不满力量却越来越强大,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候。
西北贫瘠,老百姓本来就生活艰难,然而近几年的干旱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饥荒,百姓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卖儿卖女,大量沦为流民,然而当地官府却置若罔闻,各级官员只顾着催缴税款,满足自己的私欲,对百姓的艰难视而不见。
在连续爆发了数场大饥荒之后,大批百姓饿死,大片土地荒无人烟,出现了百里无鸡鸣的惨状。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场突如其来的起义在这里猛然爆发。
长安城,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重镇,人口众多,即使在遭遇多年饥荒的当下,仍然拥有数十万人口。
此时在城外的一处小镇里面,一伙精干的汉子正在密谋造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今朝廷不拿我们老百姓当人,各地官老爷和那些节度使一个个就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拼命的搜刮地皮,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这样忍受下去吗?”
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正在慷慨激昂的发表着演说。
“你们听说过一句话吗?
这句话是从随州白虎军中传过来的。”
众人听到白虎军的名字都是一震。
“白虎军?你说是那个姓沈的节度使手下的白虎军?”
年轻人使劲的一点头。
“没错,就是那个赤手空拳打下三州地盘的冀州侯沈炼,这句话就是他说的。”
众人闻听议论纷纷。
“那沈炼可了不得,听说不仅打下来三州地盘,还进行屯田和土改,让老百姓都有地种,还推广良种,听说亩产能上千斤,他们那边已经没有饿死人的事了。”
“我们怎么没有摊上这么好的官呢?”
“他到底说什么了,你赶紧讲啊。”
年轻人昂首挺胸,充满激情的说道。
“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你们大家听说过吗?”
这句话一出口,顿时点燃了众人心中的激情。
“说得好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的就是这么个理!”
“对!凭什么那些大人物什么都不干就能吃香的喝辣的,我们这些种地的老百姓反而吃不饱饭,这不公平!”
“粮食都被他们这些不劳而获的蛀虫夺取了,我们要把粮食夺回来!”
“没错,没有我们种粮食他们都要饿死,他们凭什么骑在我们头上?”
“......”
年轻人振臂高呼。
“我们不能继续忍受了,我们要把我们失去的全抢回来!”
众人义愤填膺,跟着年轻人一起呐喊起来。
年轻人集结了数十名汉子,当即各拿棍棒刀叉涌入了镇子上最大的富户家里,把所有的财物粮食洗劫一空。
接下来年轻人把抢到的粮食分给当地百姓,又聚集起了数百人,朝着周边的村镇发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年轻人带领手下发起的反抗,犹如在干柴中点燃了一把烈火,迅速吞噬了长安城周边大大小小的村镇,没过几天就聚齐起了数千人马。
长安城里面的官员还以为又是一伙流民在闹事,轻描淡写的派出一队城卫军想要消灭这些闹事的泥腿子。
谁知道等城卫军出城后,却陷入了起义军的包围中,不长时间就全军覆没。
起义军缴获了不少兵器后,年轻人带人换上城卫军的服装,装作败兵骗过城门守军杀进了长安城。
等到朝廷得到西北发生乱民起义消息的时候,这个年轻人麾下已经拥有了数万兵马,占领了长安城周边数百里的地盘。
年轻人姓李名信,自号冲天大将军,因为起义军为了区分敌我,把自己的眉毛都涂成了红色,因此这支起义军也被称作赤眉军。
赤眉军起义之后,各地流民受到鼓舞,纷纷揭竿而起,而多如牛毛的盗匪们也趁势起兵,一时间天下烽烟四起,战火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