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秀一大早就到了县城,一路直奔酒厂,找到了阎科长所在的办公室,并轻轻敲响了房门。
门开后,阎科长热情地迎接了张明秀,请她入座并给她倒了一杯水。
张明秀稍作寒暄,便赶忙从背篓里里取出那个装满麻装马蜂的麻袋,小心翼翼地递给了阎科长。
阎科长接过麻袋,立刻唤来了酒厂的技术员。
技术员熟练地打开麻袋口,开始仔细检查里面的马蜂。只见这些马蜂个头硕大、色泽光亮,一看就是品质上乘的好货。
经过逐一清点,最终确定麻袋里一共有一千三百只马蜂。
按照之前商定好的价格,一只马蜂三分钱,那么这批马蜂总共可以卖到三十九块钱!
阎科长面带微笑地将这笔钱交到张明秀手中,并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这钱你可要收好了啊。咱们厂生产的马蜂酒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特别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但由于马蜂难以捕捉,所以产量始终上不去。你这次送来的这批马蜂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呀!”
听到阎科长这么说,张明秀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她激动地点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继续努力。
这时,阎科长又接着说道:“如果你能够在乡下帮我多收集一些马蜂,并且数量达到一万只以上的话,厂里将会给予你一定的奖励哦!”
这个消息对于张明秀来说简直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让她欣喜若狂。
她连忙站起身来,向阎科长保证道:“阎科长,您尽管放心吧!酒厂所需要的马蜂,以后就全部包在我身上啦!”
其实,张明秀之所以敢如此自信满满地应下这份差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盲目自大。
原来,她可利用空间来繁育马蜂。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马蜂繁育出来。
阎立功对张明秀的答复自然满意,马蜂有了着落,就可以加大生产,有更多马蜂酒投放市场。
临走时,张明秀记起还有四个马蜂窝,于是问阎立功说:“我这里还有四个马蜂窝,你们要不要啊?”
“当然要,马蜂窝也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拿出来看看再定价。”阎立功有点保守,不敢直接报价。
待张明秀拿出马蜂窝,阎科长眼睛一亮。
那马蜂窝形状规整,成色极佳。
技术员上前查看一番后,对阎科长微微点头。
阎科长心中有数,说道:“这马蜂窝啊,一个我们给你一块五毛钱。”
张明秀一听,喜出望外,四个马蜂窝就能卖六块钱呢。她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拿着到手的四十五块钱,张明秀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虽说张明秀已有花不完的钱了,但这个年代没有资本的剥削,赚钱速度远比不上后世,可是她一天赚了一个高级工种一个月的钱,心里还是很得意的。
在回村的路上,她就盘算起来,有了空间繁殖马蜂的优势,这一万只马蜂的任务肯定能轻松完成。
回村前,她先去供销社买了些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小吃,给孩子们吃零嘴。
回到家时见到婆婆在自己家,刚要打招呼,薛惠兰主动说道:
“明秀回来啦,家里只有四丫和长明在,我不放心,抽空过来看看。”
“多谢娘,我昨天捕捉了一些马蜂拿县城卖了,家里全靠娘照顾了!”
张明秀一边说一边从空间里把耀祖抱出来,有背篓打掩护,薛惠兰看不出什么。
薛惠兰接过去抱在怀里,望着耀祖可爱的模样,慈爱的说:“耀祖,我的乖孙子,让你娘歇歇,奶奶抱。”
也不知小家伙听没听懂,手舞足蹈,露出一个甜甜的笑,简直萌化了。
张明秀把她在供销社买的东西,一件件的从背篓里拿出来,摆放在桌上。
薛惠兰看到她大包小包的,好奇不已。问道:“明秀,这不年不节的,你买那么多东西干嘛?”
张明秀也不隐瞒,把在酒厂的经历说了出来。“娘,家里现在不缺钱了,总想让孩子们过得好点,这不卖马蜂又赚了几十块,便多买了些东西。”
“马蜂真的能卖钱吗?你能带着文儿也去捕马蜂卖钱吗!”
薛惠兰见张明秀捕马蜂能赚那么多钱也有些心动,便想着侯文儿跟张明秀去捕马蜂。
张明秀却笑着说:“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不过我可以把收马蜂的活,交给文儿妹妹来做。
文儿妹妹可以跟村里人说,自家需要马蜂泡酒,用粮食来换。我可以教他们安全捕捉马蜂的方法,到时候大家一起挣钱。”
薛惠兰听了张明秀的话,眼睛一亮,连连点头称好。“明秀啊,你这主意不错,既让大伙挣了钱,还能互相帮扶着。”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文儿早早就来到了张明秀家,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捕捉马蜂的技巧。
张明秀微笑着迎接文儿的到来,并带着她来到了一处空旷的地方开始教学。
张明秀耐心地向文儿讲解着捕捉马蜂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从如何寻找马蜂窝到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捕获,每一个细节都毫不遗漏。
她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动作,让文儿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除了传授宝贵的经验外,张明秀还贴心地送给了文儿一套简易但实用的防护装备,以确保她在捕捉马蜂时的安全。
当村里的人们听说文儿要跟随张明秀学习捕捉马蜂后,众人纷纷积极响应,表示愿意参与其中。
没过多久,张明秀家里就陆续收到了许多村民送来的马蜂。这些马蜂被装在一个个布袋中,数量众多。
看到这么多马蜂,张明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着,她有条不紊地安排侯文儿按照之前与村民们的约定,用粮食去换取他们手中的马蜂。
经过一番忙碌的交换之后,最终统计下来竟然换到了多达七千多只马蜂!
而这次的兑换价格也是事先商量好的,一只马蜂定价为两分钱,而一斤红薯则定为二毛钱。这样公平合理的价格使得双方都感到十分满意。
张明秀按照一只马蜂三分钱的价格付钱给侯文儿,这意味着侯文儿从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
收购上来的马蜂,被张明秀收了一部分进空间,剩下的马蜂则准备送往酒厂。
这天,张明秀背着满满几大袋马蜂正要出发去县城,阎科长却亲自来到了村子里。
原来,酒厂急于扩大生产,阎科长决定亲自下乡来张明秀这里收购马蜂。
并要张明秀给一批米酒,据说他老丈人之前喝了她的两瓶米酒,养生效果不错,吩咐他来乡下找张明秀,一次多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