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这41个少年,代表的便是41个一个家庭,家里沾亲带故的,代表着差不多小河村三分之一人口。
只要这些人跟着他的日子过好了,各个成为武者,村里的其他人会不会心动?
先富带动后富也好,城门立信也罢,总得先有个榜样......
到时候,就算韩继大手一挥,带着他们去攻打县城,说不定也会嗷嗷叫着往上冲......
小河村三面环山,背靠伏牛山脉,万一惹出事,官府派出军队来剿,韩继也不怕,带着人往深山老林中一钻便是!
这里要着重说下这个世界的县衙的架构,最大的自然是一把手县令,也称作知县。
县令是正八品,也有的大县为七品县令,主簿从八品,或正八品,算是一个县里唯二由朝廷吏部册封的命官。
县令和主簿以下,还有两个有品级的官员,依次是九品的典史和县尉,一个分管六房,一个分管三班!
如没有特殊功绩,朝廷在其退休之前,会被安排个从八品的主簿之位干到退休。
下来是三班六房:即皂班、快班、壮班。
皂班是负责县令和主簿出行、升堂审案的仪仗队,就是县老爷出行举牌子,和审问犯人时,喊威~武的那个。
快班也就是俗称捕快,总揽一个县的缉盗。
状班的职能和快班类似,负责一般的治安巡逻。
而六房对应朝廷六部,即吏房、户房、礼房、刑房、工房以及兵房。
三班六房之外,还有一个城防百户所,是一个县的主要军事力量。
为郡城千户所下辖部门,但一般情况是由知县调度。
兵员满员一百人,加三班的衙役约四五十人,所以在编制满员情况下,一个县的武装力量,不算兵房下面不常备的乡勇弓手、帮闲,也堪堪一百五十人左右。
韩继猜测,算上捕快等,有个百把号人,只有三分一的人吃空饷,那都算县里的老爷们清正廉明。
所以只要将小河村的大部分村民们团结起来,就有一定本钱和县衙抗衡。
其余的职能部门由典史统领,从九品或者正九品,权力颇大,又称首领官,算是三把手。
所以说,县里的武装力量是不算强大的,只要自己个人武道实力提上来,根本不怕县衙的人来剿。
唯一可能棘手的便是那个快班都头鹏爷,权力相当于后世县里的治安局长,听人说张员外还有两个女儿是他的小妾,要是这位不依不饶的话倒要费些手脚......
希望这位能识趣吧!
...........
小河村西边,韩继家。
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闷,零零散散的围了一两百多人,都是那群半大少年的亲属。
巨大白虎的毛皮已经剥下来了,韩大山拿着刮刀,正在给摊开的皮毛去除多余的脂肪,其他两三壮汉也在磨刀,准备开膛破肚,给骨肉分离解出一副完整的虎骨来。
村正韩老六正在院外来回踱步,显然心里并不平静,周围的人也都在小声交谈。
有人兴奋到手舞足蹈,和其他村民大声交谈着,对于自己家娃儿靠上了武者老爷高兴不已。
但也有人眼神迷茫,沉默寡言,不知道自己允许娃儿跟上去到底是对是错。
可是如若错失了这次机会,又不甘心......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
“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好像是,只是...怎么才十来个人啊!”
不一会,韩正带人快步来到韩继院子前,对韩老六道:“阿爷!”
“事情可还顺利!”
韩正:“回阿爷,事情很顺利!处理的很干净!”
干净一词咬的重了一些,
韩老六面色一沉。
张员外一家,算上儿子、孙儿和小妾,有十来口人,算上家丁仆役、丫鬟厨娘,加起来起码三四十人,全干净了!
“那就好,那就好!”韩老六点点头,沉声问道:“继哥儿呢?”
“继哥儿带人在那边清点钱粮,吩咐我们来帮韩娘子搬家!”
韩老六:“继哥儿不是说要带你们上山落草吗?听他的意思不准备走?”
“估计是这样的,还将我们一群人编成六队,准备过段日子便要教我们练武!”
说到韩继要教他们武艺时,少年老成的韩正,也不免语气有些兴奋起来。
周围的人也炸开了锅,满脸兴奋的议论开来。
韩老六稍微一思考,便找到了正在忙活的韩安娘,将韩继的意思转告给她!
征得韩安娘同意后,韩老六从韩继家堂屋出来,站在院中,叉着腰大声喊人帮忙搬东西。
“老三家的,马家的......大家都过来帮韩娘子搬东西!”
.......
张员外家院外!
马六领着七八个女子过来,拱手道:“继哥儿,那几个丫鬟厨娘怎么办?”
韩继稍微一沉思,吩咐道:“一人给一贯钱,让她们回家去罢!”
本就是村中佃户妻女,也都是苦命人。
惶恐不安的三人听到她们能回家后,各个感激涕零,直接跪在地上千恩万谢,然后跟着马六领钱去了。
韩继带着马俊三人,开始从头逛起这座大宅子。
宅子坐北朝南,占地数亩有余,前后足有四进,一丈多宽的大门开在东南角,常年紧闭不开。
只有祭祖、出殡或来了贵宾才能打开,比如县里的一二把手,也就是县令、主簿等,或者某个世家门第的家主。
旁边还有个不小的偏门,一般作为日常出入,只有主人家和管家能进出,丫鬟仆役只能走后门。
按理说,家里没当官的,是没有资格设置正门、偏门之分,不过一个小山村的土财主,弄这么个违制的宅院,估计也没人来计较。
从偏门一进入,右手边有间小房子,原本是家学私塾,也就是少爷和族中子弟上学的地方,但韩继看了看,这里明显被当成门房在使用。
一进门对着的是一个影壁墙,往左边拱门进去便是第一进小院子,左边是一排倒座房,为了保护隐私所以没有窗户,潮湿阴暗,都是给仆役居住。
往右边走便是垂花门,连接着左右东西厢房的抄手游廊,这里便是巨大的前院。
院中铺设青石地板,除开厢房,长宽还有四十来步,东厢房是厨房和财房,西厢房是客房,中间是会客的大厅
大厅右边有一个吃饭的偏厅,左边是拱形的月亮门,从拱门进入后的院子便是中院。
中院左右厢房一般住主人大小儿子,原来张正的房子便是东厢房,中间的高大正房便是张员外和其夫人住的。
再从左边的垂拱门走进去便是后院,这里是一处花园,左边没有厢房,只有一排抄手游廊。
最后面是一排后罩房,右侧倒是有厢房,原本都是女眷居的住所,现在连同后罩房一起被改成了库房。
现在整个后院人影绰绰,搬运粮食的,清理血迹的,非常忙碌。
“继哥儿,粮食,好多的粮食!”
韩继一来到后院,马六便放下手中的麻袋走过来惊呼道:
“这一排仓库里面全是粮食,现在还只清点了一小半,俺粗略一算,这几间库房加起来怕是不下四百石!”
韩继点点头走进库房,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食,面上也是泛起了一丝笑意。