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打开书帖,映入眼帘的是一笔娟秀的簪花小楷。
字迹略显稚嫩,笔尖却透露着一股灵动之气,看得出来是下过苦功夫练习的。
想起自己那一手烂字,她不由得摇了摇头,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明明都是手,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卢怀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看她摇头,神色黯淡下来,却又默默挺直脊背,又不是第一次了,没什么的,不过到底有些失望。
陆雪的注意力全在书贴上,为了教家里的孩子,她看过不少这个时代的书,但每次看都不是很习惯,总是需要在脑袋里翻译一遍,就很累。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众人之天下;国者,非一家之国,乃万民之国。家国天下,息息相关......”
“家为根基,若木之根,水之源......和睦之家,培育贤良子弟......此等子弟,出则为良臣,入则为孝子,能以所学,贡献于国,服务于天下。”
“国为家之屏障,家为国之基石。国之昌盛,在乎君明臣贤,政治清明,民生安乐......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威,方可抵御外侮,保家卫国。”
“天下者,涵盖四海,包容万邦。欲平天下,当先以德感化,以仁义为怀......”
“家国天下,一脉相承。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身为士子,当以修身为本......虽道阻且长,然吾辈当勇往直前,不负此生,不负家国天下之期望。”
“岁在永和十五年,季春之月,卢氏怀瑶沐手敬书。”
陆雪反复看了两遍,一直没说话,如今是永和二十三年,也就是说卢怀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十二三岁。
古代人都是什么样的怪物,这么小就研究家国天下了?还写得头头是道。
十二岁她在干什么来着,哦,上六年级,四百多字的作文都能给她写哭。
一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小小少女,拿着毛笔,坐在桌前苦思冥想的论证家国天下,莫名地有点萌。
“我写的这些就那么可笑?”卢怀瑶声音仿佛笼罩着一层寒霜,每个字都带着明显的疏离感。
“啊?”陆雪迷茫地看着她,“谁说你写的可笑,那是放屁,这文章写得极好,从家到国,再至天下,层层递进,有理有据......”
察觉到卢怀瑶的情绪不对,陆雪简直把毕生所学都用在夸这篇文章上。
“况且那时你才十二岁,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简直是把那些瞧不起女子的人,按在地上摩擦。”
怕她听不懂,陆雪又解释一番,“嗯...就是踩在脚底下,还得蹭一蹭的那种。”
“真的!你没骗我?”卢怀瑶抓着桌边,眼里闪过一丝泪光,替那个年幼的自己感到高兴。
“真的,你看着我的眼睛,这篇文章写得真的很好。”
陆雪黑白分明的眼里满是真诚,卢怀瑶看着,看着便笑起来,“多谢。”
如果当初看这篇文章的是她,自己是不是就不会被困住那么多年,不,与别人无关,是自己困住了自己。
“天黑了,推开窗看看。”
陆雪猛然回神,美人眼含轻愁是美,但还是应该多笑才对,“好。”
她一把推开窗子,裹着夜色的凉风扑面而来,吹乱了两人的发丝。
俯瞰范阳城,朱门高宅错落林立,灯笼被逐一点亮,映照着朱门红漆与雕花窗棂,似繁星坠落尘世。
此时还未到宵禁,城内热闹非凡,街上行人如织,穿梭在光影之间,衣袂摆动,如同皮影戏,虽小却鲜活。
“那里是卢氏。”卢怀瑶手持团扇,轻轻一划,几乎圈住了半个范阳城。
“那里都是卢氏?”
陆雪来之前还曾计划着,要是卢氏不放王掌柜,她就杀进卢家把人带出来。
现在想想,尤为可笑,那么多,那么大的府邸连成一片,就算给她一份详细的地图,她都不一定能找到位置。
“是,卢氏的族人几乎都住在那,正中间最大的是我家,那是族学......”
卢怀瑶一一指给她看,顺带着,把门第风华隐晦又自豪地展示出来。
陆雪扶着窗棂的手渐渐收紧,借着月光和朦胧的灯光,她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世家。
一种名为野心的东西在她眼中一闪而过,又被她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两人在窗边站了一会儿,陆雪见卢怀瑶的脸有些白。
回手把窗户关上,天还是有些凉,两人站得又高,时间长了,容易得风寒。
拉着她回到桌前,陆雪再次拿起放在桌上的书帖,“这篇文章能送我吗?”
卢怀瑶拢了拢头发,“你要它做什么?”
“家里有个女孩在读书,我想让她看看,女子写出的文章不比男子差。”
陆雪想起谢子姝那句“我要当文坛大家,着书立传。”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卢怀瑶去过谢家,知道谢家有些银子,但能让女孩子读书,也是真的难得。
“是那个同李佑安儿子站在一起的那个女孩?”
“是她,叫谢子姝,对了,你有近两年写的吗?我不拿走,让我抄两篇行吗,一篇也行。”
陆雪有些不好意思,她还是头一回这么直白地要东西。
卢怀瑶抿了抿唇,有些失落,“没有了,你手里那篇是我写的最后一篇,你要想要就拿去吧,不过,帮我把名讳遮上,不要让外人看。”
“为什么不再接着写,你不喜欢?”
“喜欢有什么用,写了也没人看,只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这篇论家国天下,并不是她写的第一篇,以前也写过不少,都尘封在箱子里,再也没有拿出来过。
“喜欢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求的就是自得其乐,何必在意有没有人看。”陆雪抓住她的手,软软的。
卢怀瑶瞪了她一眼,没把手抽出来,“你要是个男子,定是个色中饿鬼。”
“咳。”陆雪轻咳一声,假装什么都没听到,“你要是想同其他人交流,不如起一个别号,把写好的文章让人带到文会上,以文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